紀永佳 張占卿 王馮濱 劉惜年
摘要:[目的] 探討腸道病毒71型(EV 71)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臨床特點。[方法] 對上海公共衛生臨床中心2008年5月—2008年7月收治的實驗室確診的91例EV 71型手足口病病例進行流行病學、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分析。[結果] 5月、6月、7月收治患者分別占收治患者總數的53.85%、38.46%、7.69%;年齡分布30 d~15歲,其中3歲以下患者占患者總數的69.23%。以發熱為首發癥狀患者占患者總數的93.41%;有手掌、足底皰疹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100.00%,同時有手掌、足底皰疹和口腔黏膜皰疹患者占患者總數的70.33%。心肌酶譜和心電圖異?;颊叻謩e占患者總數的51.65%、82.42%。[結論] 上海地區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季節為5—7月,3歲以下兒童為主要受累人群;發熱、手足皮疹和口腔皰疹為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現,EV 71型易導致心肌損害。
關鍵詞: 手足口病; 腸道病毒71型; 流行病學; 臨床表現中圖分類號:R 183 文獻標志碼: A
Clinical analysis on 91 cases of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fected with enterovirus type 71
JI Yong-jia,ZHANG Zhan-qing,WANG Feng-bin,LIU Xi-nian (Shanghai Public Health Clinical Center,Shanghai 201508,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EV 71 infected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
[Methods] Epidemiological data, clinical information and results of laboratory test of 91 cases ofEnterovirus type 71 infected HFMD were collected for analysis.
[Results] The patients admitted to hospital in May, June and July accounted for 53.85%, 38.46%, 7.69% of the total number respectively.The age range of these patients was from 30 days to 15 years,patients below 3 years accounted for 69.2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Fever as the initial symptom accounted for 93.41%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All patients had herpes in palm or plantar. Patients had herpes in palms , plantar and oral mucosal at the same time accounted for 70.33% of the total number of patients. Patients with abnormal results of the test for myocardial enzymes and ECG accounted for 51.65% and 82.42% of the total number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epidemic peak season of HFMD in Shanghai is from may to july.The main victims are chilren under the age of three. Its chief manifestations are fever, rash in hand, foot and mouth. EV 71 leads to myocardial damage easily.
