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賽楠
摘要:《瘋狂的賽車》是本年度極受歡迎的電影之一,它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與其精彩、獨特的語言運用密不可分。本文從大量方言的引入、個性化詞語的反復出現、粗俗人口中的真理、簡潔語言反映復雜性格等方面,分析了這部電影的四大語言特點。
關鍵詞:《瘋狂的賽車》語言特點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09-0062-01
一、大量方言的引入
“方言是民族語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區的人們使用的語言”,具有地方性的特征。我國復原遼闊,人口眾多。方言比較復雜,《瘋狂的賽車》中引入了大量的方言:主人公耿浩講一口山東話,兩個殺手說純正陜西話,兩個警察說四川話,臺灣黑幫說閩南語,李法拉妻子說東北話。首先,方言是一個區域內人們使用的語言,不同于作為民族共同語的普通話。普通話一般在正式場合使用,例如電視新聞、學校教育等;方言是一個區域內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進行交流的語言。電影臺詞使用方言,老百姓會覺得無距離、有親切感,現實生活中就是這樣說話的。尤其聽到自己使用的方言,就像聽周圍人說話一樣,這樣的臺詞觀眾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其次,方言獨有的氣質可以營造一種氛圍,使電影所講述的故事更真實、生動。例如,東北話是分布在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的方言,這里的人普遍性情豪爽、熱情質樸、不拘小節,所以東北話給人的感覺就是豪邁、粗獷。在這部電影中,李法拉的妻子說東北話,結合演員本身壯碩的體型,更能表現出她的霸道、彪悍、蠻橫、粗暴。假設她講吳儂軟語,語音輕柔、節奏緩慢,要表現她的霸道、粗暴,就不容易了。
二、個性化詞語的反復出現
在這部電影中,一些人物的出現總會伴隨著代表其身份、性格特點的詞語;這些個性化詞語的反復出現,成為相應人物的一個標志。反復本身有強調、突出的作用,個性化詞語的反復,就如同這個人物語言的主旋律,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營造了詼諧的喜劇氛圍。例如,墓地推銷商的口頭禪“有沒有”。作為推銷商,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說服客戶,他必須嫻熟地展示墓地的特色,并揣摩客戶的心理,增強感染力。“全市樓價都在漲,有沒有,有沒有?”“十八相送黑,看上去就像黑社會,有沒有,有沒有?”這些詞語的反復出現,在營造影片喜劇氛圍的同時,對人物的形象進行精雕細琢,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粗俗人口中的真理
《瘋狂的賽車》中的大小主人公幾乎都處于社會底層。都是草根、粗俗之人,十分接近老百姓的生活。而這些粗俗的人物卻不時說出許多至理名言,并且都是脫口而出,隨意、自然,富有喜劇效果。例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狡兔三窟”等。這些至理名言的加入,有如下作用:第一,產生諷刺效果,令影片更精彩、更有看頭。例如影片中兩個殺手常說:“高風險高回報”、“多行不義必自斃”、“機遇決定命運”、“態度決定一切”、“婚姻不是兒戲,要專一”。做過小賊、殺手、搶劫犯甚至毒梟的姐夫、妹夫x,本無多少文化,甚至不懂法律,卻要努力實踐經濟學的理念“高風險高回報”,這就形成反諷效果,令人不禁發笑。第二,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動,豐富人物性格特點。二殺手為了發財而壯膽干一些違法的事,卻生怕“多行不義必自斃”,他們想不擇手段發財致富、回家結婚,但又躲不掉自己內心的道德觀念,展現了他們貪財、猥瑣的小丑形象。
四、簡潔的語言反映真實、復雜的人物性格
整部影片的臺詞都很簡潔,無論是個人獨白,還是對話,都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所在,反映人物的心理、性格,令觀眾思索、回味。例如主人公耿浩在廟里安放好師傅的骨灰后,對佛祖雕像說了一句:“你最近沒上班?”簡單的一句話,六個字。卻反映了耿浩當時復雜的內心世界:自己最近運氣怎么這么差?比賽以0.01秒屈居第二、被騙后終生禁賽、師傅癱瘓繼而被氣死、無錢安葬恩師……好人被冤枉,壞人逍遙法外!現實生活中法律、道德不能給予自己清白和公平,人們心中一向大慈大悲、普度眾生的佛祖竟也坐視不顧!莫大的冤屈無處申訴,真是無奈至極!輕描淡寫的簡潔臺詞,反襯人物內心無聲的吶喊。“你最近沒上班”在修辭上運用了婉曲格,言下之意是佛祖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保佑好人、懲治壞人。這句話在很強的喜劇氛圍中為我們展示了孝順師傅、熱愛賽車事業的耿浩的另一面:幽默、屈于現實、具有濃厚的“痞子”氣質。
五、結語
語言是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影片中擔負多重任務。可用以講述生動故事、塑造人物形象、烘托喜劇氣氛……把握語言的性質特點,兼容多樣化語言風格,根據劇情需要,創造精彩的臺詞,最終會讓影片獲得觀眾的認可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