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晉江濕地資源豐富、種類繁多,隨著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保護濕地的問題顯得特別突出,概述了濕地的作用及意義,分析了晉江市的濕地現狀和特點,對如何保護當地濕地提出對策:提高保護濕地意識;開展濕地系統研究;建設保護濕地;增加保護濕地的資金。
關鍵詞:濕地資源;濕地保護;晉江市
中圖分類號:P941.7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569X(2009)10-0026-03
1 引 言
濕地是具有多種功能的生態系統,是自然界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域之一,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生命維持系統。保護濕地資源,維持濕地的基本生態過程,對改善生態環境和保障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晉江市作為沿海地區,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合理規劃利用濕地資源,顯得十分重要,筆者對此作了初步探討。
2 濕地的作用和意義
1997年在伊朗的拉姆薩爾簽署了著名的《濕地公約》,它是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針對一種特定生態系統的全球性公約。《濕地公約》關注的是受威脅最嚴重的一類生境,即濕地。在人類社會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濕地一直被看作是蚊蠅滋生的場所和骯臟的爛泥地。在傳統觀念中,濕地一直被人們認為是最無用的荒地,但這是一種片面的認識。濕地具有巨大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對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生物多樣性保護以及氣候變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2.1 濕地具有蓄水防洪的功能
濕地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綿”,具有調節洪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的能力。水能被濕地儲存于土壤之中(泥炭中有90%的孔隙),或以表面水的形式保存于湖泊和沼澤中;另一方面,一部分儲存的洪水在一定時間內逐漸地排放出來,或在流動過程中通過蒸發和下滲成為地下水而被排出。近幾年,晉江市在灘涂濕地中種植紅樹林秋茄,既減緩了洪水的流速,又避免了洪水對堤壩的沖刷。濕地在蓄水、緩解徑流、補給地下水和維持區域水平衡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保護了晉江市“一江兩湖十溪”(即晉江、龍湖、虺湖、加塘溪、旭溪、英墩溪、湖漏溝等)的生態安全,保障了全市居民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農業用水。
2.2 動植物資源豐富
濕地是生物最豐富多樣的地區之一,是眾多動植物的樂園。晉江的濕地生物種已知有:哺乳動物5種;鳥類123種;爬行類8種;兩棲類3種;魚類115種;被子植物10種;裸子植物20種;蕨類植物4種;苔鮮植物25種。許多水生動物,如魚和對蝦,借助濕地產孵并渡過幼年期;許多遷徙鳥類,依賴濕地完成其生命循環,都離不開濕地這個環境。
2.3 可化解工業污染
濕地有效地降解污染、凈化水質,在解決環境污染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在許多濕地中,較慢的水流速度有助于沉積物的下沉,也有助于與沉積物結合在一起的有毒物質的儲存和轉換,有些水生植物還能有效地吸收有毒物質和重金屬。沼澤生態系統中,常見的蘆葦對污染物質的吸收、代謝和分解的作用十分顯著。晉江作為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多年來,工業排污所帶來的環境污染,相當部分是通過濕地來化解的。
2.4 具有觀光旅游價值
濕地具有自然觀光、旅游、娛樂等方面功能。晉江市先后建立的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湖、虺湖自然保護小區、泉州灣河口灘涂自然保護區,擬建立龍湖鎮前港湖鳥類棲息地自然保護小區等,主要以濕地的水禽作為保護對象。這些自然保護區(小區))已成為晉江科普活動、參觀游覽、觀鳥等的理想去處和生態教育基地。
3 晉江市濕地的現狀和特點
3.1 現狀
3.1.1 濕地種類多樣資源豐富