Key words: 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EV71; Epidemiology;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手足口病是我國目前常見傳染病。2008年4月30日—8月30日,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共收治疑似手足口病115例,其中實驗室確診腸道病毒71型(EV 71)手足口病91例。我們對EV 71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以進一步探討EV 71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和臨床特點。
1 資料與方法
1.1 對象
2008年5月1日—2008年7月31日,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復旦大學附屬)收治的疑似手足口病115例,其中經實驗室確診的EV 71型手足口病91例。診斷符合2008年衛生部發布的《腸道病毒(EV 71)感染診療指南(2008年版)》的標準。
1.2 常規檢查
所有患者入院后次日晨空腹采血,檢查外周血細胞計數、血清抗-EV71中和抗體和心肌酶譜;入院后當日常規作心電圖檢查。所有患者入院后立即常規采集皰疹液、糞便和咽試子標本,疑似腦膜腦炎患者同時采集腦脊液標本。標本采集后立即送至本中心所屬的新發與再現傳染病實驗室,采用RT-PCR檢測EV 71核酸。確診患者為檢測EV 71核酸陽性。檢測方法參照2008年衛生部發布的《手足口病實驗室檢測方案(試行)》;EV 71核酸(VP1基因)檢測引物序列:EV 71-S(上游):5'- GCA GCC CAA AAG AAC TTC AC -3',EV71-A(下游):5'- ATT TCA GCA GCT TGG AGT GC -3'。
1.3 方法
對確診EV 71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檢查結果進行分析。
2 結果
2.1 流行特點
2.1.1 時間分布 5月份、6月份、7月份收治患者分別為49例、35例、7例,分別占收治患者總數的53.85%、38.46%、7.69%。5~6月份收治患者84例,占收治患者總數的92.31%。
2.1.2 人群分布 年齡30 d~15歲;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56例和35例,男女性別比為11.66∶1。3歲以下患者63例,占患者總數的69.23%,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39例和24例,分別占男性和女性患者總數的69.64%和68.57%。見表1。
發病者中,散居兒童62例、幼托兒童21例、中小學學生8例,分別占患者總數的68.13%、23.08%、8.79%。發病前有手足口病患者接觸史者62例,占患者總數的68.13%。

2.1.3 地區分布 本市常住人口、外省市暫住本市人口、外省市來滬就診的患者分別為37例、41例、13例,分別占患者總數的40.66%、45.05%、14.29%。發病前居住本市的患者78例,分別來自本市9個區,占患者總數的85.71%。
2.2 臨床特點
2.2.1 住院時間 發病后1 d、2 d、3 d、4 d、5 d、6 d、≥7 d住院者分別為11例、12例、17例、15例、17例、7例、12例,分別占患者總數的12.09%、13.19%、18.68%、16.48%、18.68%、7.69%、13.19%。其中發病后7 d內住院者79例,占患者總數的86.81%。
2.2.2 臨床表現 85例患者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占患者總數的93.41%;6例患者以皮疹為首發癥狀,占患者總數的6.59%。
發熱患者體溫最低37.8 ℃,最高41.0℃。其中低熱(37.5~37.9℃)12例、中等熱(38.0~38.9℃)56例、高熱(≥39℃)17例,分別占發熱患者總數的14.12%、65.88%、20.00%。發熱程度無年齡差異。見表2。
有手掌、足底皰疹的患者91 例,占患者總數的100%;同時有手掌、足底皰疹和口腔黏膜皰疹的患者64例,占患者總數的70.33%。皮膚皰疹除手掌、足底外,其他部位如臀部、膝部也可見到,有上述其他部位皮膚皰疹的患者22例,占患者總數的24.18%。皮膚皰疹呈卵圓形,直徑1~4 mm,數量為十數個至數十個不等;皰內液體大多清澈,皰疹基底部繞有紅暈??谇火つぐ捳钜匝暑a部最常見,其他部位如軟腭、硬腭、舌、唇及牙齦也可見到。黏膜皰疹未破潰時大小1~2 mm,基底部繞有紅暈;破潰后形成的淺表潰瘍。

發熱和皮膚/黏膜皰疹以外的其他癥狀包括頭痛(24例)、嘔吐(19例)、拒食(31例)、驚恐(15例)、咽痛(25例)、呼吸困難(3例)、肌肉無力(7例)等,分別占患者總數的26.37%、20.88%、34.07%、16.48%、27.47%、3.30%、7.69%。
并發癥包括肺部感染(34例)、心肌炎(5例)、腦膜腦炎(3例)等,分別占患者總數的37.36%、5.49%、3.30%。
2.3 實驗室特點
2.3.1 抗-EV 71中和抗體 所有患者血清抗-EV 71中和抗體均陽性,其中同時抗柯薩奇病毒A 16型(CA 16)中和抗體陽性的患者6例,占患者總數的6.59%。
