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勝先
陶行知先生曾說:“先生的責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學生學。”這句話給我們的啟示是,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接受性學習的方式,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新課改也涉及類似的觀點:“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結合時代的發展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進一步加強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指明了方向。
一、自主學習的內涵
自主學習的概念界定:自主學習,也稱自我導向學習或自我調節學習, “自主學習”是相對于“被動學習”“機械學習”“他主學習”而言的。“自主學習”是指較少依賴別人的幫助而自己可以進行有效的學習。[1] 如果學生在學習活動之前自己能夠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做好具體的學習準備,在學習活動中能夠對學習進展、學習方法作出自我監控、自我反饋和自我調節,在學習活動后能夠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檢查、自我總結、自我評價和自我補救,那么他的學習就是自主的。[2]學習的多少取決于一個人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現狀
基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問題,我在查閱資料的同時對本地區的小學進行了考察。對于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總體現狀初步分析為:小學低年級自主學習能力幾乎處于零級狀態;小學中年級學生的概括、比較、歸納、綜合、分析等各項能力都較差,幾乎處于零級狀態,只有15%~20%的學生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小學高年級組,如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初步的自學能力,在教師事先不作任何說明的前提下,利用15分鐘自己看教材,85%的學生能抓住學習重點,能較為正確地理解知識。由此看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總的發展趨勢是上升的,基本符合認知能力發展的規律和趨勢。整體上來說,小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普遍呈偏低的狀況。
三、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方法與途徑
雖然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總的來說還不夠成熟,但是注重培養高年級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那么我們應該怎么樣來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呢?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學生不同年齡段的特點,聯系生活,運用各種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動機,培養學習興趣。在課堂中,以情激境、激起學生學習的求知欲,使其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達到樂學的目的。例如:在教學簡便運算時,教師常和學生展開比賽,在學生一步一步計算時,這位教師卻已迅速說出了結果,這樣幾道題下來,學生會產生很大的疑問。趁此機會教師發問:看到老師算得這么快,你有什么想法嗎?學生的興趣被激發起來,思維的興奮點都集中在教師的問題上,內心產生了對新知識的渴求。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操作,給學生提供實踐機會,讓他們經歷“設問——猜想——證實”這個學習過程,體會自主學習的樂趣。
2.改變教師教學法,轉變學生學習方式
采用嘗試教學,讓學生自主學習,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生是否愿意學,在于學生對學習是否有興趣,是否意識到學習是一種自身需要。教師要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從學習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例如,在進行數學“千以內數的讀法”的教學時,可以課前讓學生收集一些數據,讓學生意識到“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從而使學生有了學習的動機。然后設計出兩點要求:① 你認為這一課我們應該掌握什么知識,過去學過類似的知識嗎?②自己做一個數位順序表,說出它的用法。學生通過預習,在前有知識的基礎上,基本能總結出數的讀法。在上課時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交流第一個要求,并把經驗總結出來,再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在小組中展示學具,并說出自己是如何利用它的。這樣,學生在課前進行了超前學習,并且參與了制作學具,培養了他們的動手能力,并能初步對千以內數的讀法進行小結。
3.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讓學生能“堅持學”
(1)培養學生的目標意識。自主學習的標志之一就是學生能夠自主地確立學習目標,而這些目標的確立是學生的真正需要。[3]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知識結構的差異引導學生設置一個個既有一定難度、通過努力又能達到的學習目標。當學生能一次次地完成任務,得到一次次成功的體驗時,其學習信心將會增強。
(2) 教會學生戰勝困難的方法。在主要學習任務受到干擾或當學習過程中緊張、焦慮時,告訴學生可以采取:①在學習過程中展望學習成功帶來的積極結果,如他人的贊許、暫時的休息等;②使用自我提示言語,如“腦子不能開小差,否則今天看不完這些內容了”等;③采用開放閱讀的方式,可以占用更多的心理資源而專心學習。[4]
⑶ 教會學生自我強化技術。即達到了學習目標給予自己獎賞的方法:①事先安排好學習的進度和獎勵;②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部分任務給予自己記分,提前完成任務加分,完不成任務扣分;③達到預定的得分后獎勵自己,否則不獎勵自己,直到完成任務。[5]
學會自主學習,是小學生升入中等學校甚至將來終身必備的一種素質基礎。小學教育是各級各類教育的基礎。在小學階段能夠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可以為學生接受中等教育提供條件,為其適應社會進行獨立生存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崔允漷,張 華. 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為了每位學生的發展[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1.
[2] 靳玉樂.自主學習[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3] 龐維國.論學生的自主學習[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科版),2001(2).
[4] [5]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