晉江市地處閩東南沿海,屬南亞熱帶氣候,具有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光照資源豐富,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擁有豐富的濕地資源和濕地類型。據統計,晉江全市濕地面積18704.2hm2,占土地總面積25.64%,其中:灘涂面積2200hm2、淺海1840hm2,河口海灣濕地2326hm2、湖泊386.8hm2、河流濕地1000.1hm2、稻田、灌溉地8388.9hm2、鹽田1251.4hm2、水庫964.3hm2、池塘382.7hm2。較重要的濕地包括:深滬灣海底古森林遺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龍湖、虺湖自然保護小區、泉州灣河口灘涂濕地自然保護小區、晉江河系、九十九溪等。
3.1.2 濫墾濕地導致環境退化
據晉江縣志記載,晉江自古就是山青水秀、森林茂盛之鄉,受惠于當地百姓,這里的樹木、植被、昆蟲、鳥獸、魚類等自然資源相當豐富。然而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經歷了三次大規模資源破壞,大量的濕地減少,耕地雖然多了些,但沼澤干涸了,魚蝦少了,林草銳減,鳥獸稀少,生態條件走向退化。尤其曾一度把陳埭河口灘涂修堤壩圍墾用作農業綜合開發。其結果是,由于缺少沼澤濕地,海水入侵,加大了地下水含鹽量,使200hm2圍墾的耕地變成鹽荒地,400多眼機井報廢,1.4萬居民吃水困難。
3.1.3 晉江濕地重現生物多樣性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中后期,晉江市對陳埭、西濱一帶的圍墾現象及時采取措施,建立泉州灣河口灘涂自然保護小區,面積達994.7hm2,主要保護對象就是候鳥、水禽和濕地。近年來,晉江濕地環境呈現出生物多樣性,而且十分豐富,濕地中的高等動物約有360種,基中水禽90種,約占該市鳥類總種數的75%,在1998年野生動物資源調查中,發現世紀性的珍稀瀕危種黑嘴鷗,此鳥被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列為瀕危滅絕種類;還曾在晉江東石的圍頭澳內海面上,發現大量成群結隊的小鸊鷉(Tachybaptus ruficoIlis)、中杓鷸(Numenius phaeopus)、骨頂雞(Fulica atra)、赤頸鴨(Anas penelope)、蒼鷺(Aidea cine rea)、綠鷺(Butorides striatus)等10種計1735只。可見,保護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促進晉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3.2 晉江市濕地特點
3.2.1 濕地面積比例大
全市濕地面積18704.2hm2。晉江河口濕地作為泉州灣的一部分,1989年被亞洲濕地局(AWB)列為亞洲重要濕地,1998年晉江市政府還批準成立泉州灣晉江河口濕地灘涂自然保護小區。
3.2.2 生物多樣性豐富
晉江濕地具有河口、灘涂、墾區、近海等多樣的生態系統,呈現了亞熱帶河口生物的適溫、適鹽屬性。已記錄的物種有360種。
3.2.3 珍稀瀕危物種多
晉江濕地有國家一級保護的中華白海豚,有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25種和1種兩棲動物。90種水禽中的候鳥,多數是中日、中澳候鳥保護規定的物種。
3.2.4 開發強度大
晉江是沿海城市,海洋開發早,強度又大。港口建設在晉江歷史中有重要地位,深滬港、圍頭港、東石港曾是重要的通商貿易港區,在晉江歷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建國以來,大力推行圍海筑堤、修橋造路、圍墾灘涂。晉江河口也是全市重要的灘涂養殖區,主要養殖蟶苗、蟶和牡蠣,挖掘和圍墾池塘養鋸緣青蟹、對蝦等,近年養殖產量達幾萬噸。因缺乏統一管理,往往容易造成無序和濫用,不利于整個濕地生境系統的健康持續利用,急需加強保護和規范管理。
3.2.5 外來入侵物種多
晉江河口分布繁茂的互花米草、仙石海灘、仙石洲和法石。有大片互花米草生長的灘涂。據統計,晉江市的互花米草面積達101.57hm2,居泉州市各市、縣、區之冠。
3.2.6 生態系統亟待修復
殘存的代表性生態系統急待保護,晉江水頭在1958年大躍進時,為了鞏固海岸,從外地引來紅樹林秋茄種植,面積達1.5hm2,但現在只有零星殘存部分,只有近幾年又人工造林的150畝紅樹林,晉江沿岸和河口欄門沙灘及河口灘涂物種多樣性也急劇減少,以前常見的小鸊鷉現在很難見到。
4 晉江濕地資源環境面臨的威脅
晉江市人口眾多,長期以來濕地開發和保護的矛盾突出,圍墾、泥沙淤積、水產濫捕、污染、外來物種入侵以及其他濕地資源的不合理利用方式,使該市鳥類資源遭受嚴重破壞,物種生境急劇減少。
(1)環境污染。上世紀晉江是泉州地區較早開發的地區之一,濕地沿岸工廠企業較多,形成的工業廢水大量傾入近海,濕地污染日益加劇,嚴重影響著許多珍稀動植物的生存。
(2)圍墾開發。上世紀50年代初至90年代初,晉江市已先后在濕地造田、圍地,使水禽的棲息地日益縮小。