2.3.2 外周血細胞計數 白細胞總數<4×109/L和>10×109/L的患者分別有3例和48例,分別占患者總數的3.30%和52.75%。中性粒細胞百分比>70%的患者37例,占患者總數的40.66%;淋巴細胞百分比>40%的患者46例,占患者總數的50.55%。
2.3.3 心肌酶譜和心電圖 心肌酶譜異常患者47例,占患者總數的51.65%;其中CK-MB異常升高最常見(33例),占患者總數的36.26%。心電圖異?;颊?5例,占患者總數的82.42%;其中ST-T改變患者9例,占患者總數的9.89%。
2.4 治療與轉歸
所有患者均給予利巴韋林片和中成藥抗病毒口服液(成分:板藍根,石膏,生地黃,知母,廣藿香,連翹)口服,皮膚皰疹和口腔粘膜皰疹分別給予阿昔洛韋軟膏和碘甘油涂抹等治療。有外周血白細胞或中性粒細胞升高或胸片提示肺部感染者給予阿奇霉素口服;有心電圖異?;?和心肌酶異常升高者給予果糖二磷酸鈉靜脈滴注;有惡心、嘔吐、頭痛等顱高壓癥狀者給予甘露醇或甘油果糖快速靜脈滴注。
91例患者住院時間5~12 d,平均住院時間4.20 d。有1例患者就診入院時已出現腦膜腦炎以及心力衰竭表現,經積極搶救無效于4 h后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討論
手足口病主要是柯薩奇病毒A 16型(CA 16)或腸道病毒71型(EV 71)感染引起,其中EV 71型手足口病易發生腦膜炎、腦膜腦炎、急性弛緩性癱疾、肺水腫等并發癥,病死率高[1]。1998年臺灣和2000年馬來西亞EV 71型手足口病流行中,分別有78例及34例患者死亡[2]。
手足口病的地區分布廣泛,沒有嚴格的地區性。本組資料涉及的患者來源沒有顯著的地區分布差異。手足口病在熱帶地區終年發病,散發和爆發均無明顯季節性;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四季均可發病,散發有顯著的季節高峰。手足病在日本的季節高峰在6—8月份,在臺灣的季節為4—6月份[3]。根據朱渭萍等[4]的調查結果,手足病在上海的季節高峰為5—7月份。本文資料顯示,所有患者均集中在5—7月份,其中5—6月份收治患者數占收治患者總數的92.31%。
手足口病的受累人群包括各年齡段,但主要集中在兒童。根據日本的監測資料,6歲以下兒童占全部患者的90%左右,3歲以下兒童占全部患者的60%左右[5]。本文資料顯示,6歲以下兒童占患者總數的91.21%,3歲以下兒童占患者總數的69.23%。根據朱渭萍等[4]的調查結果,手足口病患者的男∶女為1.97∶1,本文資料顯示,男∶女為1.66∶1。張占卿[6]認為手足口病的前驅期短暫,但發熱為該病的首發癥狀,手足皮疹和口腔皰疹為該病的主要表現,手足皮疹和口腔皰疹分別在5~10 d和5~7 d后逐漸緩解。本文資料顯示,以發熱為首發癥狀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93.41%;有手足皮疹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100%,同時有手足皮疹的和口腔皰疹的患者占患者總數的70.33%。從發病到住院的時間多數在7 d以內,但沒有明顯的集中趨勢;因肺部感染、心肌炎、腦膜腦炎導致住院的比例分別占患者總數的37.36%、5.49%、3.30%。表明導致患者住院的原因不是來自手足口病本身的病情嚴重,導致患者住院的部分原因可能與出現并發癥有關。
本文資料顯示,外周血細胞變化沒有一定規律,說明外周血像對手足口病的診斷價值有限;心肌酶譜和心電圖異常的比例較高,分別占患者總數的51.65%和82.42%,提示EV 71型導致心肌損害的比例較高。
本資料中1例患者有腦膜腦炎以及心力衰竭表現,經積極搶救無效死亡。說明雖然大多數EV 71型手足口病病情較輕,但可因并發嚴重的腦膜腦炎和/或心肌炎而導致死亡。
4 參考文獻
[1]Tseng FC, Huang HC, Chi CY.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f enterovirus infections occurring in Taiwan between 2000 and 2005: analysis of sentinel physician surveillance data. J Med Virol, 2007, 79:1850-1860.
[2]謝雯,趙紅. 腸道病毒71型與手足口病臨床研究概述. 中國醫刊, 2008, 43:2-4.
[3]Ho M, Chen ER, Hsu KH, et al. An Epidemic of Enterovirus 71 Infection in Taiwan. N Engl J med, 1999, 341:929-935.
[4]朱渭萍, 儲強, 王勇, 等. 上海市浦東新區2005-2007年手足口病疫情監測分析. 上海預防醫學, 2008, 20: 373-375.
[5]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2000-2003, Japan. IASR, 2004, 25 : 224-225
[6]張占卿. 手足口病. 世界感染雜志, 2007, 7: 446-450.
(收稿日期:2009-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