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一涵
美國研究型大學已經成為現代大學發展的典范。縱觀這些大學,發現它們都具有高度權威性和嚴肅性的章程,具有管理和治校的良好氛圍。作為世界知名院校的美國耶魯大學能夠在強手如林的高等教育界脫穎而出,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學章程的科學性和實用性。
一、《耶魯大學章程》內容概述
耶魯章程規定其治理團體在法律上是董事會,是耶魯大學的最高權力機構。章程由序言和14章構成,全文共61條。序言部分較為簡單,主要闡述了董事會的人員構成、人數、資格及職務。正文部分內容可以簡要概括如下:
行政領導者:由10章16條構成,行政領導者分別是校長、教務長、副校長兼秘書、財務副校長、發展副校長、副校長兼總顧問、學校與紐黑文及康州關系事務副校長。前八章分別闡述了各領導者的產生辦法、職權劃分及工作內容。由于耶魯大學的重大事務都需要通過各類專業委員會集體討論通過,因此章程中對于行政領導者的職責并未做十分詳盡的說明。
委員會:委員會在耶魯大學管理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共設10個委員會分管重大事務、財務、審計、投資、教育政策、機構政策、學位、建筑與土地、校友事務、托管人責任幾方面事務。章程分別介紹了委員會的人員構成、產生辦法及主要職責。
大學組織:共9節16條,分別介紹了學院、系、教師的選聘及學位報考等方面內容。耶魯大學共設置12個學院,各學院的行政執行官是院長,在院長的監督管理下,系主任負責學院的學術項目工作。所有本科生院的院長組成“院長理事會”,就學院重大問題的決策向校長提出建議。
另外章程還介紹了圖書館、衛生機構、大學理事會、校友聯合會等公共機構以及學位的設置,最后一部分內容明確了議事程序修改、廢止或新增的情況。
二、《耶魯大學章程》的特點
首先,治校管理學術化。耶魯章程明確表示終身教授是本學院永久性行政人員,與校長、教務長、院長一同組成“永久性工作人員委員會”,在得到授權的情況下,該委員會成為學院行政組織,管理學院并負責與教育政策相關的事項。教授參與管理可謂是對教授治校(教授集體全權管理大學學術性和事務性事務)傳統理念的發展。
其次,決策程序專業化。凡重大事務,耶魯都會由董事會下屬專業委員會投票決策,再將決策報告董事會審議。這些委員會涵蓋了10個專業領域,涉及學校從內部教學、管理及發展到外部社會關系等方方面面的事務,有如此強大的專業決策智囊團為學校出謀劃策,是董事會做出正確決策的有力保障。
最后,崗位設置適用化。崗位設置主要是指行政人員的崗位、職務設置。耶魯大學的行政人員設有教務長一職,并且教務長在整個學校中的行政管理權限大、地位高,是位列校長后的教育和行政長官,管理學校所有教育政策和教育活動,除校長外,所有學院院長、委員會主席和其它教育負責人都要向教務長報告工作,由教務長負責擬定教育經費預算。除此之外,章程中還規定副校長在某些委員會中同時要兼任秘書之職,這些人事方面的設置都與我國大學章程截然不同。另外,美國大學不設財務科,而只由財務主管及其助理人員負責財務工作。這樣的崗位設置方式將工作具體到某個人,避免了多頭管理、機構重設的問題。
三、《耶魯大學章程》的借鑒意義
通過對耶魯大學章程內容及特點的分析,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作為我國大學制定章程的借鑒:
1.決策權與執行權的分離
執行權是決策的一種后繼方式,行政執行要求依據決策所規定的目標、方向和步驟來進行,整個執行過程中都存在著目標導向,一切行政措施或行為都是為了保質保量地實現決策目標。因此,大學章程必須明確領導決策體制和內部管理、監督機制,才能更有效地實現決策目標。美國大學由校董事會制定學校的大政方針,校行政領導負責實施,校董事會監督結果和最后核準。耶魯大學由諸多專業委員會代表或協助董事會行使決策功能,行政領導負責實施,行政人員辦事需經相應委員會批準或授權,事后接受監督,決策執行兩權分離,相互牽制。目前,我國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系最高權力機構,但黨委委員與行政領導存在交叉任職,黨委成員一般要兼任校長或副校長。大學的決策、執行、監督權集中于若干領導,權力缺乏制約。此外,耶魯大學的專業委員會決策顯然不同于我國高校的黨委決策,前者更有利于防范決策失誤風險。
2.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