(3)資源掠奪。有些地方急功近利,對濕地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嚴重破壞了濕地生態環境,使水生動植物資源急劇減少,影響了水禽的越冬和繁殖。
(4)非法捕殺。個別地方獵殺、投毒水禽的案件時有發生,致使鳥類資源減少。
(5)臺風危害。晉江市是福建省臺風多發地段之一,晉江濕地沿岸連年受臺風的危害,嚴重地影響了水禽的棲息。
5 保護濕地的思路和對策
盡管晉江的濕地保護與可持續利用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人口增長與經濟發展帶來的與日俱增的壓力。人口增長、占地增多和經濟發展造成的壓力,使晉江濕地及其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濕地生態系統的效益得不到正常發揮,對此市政府對濕地保護和利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一批以濕地、水禽為主要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小區),建立執法機構,嚴格依法行政,堅決制止破壞濕地的行為。近幾年來,晉江市林業主管部門在濕地保護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如開展了廣泛的宣傳教育話動,組織水禽與棲息的調查,加強了濕地保護工作,并把濕地水禽保護列為重點工作來抓。
5.1 提高保護濕地意識
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全民保護濕地意識,特別是提高各級領導和濕地周邊地區群眾的濕地保護意識。轉變其資源利用的觀念,對濕地土地資源的規模開發轉為深度開發,粗放經營轉為集約經營,保護和合理利用濕地資源。大力開展《水法》、《水土保持法》、《環境保護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與濕地有關法律的宣傳活動。
5.2 開展濕地系統研究
開展對濕地生態系統結構、功能、濕地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方面的重點研究,為保護濕地和科學利用打下基礎。建立濕地保護和科學利用示范點,以示范點獲得的經驗指導濕地保護管理。建立濕地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在資源普查基礎上,建立濕地監測體系,將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全球定位系統引入濕地資源動態監測中。
5.3 開展濕地建設與保護
隨著晉江市經濟的發展與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土地資源與發展間的矛盾亦將日益加劇,晉江濕地的建設已迫在眉睫。保護晉江市的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證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促進晉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5.4 增加濕地保護資金的投入
多方面籌措資金,增加濕地保護的資金投入,實現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開展濕地宣傳、保護、規劃和各項科學研究,需要有資金保證,建議政府立項,列入市政府預算項目。
參考文獻:
[1] 約翰?馬敬能.中國鳥類野外手冊[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 許建林.晉江市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報告[R].福建:晉江市林業局,2002.
[3] 顏子鴻.晉江年鑒[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4] 泉州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泉州市野生動物保護協會論文匯編(1995—2001)[C].
[5] 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泉州市沿海濕地資源保護和建設管理領導小組辦公室.福建泉州灣河口濕地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R].2001.
[6] 黃宗國,許建林.海洋河口濕地生物多樣性[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4.
[7] 晉江市林業局.晉江市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1995年9月)[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