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翠霞
在英語教學中,在理論上“無懈可擊”的教學方法層出不窮,但在真正廣泛運用時卻常常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要想真正搞清其中的原因,必須研究學習主體,研究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質教育上尋根求源。本文就如何在英語教學中始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指導作用,談點體會。
一、學生主體作用的確立
以學生明確的學習目標為宗旨,激勵自身主體意識的不斷增強。學生是學習的承擔者,是保障其主體地位的決定者。學生為了能使自己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把自己置于主體地位,應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要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
誠然,語言的本質是工具,但人類在進步,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前進,英語已從一種工具變?yōu)橐环N思想,一種知識庫。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會一門英語,不但是多了一雙眼睛、一對耳朵、一條舌頭,甚至還多了一個頭腦!學生們只有把英語學習的目的與自己全部生活的目標聯(lián)系起來,才能把英語學習真正作為自己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才能真正增強自己的主體意識。
2.要正確認識自己在學習中的作用
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從而獲得的。
3.要善于自我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要自覺地確立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總結學習方法,建立認知結構。從學習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某種滿足感,并以興奮活躍的思維狀態(tài)去面對英語語言知識和技能,在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的同時,使基礎知識轉移為語言技能,并發(fā)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
二、以教師正確的教學理念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
英語教師的教學重點是放在教學內容、教學大綱和考試形式上,還是將教學重點轉移到學生的性格、興趣、情緒等方面的培養(yǎng)和控制?這是現(xiàn)代教育思想轉變的重大原則問題。英語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應注意對英語學習者情感因素的培養(yǎng)和控制。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做到:
1.更新教學觀念
首先,要具有新的人才觀。二十一世紀要求青年一代具有廣闊的胸懷,豐富的知識,聰敏的智慧,開拓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傳授英語基礎知識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但還需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學生的能力,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其次,要認識教師角色的轉換。以往的英語課堂教學,教師多扮演的是一種家長式的角色。英語教師觀點落后,知識老化,教學手段陳舊。而未來的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方法方面作出的最重要改變是“走出演講的角色”。
2.確立“為學而教”的指導思想
要充分發(fā)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教師要把以“教”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學”為重心,把以“研究教法”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研究學法”為重心,并做好教與學的最佳結合。以“學”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學生愛學習,學會學習,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學習動機
興趣是一種學習的動力,學習英語的興趣越濃,學習的積極性就越高,學習的效果就越好。
英語學習的興趣產生后,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和方法會逐步改善,繼而產生強烈的參與愿望。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出的主體作用反過來又促進了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與學真正進入良性循環(huán)。
4.正面引導學生了解西方文化,樹立良好的教師形象
對某外來文化抱有好感、向往其生活方式、渴望了解其歷史、文化及社會知識,這是一種十分有利于學習該語言的因素。如果對某一語言抱有好感,對該語言的結構和表達法感到新奇,那么對這樣的學習者來說學習該門外語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新鮮事物的過程,學習對他來說是一種樂趣,是一種探索;另外,教師的個性也是學生改變對英語學習態(tài)度的一個重要因素。教師的熱情、活潑、博學多才會對學生學習內容產生積極的影響。
三、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新的世紀更加強烈地呼喚著教學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要特別注重學生思維發(fā)展訓練,培養(yǎng)思維能力。
1.精心設計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一種最直接的師生雙邊活動,我們在著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下,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質量和效果。
2.注重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在新編英語教材中有些課文以對話形式出現(xiàn),我們要求同學以短文形式進行改寫,有些課文我們則可要求學生進行課文續(xù)寫訓練,以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能力。
總而言之,英語作為“教育面向世界”的重要學科,在新形勢下它的作用顯得更加突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作者單位:安徽省明光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