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霞
摘要:舞蹈藝術起源伊始就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性。群眾舞蹈是群眾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擁有深厚而廣泛的群眾基礎,它在社區文化建設與和諧社區生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關鍵詞:群眾舞蹈 文化建設 社區文化
一、群眾舞蹈的現狀與特性
群眾舞蹈可以稱為社會舞蹈,“社會舞蹈活動是在一定舞蹈文化背景下,將參與者的社會性相互行為轉變為群體行為的過程。為此,大多以群體形式出現。”
群眾舞蹈類型多樣,其中有民間舞蹈、社交舞蹈、校園舞蹈、兒童舞蹈等。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生產力發展較快,人民群眾的物質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他們對文藝的審美心理和需求也隨之發生了很大變化,群眾舞蹈便是滿足這種需要的很好的文藝形式之一。目前中國群眾舞蹈的發展十分迅速。
1.群眾舞蹈的現狀
首先,群眾舞蹈的活動空間越來越大。從都市到小城、從廣場到廳堂、從文藝晚會到節日慶典,都會出現群眾舞蹈的身影。在城市的廣場和街巷,每天早晚都會有許多和著音樂與節拍,快樂地學著跳著各種舞蹈的人們,他們視舞蹈為自我娛樂和鍛煉身體的最好方式。
其次,群眾舞蹈的參與者越來越廣。老人、青年、兒童甚至殘疾人都廣泛參與進來,2005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千手觀音》和2006年春節聯歡晚會的《俏夕陽》,都受到廣大群眾的歡迎。
第三,群眾舞蹈的樣式越來越多。群眾舞蹈幾乎吸納了所有舞蹈樣式,不同年齡的群體傾向選擇不同的舞蹈樣式,老人一般喜愛民族民間舞(如秧歌舞)、交誼舞、老年迪斯科,青年人則喜愛體育舞蹈、街舞等。
從目前群眾舞蹈的發展現狀來看,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熱情非常高漲,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人們的時代風貌和精神追求。
2.群眾舞蹈的特性
群眾舞蹈最大的特點是自娛性。“群眾舞蹈起源于勞動,是以帶動娛樂、休息及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追求美的享受,出自自己的愛好,以自我抒發情感,自我表現等為目的。因而自娛是第一性,讓人欣賞表演是第二性”。
此外,群眾舞蹈還具有業余性、社會性等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群眾舞蹈形式和參與者的增多,越來越需要在理論和實踐上探索這種文化活動對社會發展的價值和意義,比如群眾舞蹈在當今城市和鄉村的社區文化建設中不容忽視的功能。
二、群眾舞蹈與社區文化建設
社區文化,是一定區域內社會共同體反映出來的、有關人的行為模式,它包括此區域內的社會習俗、價值觀念、思維信仰、歷史傳統、地域心態、地方語言等文化現象。社區文化建設是關系社區環境、提高社區建設品位的基礎工程。
1.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
目前的城鄉發展非常重視社區文化建設,同時也存在許多重視硬件、輕視軟環境建設的問題。比如過分重視景觀建設,部分社區只考慮路燈、小路、草地、水體、雕塑、噴泉、樹種等的規劃與選擇,還有餐館、茶社、酒樓的裝飾。而中心廣場、體育館等設施則明顯不足,沒有為群眾集體活動做預先的考慮。這使得不可缺少的群眾活動場所減少。
另外,缺乏必要的人文組織和規劃。很多社區不能把散亂的群眾舞蹈活動組織起來,社區居民之間的文化交流很少。因此,加強社區文娛活動的組織和規劃就顯得十分重要。
2.群眾舞蹈在社區文化建設中的意義
首先,群眾舞蹈產生于群眾文化,原始舞蹈開始就具有純粹的鍛煉性質。在晚間,當一天的勞累得到休息之后,原始人感到需要活動一下自己的肢體,以輕松的形式把心情和感受傳達給別人,表達滿足、適意和從生存中得來的歡快。這種舞蹈,是原始人在休息時創造的一種活動方式,而此道理對現代人依然適用。所以,社區群眾舞蹈最基本的意義還是提高百姓的身心健康。
其次,群眾舞蹈可以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品味和文化素質。舞蹈具有審美和健身等多重功能,它與多種學科的關系密切。普及舞蹈文化,可以讓更多的人認識舞蹈、了解舞蹈,提高舞蹈審美能力和鑒賞水平,提升文化藝術水平。舞蹈是群眾文化的有機構成,無論是民間社火、廣場上的大秧歌,還是各種群眾文藝活動中的舞蹈演出,都是群眾文化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普及群眾舞蹈文化活動,可以讓舞蹈走進人民生活,使他們的休閑時光更豐富多彩,富有意義。
第三,繁榮群眾舞蹈可以促進社區和諧文化建設。多種多樣、極具趣味的文娛活動有利于培養居民的歸宿感和認同感,有利于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素質,有利于形成和諧向上的社區氛圍。
要提高社區建設品位,就必須加強社區文化整體性建設。具體地說,要尊重社區文化的特殊性、開放性和多元性,注重群眾的參與性,關注其多層次的需要。此時,大力開展群眾舞蹈等文娛形式是比較好的選擇,它可以把社區的軟硬環境二者聯系起來,加速中國現代社區新文化景觀的形成。
(作者單位:深圳市群藝館)
參考文獻:
[1]馮碧華.社會舞蹈概論.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2]楊承軍.淺論群眾舞蹈的特征與作用.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06.
[3]呂新江、王文霞.加強社區文化建設提高社區建設品位.理論界.2007年第1期.
[4]游潔.論拓展我國群眾舞蹈文化普及活動.沈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