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雁飛
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有屬于自己的世界,孩子有屬于自己的語言,有他自己對問題的看法。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成人無法感受的,是五彩繽紛的。因此,盡管評價小學生作文可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不能忘記,我們所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無邪、無憂無慮“不能平視,只能低頭看”的孩子。所以平日里在評價小學生作文時,我們應該從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們寫的文章是否“真”,是否“實”。所謂“真”,在筆者眼中看來就是說真話,寫真事,抒真情。
有許多好習作,沒有使用華麗的詞藻,也沒有刻意去追求各種技法,只是把作者親身經歷的事情如實地寫出來,卻同樣能打動人心。這是為什么?這就是真實的力量。作文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滴感受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一、說真話,“一字真言”
孩子有屬于自己的語言,他不會從大人的角度去選擇語言,也不會從大人的角度去避諱語言。記得我帶四歲的女兒去汕頭海邊游泳時,她天真地問我:“媽媽,您看!那小蜜蜂是不是在浪花里采蜜呀!”簡單的話語,卻讓我清楚地感受到孩子的純真。在孩子的眼里那掀起的浪花就是盛開的花朵,如果你非要告訴她蜜蜂是在鮮花叢中采蜜,豈不是對純真的扼殺嗎?我的一個學生在《老師,我想對您說》一文中這樣寫道“余老師,您知道嗎?體育課是大家最喜歡上的,我也一樣。每到有體育課的前一天,我便興奮不已,心里就惦記著第二天的體育課,惦記著穿運動鞋??捎袔状?您總夾著課本,走進教室為我們上語文課。余老師您知道嗎,那時的我坐在教室里,仰起頭看見的是天花板上的電燈和吊扇,而不是藍天和白云;環視四周是一排排整齊的課桌椅而不是寬闊的操場;椅子上坐的是一臉茫然或沮喪的同學們。您知道嗎,那時的我們是多么的不愿意,又不敢說,只好硬著頭皮上那節語文課,那些不開心的心里話我們也只是在背地里與同學交流。”此文中雖沒有優美的語言,但“惦記”一詞寫出了他的心里話,真實地表達了孩子們對上體育課的熱切期望。當這樣的期望落空時,一個“硬著頭皮上那節課”的“硬”寫出了小作者對老師敢怒不敢言的無奈之舉,只得“背地里與同學交流”。教師落筆改文,當然應該如上所述。評價小學生作文,當然要鼓勵學生說真話,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二、寫真事,“句句真誠”
布置學生寫作文時,許多同學一看到教師出的作文題就抓耳搔頭,直喊沒材料可寫。為了應付,就隨便編選一件事,甚至把《作文選》隨手抓來,亂抄一通。這種胡編瞎選、甚至抄襲的作文肯定是不真實的,因為這些事都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我們知道作文就是說話,不過是用筆在說話,如果不寫自己看到的、聽到的、親身經歷的事,就是在編寫謊言。有的學生就心存抱怨了:路上沒有撿過錢包,沒遇到過落水兒童,沒趕上幫老爺爺推車,更沒遇到過盲人過馬路……沒遇到過一件“有意義”的事,的確不知該寫什么。這也是作文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寫身邊發生的平凡的小事,應告訴他們融入自己的真情實感,作文才會有血有肉。例如,學生麻疹強化免疫接種后,我以《打預防針》為題引導寫作。有學生這樣寫的:“輪到我了,我脫去一邊的衣服,醫生要我手操腰,我右手彎了,醫生又把我打針的左手操腰。打針時,我盯著右手,不敢回頭看,感覺像被螞蟻輕輕地咬了一下,就長舒了一口氣?!睆奈恼驴春喼本褪且桓彼孛鑸D,沒有添加任何色彩,卻同樣生動感人。這是為什么呢?這就是因為小作者句句真誠,醫生把他的“右手”換成“左手”這一細節,寫出了自己緊張得連左、右都搞不清,直到感覺像螞蟻輕輕地咬了一下之后,這才長舒了一口氣。雖然文章里透著天真、洋溢著稚氣,卻讓我們看到了真實閃亮的童心。這樣的文章當然也比掠奪兒童天性的文章好。
三、抒真情,“我手寫我心”
“文以情生”,這是許多人所熟知的。無論哪種文體,都離不開一個“情”字。“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只要作者情感的閘門一打開,自然情到筆至,妙筆生花。小學生的思想是單純的、天真的,甚至是無知的,他們常常會因受到老師的表揚而興高采烈,也會因被人誤解而痛哭流涕。這些都反映出了學生的“情”,純潔的,淡淡的。這種情如一股清泉自然地流淌在字里行間,這是學生的真情獨白。我們班上有一個小女孩,她人長得瘦瘦的、 小小的,透著幾分靈氣,不光班上同學喜歡叫她小不點,連我這個當老師的也喜歡這樣叫。可在一次自由作文時,她以《別再叫我小不點》為題,一連寫出幾件事情證明她人雖小,但干事利索,守時。結尾處:“怎么樣,喜歡我這個小不點吧,可是我就是不喜歡別人叫我小不點,請別叫我小不點!”作者就這樣表達了她真實的心愿。所以在評價小學生作文寫作時,一定要引導學生抒真情,用自己的筆寫出自己心聲。
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作文要說真話,說實在話,說自己的話……”如果在教學中我們以這三“真”為原則來評價小學生的作文,學生再也不會因“無話可說,無事可寫”而發愁 ,也不會望“題”興嘆 。這不僅解決了學生“寫什么”的問題,而且拉近了學生和作文的距離,使他們清楚地感受到作文就在身邊,作文并不是“高深莫測”的,從而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為語文學習掃清障礙。
(責任編輯:李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