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國娟 陳益林 韋 寧
高校班級文化建設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顯。“生活即教育”。高校特色班級文化是促進學生個體發展的一種有效的外部監督與引導機制,使其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并行發展與相互配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獲得有效發展的必要條件。
一、高校班級文化的內涵
所謂班級文化,就是被班級成員所共同認可并遵守和建立起來的準則、態度和價值觀念,并直接指導班集體成員達成班級目標的行為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高校班級文化的內涵有三個層面:表層的物質行為文化,中層的制度文化,深層的精神文化。班集體物質行為文化是特色班級文化的基礎,精神文化是特色班級文化的核心和靈魂,而班集體制度文化則是班級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
班級制度文化,是指圍繞班級建設目標,要求全體班級成員共同認同并自覺遵守的行為方式及與之相適應的組織機構、規章制度組合而成的文化形態。它是支撐班集體發展的相對穩定的行為準則、制度安排和道德規范。班集體制度文化集中體現為班級的例會制度、班干部競爭上崗制度等。“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什么樣的制度就會塑造出什么樣的人。班級規章制度直接影響到班級成員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塑造。
班級物質文化體現為:班級教室內部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張貼布置;班級成員自發組織的班級演講比賽、創業競賽等各類文化活動;人性化的警示語、內涵豐富的宣傳欄;班級博客、班級QQ群、班刊班報等各類班級成員交流平臺。它們是班級文化的體現與展示,是班級成員自我的個人才能和創造力的反映,應當有利于創造濃厚的學術氛圍、學習氛圍、文化氛圍、創業氛圍、競賽氛圍。班集體行為文化體現為班級成員在生活、學習、競賽等方面的良好行為習慣、方式的養成和呈現。班級成員行為文化是班級文化特色的反映。
班集體的精神文化集中體現在被班級成員所共同認可的班級目標、班級氛圍、班風等意識形態上,它是班集體成員追求的價值觀念、作風和精神面貌的濃縮和反映。
二、高校班級文化的特征分析
高校班級文化體現了對班級成員的規范和引導作用,具有約束規范性、主體性、生成性、引導和激勵性等特征。
1.約束規范性。班級文化是大多數班級成員價值取向和行為目標的共同反映,因而對班級成員具有一定的調節和約束作用,并且能夠成為評價班級成員自己及他人言行的標準和內在尺度,從而使得班級成員在班級文化準則下自覺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言行,朝著符合班級集體目標的方向發展。
2.主體性。高校班級文化的構建主體,是指在高校班級文化構建中占據主導地位、發揮重要作用的參與者。既包括每一個班級成員的個體,又包括由班級成員個體所構成的群體、組織等。班級成員的主體性決定了其在高校班級文化構建中的重要主體位置。每一位班級成員都是特色班級文化的建設“主體”,都有利于形成特色班級文化建設的新思路、新模式。
3.生成性。高校班級文化是動態生成的。班級文化在不同的階段具有不同的表現特征,在一定的輿論環境下會形成特定的班級文化。如在抗震救災時期,則容易形成獻愛心、講奉獻的班級文化,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容易生成弘揚奧運精神、樹立文明新風的班級奮斗目標和班級文化。外部環境是特色班級文化生成的驅動力。
4.引導和激勵性。良好的班級文化有利于激勵班級成員充分展示個性風采,全面提高綜合素質,鼓勵班級成員爭做勤奮好學、創新創業、全面發展、成才成長的典范。
三、高校特色班級文化對大學生思想道德行為的影響
和諧的高校特色班級文化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后盾,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圍、積極的心理暗示,并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為班級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教育的沃土。
營造和諧、富有特色的高校特色班級文化,將班級建設成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層組織,將有利于構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層保障機制。高校特色班級文化是增強高校德育實效性的有力探索,是落實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有效突破口。