決策結果是否科學,決策過程是否民主,決定了決策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廣泛的專業人士參與的群體決策,能夠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集中更多、更全面的知識、技能和信息。在重大事務上,美國大學除由專業委員會決策外,還設置了大學理事會和院長理事會,由于其職責是認真研究學校特殊領域的需求和目標,或就重大問題的決策,向董事會和校長提出建議,因此從性質上說,這類理事會屬于咨詢機構。我國高校領導仍習慣于傳統決策方式,缺乏群策群劃意識,對設置咨詢機構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夠,距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還相去甚遠。
3.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平衡
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是政治與學術的關系在大學內部的表現,其實質是學術自由問題。學術自由是現代大學的基本理念,而學術自由離不開學術權力的保障。大學應當合理規范學術行政權力發揮作用的領域和范圍,形成有機分工、相互配合、相互制約的均衡狀態。美國大學中,各層級的教授會是學術權力機構,掌握著學術管理決策的絕大部分權力。教授會幾乎包攬了包括制訂整個大學的學術方針、政策、規劃及評聘、任命教師在內的所有學術事務的決策權,充分體現了教授治校的辦學理念。我國高校是行政權力膨脹,學術權力弱化,學術權力為行政權力所取代,學術人員缺乏參與決策機會;行政人員壟斷學術資源,引發“官本位”,造成大學發展的致命傷。
4.領導職權與機構設置
在領導職權和機構設置問題上,美國大學更傾向于對前者的明確,耶魯章程對校長、教務長及分管副校長的職責權限規定非常具體、詳細,便于問責,但卻無相應科室機構的設置和職責表述。章程表示,必要時可以給領導者配備若干助理人員,但卻并未提及設置科室及配備科長、科員等。美國大學副校長,根據章程必須是事必躬親,兼任其所管轄的專業委員會秘書、顧問或出納等,這在我國高校是不可想象的。我國高校管理機構政府化,機構多、領導多、副職多、專職多。行政人員嚴重超編,但卻難以解決,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5.人事管理與財務制度關聯
人事管理與財務的密不可分體現了人事管理的基礎在于經費的基礎;而財務管理的根本是為人員聘用服務,為學校的運行服務。美國大學的財政權力由學校自行掌握,而資金來源的絕大部分也通常是由大學自己解決。這樣的資金鏈導致美國大學不論是從行政領導還是工作人員的崗位設置、人員數量都要做到精簡而實用。這一點在耶魯大學體現十分明顯。耶魯章程中規定教師崗位必須根據項目而設,教師如果長期沒有申請到科研項目,即使已榮任為終身教授,也得不到相應的“發言權”。一個青年教師若能申請到科研項目,就可以根據規定擁有相應面積的實驗室或辦公室,獨立地開展學術研究。而正是由于大學的運作經費、收入,如學生學費、科研項目經費等,要依靠老師的工作,“經費來源決定組織行為”的規律發揮了重要作用,耶魯大學的行政性人員自覺地為教師提供全方位的后勤服務。
6.發展大學與外部的良好關系
美國大學章程中都會明確指出大學與社區關系事務由一名專職的副校長負責,足以見得大學對其與所處外在環境的關系的重視程度非同一般。從大學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所處社區的環境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的內部環境,甚至會關系到大學的前途發展。因此,我國大學一定要以長遠的戰略眼光規劃校園周邊環境建設,并將這一理念列入章程,使其得到體制的保障。與外部聯系更緊密的一種方式就是校友會。對耶魯來說,其強大的財力,部分來源于校友會近乎無私的支持。校友可以“參政議政”,耶魯大學專門成立了由企業家、社會名流組成的大學參議會,學校會定期地將戰略規劃告訴大學參議會的各位成員,讓他們以各自的專業眼光來判斷學校決策的可行性。
我國大學章程的建設應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繼承我國古代大學章程的發展淵源,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原則,在政府、社會和學校各方面的支持下,在專家、學者及各界人士的實踐與探索中,使大學章程得以完善和發展。
參考文獻:
[1]The Yale Corporation By-laws (As Approved by the Corporation,September 28,2006)
[2]米俊魁.大學章程價值研究[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8.
[3]姚云.美國高等教育法制研究[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7.
[4]周魯衛.大學憲章,凝固的教育理念[J].復旦教育論壇,2005(1).
[5]周光禮.高校內部規則的法理學審視[J].現代大學教育,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