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 幸 曾玲花
摘 要:新課程要求教師亟須轉變教學觀念,提高課堂教學能力,促進專業化發展,發揮集體備課的“集團效應”優勢,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本文針對當前農村學校集體備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實踐,就如何有效地在農村學校進行集體備課及對教師的要求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農村學校 集體備課 優勢 細化過程 強化制度 意識 監控
新課程對教師專業素養提出了新的挑戰,教師的培訓、學習,顯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由于農村學校大部分英語教師課時很多,每天還要花大量的時間批改作業,有些老師還擔任班主任工作。因此如何選擇有效的備課方式,靈活處理好教材、設計好教學活動以及知識的拓展等等,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是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集體備課的重要作用
集體備課是指教師在課堂講授之前,由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組織本學科教師圍繞一個主題,“確定授課內容,研究教學重點、難點,尋求教學方法、推薦學習方法,清晰教學思路,優化課堂質量”的過程。集體備課有利于農村教師快速適應新教材,掌握教學規律和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積累教學經驗,拓展教學思路,提高業務水平和授課藝術。它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互相學習、分享經驗,發揮集體智慧的平臺。
二、農村學校的集體備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雖然集體備課的優勢毋庸置疑,但是對于農村學校的集體備課現狀卻令人擔憂:
一是思想認識不足。二是經常流于形式。三是有時為了應付檢查。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1.農村學校教師缺乏合作與包容的意識;2.農村學校對教師的評價標準不完善;3.農村校本教研活動缺乏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教研活動方式單一、教師參與度不高;4.農村教師受自身素質的制約,對新課程理念認識不足,自身教學積累不夠。針對這些現象,我們要調整我們的對策。
三、調整農村學校的集體備課的對策一:細化集體備課過程
如何在集體備課中促進教師個性的發揮,促進農村學校教師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提高集體備課的實效性呢?我認為:首先從細化集體備課過程入手。
(一)備前精心準備——“一個中心”“二研”“四定”
“一個中心”即以學生為中心;“二研”即研讀新課標、新教材;“四定”即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定主備課人。
(二)備中加強交流研討——“五備”
1.備課標
農村學校教師必須從根本上吃透新課程標準精神,更新教學理念,根據新教材的特點,明確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優化教學設計。
2.備教材
農村學校教師首先要認真鉆研教材,做到徹底理解;分析教材,找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掌握教材,做到靈活運用。
3.備學生
新課標倡導“以學生為本”。備學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
4.備教法、學法
備方法要解決如何教的問題。具體落實到以下幾個方面:(1)劃分課時。(2)確定教學目標。(3)考慮教學步驟,編寫教案。
5.備考點
(三)備后注重修改完善——“五統一”
根據集體討論的內容,中心發言人修改備課提綱,要充分體現“五統一”:統一教學目標要求、統一教學進度、統一“雙基”的內容與要求、統一難度和深度、統一考核要求。同時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建議。提倡“五統一”不是要“一刀切”,教師要根據本班學生的實際和自身的教學特點做出合理安排,根據教育教學內容進行個性化的設計,才能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課后同備課組教師要及時交流教學心得,及時寫出教學反思。
四、關于調整農村學校的集體備課的對策二:增強農村教師集體備課意識
從增強教師集體備課意識入手,從而強化集體備課制度。為保證集體備課功能的發揮和任務的完成,必須要使各任課教師強化以下意識:
(一)合作意識
合作是進行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教師應加強集體之間的合作式研究,實現在教學活動之間的專業切磋、互相學習、合作研究和協調支持,在共同體驗成功和分享經驗的基礎上共同成長。
(二)互補意識
集體備課走的是“集團作戰”,共同提高之路。在集體備課中,教師不同的教育思想、觀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能在集體備課中得到交流、討論,最終實現資源共享。
(三)超前意識
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目的性和針對性,而且有利于將問題消滅于萌芽狀態。
(四)反思意識
反思是指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分析、探討和研究的過程。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自身的教學行為,才能揚長避短,積累教學經驗。
五、關于調整農村學校的集體備課的對策三:強化集體備課制度
要農村教師養成良好的教研習慣,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圍,就必須強化集體備課制度。
(一)強調個人自備
在集體備課之前,每位教師都圍繞主題,在“五備”的基礎上進行各人醞釀構思,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案。在此過程中,做到“三明確”,即明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明確課堂教學的重難點、明確課堂教學的可能生成點。教學過程要做到以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為序列設計教學過程,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二)強調集體評議
在集體備課中,可首先由主備人根據自己對教學目標的理解,采取“說課”的方式進行一個單元的教學方案的設計。
(三)強調信息反饋
下一次集中時,可探討三部分內容:一是總結上一周教學的得失。二是討論下周教學的內容,三是歸納一周教學中的注意點。
六、關于調整農村學校的集體備課的對策四:走出校園集體備課的圈子
同一學校的備課組成員畢竟力量有限,況且,時間一長,很容易造成模式上的老化和思維上的定勢,不利于教師的再提高。必須倡導學校共同開展集體備課,取長補短,優勢互補。必要時,可請教研員或學科專家進行現場指導和點評,提高集體備課的檔次,拓寬教師的視野。
七、關于調整農村學校的集體備課的對策五:學校領導要加強課堂監控
學校要定期對備課組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增強教師參與集體備課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集體備課的效果要在課堂教學中得以體現,學校要通過開展市區學科帶頭人示范課、骨干教師展示課、青年教師合格課、新教師匯報課、兄弟學校交流課等多種課堂教學活動,學校主要領導結合常規工作管理檢查,經常深入課堂進行推門聽課。每節課聽完后由教研組長或備課組長對該教師的課認真做出評議,提出整改意見,并及時反饋到教師本人手中。
通過這樣的集體備課,我想農村學校的英語教學質量將會有較大地提高。我們農村學校的教師平時還要不斷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努力做一個專家型的教師,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典范。
參考文獻:
程曉堂.《英語教材分析和設計》.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龔亞夫,陳仕清.《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校本教研方式初探》,《中小學外語教學》.2004.6(13)
孔慧敏.《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課堂教學設計》,《中小學外語教學》.2006.3(17-20);
李庭薌.《英語教學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M].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出版社,2001;
陳琳,王薔,程曉堂.《英語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單位:上海奉賢區西渡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