締造積極的特色班級文化,培育健康的班風,是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手段和途徑。要搞好班級文化建設,按照教育育人、管理育人、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根據高校學生的特點,有計劃地利用各種法定節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等重要時機,精心設計并組織開展內容鮮活、形式新穎、吸引力強的大學生思想道德實踐活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一定要重視班級文化建設,努力形成具有學校特色和區域特色、內涵豐富的班級特色文化。
四、高校特色班級文化的功能及構建措施
高校特色班級文化是班級的“窗口”和“名片”,能充分展示一個班級的價值取向、班風班貌,能給班級帶來良好聲譽,具有較強的教育功能和廣泛的宣傳效果。特色班級文化對于創建優良班風、營造濃厚學習氛圍、形成融洽師生關系具有巨大的推動力。
1.特色班級文化的功能
(1)培養優秀的學生骨干隊伍。通過值日班長制度、班干部競爭上崗制度,既使更多的班級成員能夠參與班級管理,也使學生干部有了更大的鍛煉舞臺。一方面有利于增強班級成員對自己班級的認同感、自豪感,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班級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組織優勢。
(2)搭建各種素質拓展的平臺。通過舉辦英語學習討論會、四六級復習互幫互督、班級社會實踐團隊、班級演講競賽,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有效搭建班級成員全方位鍛煉和培養的素質拓展平臺。
(3)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通過各種興趣小組、文體活動、板報等形式寓德育于各項活動之中,形成班級物質行為文化、班級精神文化和班級奮斗口號。
(4)展現班級優勢,營造氛圍,激勵引導。通過創建和諧班級文化,能逐步改善班風、學風、考風和教風,加強班級成員的團隊意識、集體觀念、責任意識,提高班級成員參與班級建設的熱情,讓高校特色班級文化在無形當中營造積極向上的氛圍,成為催人奮進的激勵力量。
2.特色班級文化的構建措施
(1)抓內涵,創特色,確立特色班級文化創建目標。目標是行動的指南,要結合班級實際,打造不同類型、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要依據班級成員的個性特征、班級凝聚力等方面的不同特征,形成班級文化鮮明的個性化特色。如學院新聞學專業結合專業特色,創建“行走的新聞”特色班級文化。每年暑假,新聞專業的學生分赴寧波市村莊和社區,進行新聞調研寫作活動,創建深入社會、了解民情的班級文化。
(2)增強班級成員班級歸屬感,建立值日班長和輪流“執政”的班干部制度。值日班長制,就是按學號人人輪流當班長,每天由值日班長寫班級日記。完成記載班史的班級日記,有利于班級集體意識的養成和團隊合作精神的培養。輪流“執政”的班干部制度,就是由班委干部采取自愿報名形式,通過競選產生,班長、班委每學期更換一次,不能連任。此外,要形成班級例會制度。每月認真組織兩次班級常規例會,每次例會一個相應的主題,讓班級例會成為對學生進行思想和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陣地。班級也是師生員工成長的家園,要重視發揮師生的主體作用,讓師生共同自主參與到特色班級文化的構建中來。
(3)實施班級成果公示分享制度,激勵班級成員。制定班級成員獲獎情況通報制度,每個學期結束時將班級的各種獲獎情況通報給班級成員及家長,每學年召開年度表彰大會,積極開展各種評優工作,以此提升學習主動性和學習效果。既表彰先進、樹立典型,也激勵全體班級成員。以評優促良為主旨,營造良好的學習風氣和學習氛圍。
(4)建特色班級物質行為文化,創班級溫馨家園。例如學院的求是實驗文科班、求是實驗理科班對班級墻飾進行了精心的布置,張貼名人畫像、名言警句、班級獲得的榮譽、學生作品,創辦班報班刊,組建班級新聞中心,明確班級工作宣傳隊伍和班報班刊的撰寫人員職責,形成了團結進步、求是進取的班級氛圍。
(5)扎實推進班風建設。要切實推進學風建設,將優良學風建設與班級文化建設以及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一道確立為班級工作三大目標之一。我學院從2006-2007學年起推出了“優良學風班”和“優良學風創建班”的建設與評比活動。活動分為宣傳發動、檢查落實、評比審核、總結表彰等四個階段。越來越多的班集體參與創建優良學風班的活動,從而使得全院的學風狀況得以逐步改善,積極向上的班級文化得以逐步形成。
(6)以專業社團和專業學科競賽建設為載體,構建學生專業學習的平臺。鼓勵以班級所在專業為依托,創建專業社團,定期開展專業學術活動。以學科競賽和科研立項為引導,強化學生的專業學習,創建學術氛圍濃厚的班級文化。
參考文獻:
[1]徐新.論素質教育進程中的高校班級文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1).
[2]陳志剛.探析當前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措施[J].當代教育論壇(上半月刊),2009(1).
[3]祝玉芳.構建高校和諧班級文化,培養大學生社會責任意識[J].教育與職業,2007(7).
[4]陳國梁.高校構建班級文化的思考[J].當代青年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