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映云
文言文試題以其較高的分值在高考中占居重要位置。由于試題平穩,得分相對較易,因而不可忽視。而作為選擇題的文言文題目,如果細心推敲,實際上是極有希望得滿分的,特別是其中的文言翻譯部分。翻譯題一直作為??急乜嫉膬热?從近幾年對文言文翻譯考查的試題得分統計來看,文言文翻譯得分率并不是很高,像今年江蘇高考,9分的翻譯題均分只在3分左右,得分率普遍較低,而考生提高翻譯得分的關鍵在于找準翻譯句中的關鍵詞。
所謂關鍵詞,就是指那些在句中起關鍵意義的、解釋通常與現代漢語不同的或有多個義項的詞語。在占分9分左右的翻譯中,譯準關鍵詞的直接得分將占整個翻譯題目分值的“半壁江山”,這將直接關系到答題的評分。因為絕大多數的試卷的給分,就是看你有沒有把題目里面的關鍵詞翻譯出來,關鍵詞正確,其他的往往就無暇顧及了。
以2008年江蘇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為例:
例1 及得召見,遂見親信。
例2 比敕公千條萬端,何意臨事悖亂!
例3 欲潛師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以上三個句子里面的“及”“親信”“比”“悖亂”“潛”“就”這六個實詞實際上就是我們這3個句子的六個采分點,你翻譯正確了,你的六分就有了。
又如2008年全國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
例4 既從神武之師,自使懦夫有立志。
既然參加了英明勇武的軍隊,自然會使怯懦者具有堅強的意志。
(“從”、“自”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例5 近日之事,釁難將成,賴陛下英明速斷,故罪人斯戮。
近日的事,禍端將要釀成,幸虧陛下英明果斷,因而嚴懲了罪人。
(“釁難”、賓語前置句式兩處,每譯對一處給1分。)
全國卷的翻譯中同樣也列出了關鍵詞,由此可見,我們在做翻譯題目時,心中一點要有“找關鍵詞”的意識,即使找錯了,也比你漫無目的,沒有重點的翻譯要好得多。而對于這一點,很多考生由于文化積累和知識面的限制,難以準確把握,這就要求考生在答題時一定要做到字字落實,即不要放過對每一個實詞的注譯,這樣才不至于丟分。
句中的關鍵詞包括關鍵的實詞和虛詞。
一、關鍵實詞
它又通常包括以下四個類型:
1.實詞活用
什么是實詞活用?本來一個詞具有一定的語法功能和作用,是屬于一定詞類的,而不兼其他類,可是在具體語言環境中,它可以屬于另一詞類,即具有另一詞類的語法功能和作用,它的意義也隨之發生變化,這就是詞的活用。實詞活用,以動詞居多,形容詞、名詞次之。
例6 時陶侃為散吏,訪薦為主簿,相與結友,以女妻侃子瞻。(2008年高考廣東卷)
分析:句中的“妻”,本來是一個名詞,在這里活用為動詞“嫁給,嫁”。此句應譯為:當時陶侃擔任閑官,周訪舉薦他做主簿的官職,與他結為好友,并把女兒嫁給陶侃的兒子陶瞻。
例7 且又人購之。皆不獲,有司苦之。(2008年高考湖南卷)
分析:句中的“苦”本是一個不及物動詞,在這里活用為意動“以……為苦”,此句譯為:并且又大力懸賞(緝捕)盜賊,都不能捕獲,主管官吏對這件事情感到苦惱。
2.古今異義
文言詞語的古今異義現象非常普遍。我們在翻譯文言文時尤其要特別注意那些存在古今異義的詞語,千萬不可以今譯古。否則,就會出現錯誤。像例1中的“親信”就不能譯成我們今天的名詞“親近的人”,應譯成“親近、信任”。
例8 閭里仟佰有非常,吏輒聞知。(2008年高考北京卷)
分析:句中的“非?!睉g成“意外的或突如其來的變故”,此句應譯成: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會接到報告。
例9 雖然,歲滿則罷去,非若吏人、百姓然。(2008年高考上海卷)
分析:句中的“雖然”應該是兩個詞,“即使”“這樣”,正確的翻譯為:即使這樣,任職期滿就離開了,不像差役、百姓這樣。
例10 刺史幸知民之敝而不救,豈為政哉?雖得罪,所甘心焉。(2008年高考安徽卷)
分析:句中的“得罪”應該是“獲罪”的意思。正確的翻譯為:刺史倘若了解到百姓困苦卻不救助,怎么能執政呢?即使獲罪,走也心甘情愿的。
3.單音節詞
現代漢語詞匯以雙音節為主,而古代漢語詞匯與此相反,以單音節為主。此類知識點也常常是高考命題老師重點關注的對象之一。因此,我們平時的復習備考過程中要加強對單音節詞翻譯的訓練。在具體翻譯文言文時,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輕易地把古漢語的詞匯當成現代漢語的雙音節詞去解釋。如例2中的“比”,例3中的“就”。
例11 尋而朝廷復有北征之役,征紹。紹以天子蒙塵,承諾馳詣行在所。
句中的“尋”應該把它翻譯為“不久”,此句應譯成: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舉,征召嵇紹。嵇紹因為天子流亡在外,受詔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
例12 石華、象溪所復設別塾,以教陳氏族子之幼者。(3分)
分析:句中的“別塾”并非現代漢語中的雙音節詞,而是“別”“塾”,意思是“別的,另外的”“私塾”,此句應譯成“在石華、象溪兩地再設立別的私塾,用來教育陳氏家族中年幼的孩子?!?3分)
4.偏義復詞
偏義復詞,是指一個復音詞由兩個意義相關或相反的語素構成,但整個復音詞的意思只取其中一個語素的意義;而另一個語素只是作為陪襯,只有一個形式,只起到構詞的作用。例如:“契闊談宴,心念舊恩?!薄捌蹰煛敝械摹捌酢笔峭逗?“闊”是疏遠,在這里是偏義復詞,偏用“契”的意義。“契闊談宴”就是說兩情契合,在一處談心宴飲。雖然在今年的高考中并沒有省市涉及此考點,但在一些地方的調研試卷中有所涉及。
例13 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出入與非常也。(《史記項羽本紀》)
分析:此句中的“出入”是反義詞,此處只取“入”的意思,我們就不能譯為“進進出出”,而應譯為“進入”。此句應譯為:之所以派遣將士守衛關口,是為了防止有偷盜進入和其他非常事件的發生。
例14 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2003年上海高考卷)
分析:句中的“開合”是一個偏義復詞,不能把它譯為“張不開,閉不上”。正確的翻譯為:由于眼眶全腫了,不能睜開眼。
二、關鍵虛詞
這里所謂的關鍵虛詞,是指一些涉及到特殊句式的虛詞。這些虛詞是構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標志詞,抓住這些標志,我們就能迅速地確定虛詞的意義和用法了。如判斷句的標志“者……也”“……也”“乃”“為”等,被動句的標志“見”“于”“為……所”等,賓語前置的標志“是”“之”等,其詞性和意義是確定的,只要判斷出是那種標志,就找到了它的用法和意義了。
例15 及得召見,遂見親信。(2008年高考江蘇卷)
分析:此句中的“見”為被動句的標志。在翻譯時首先應將其調整成正常語序,此句應譯為:到獲得皇帝召見,便受到皇帝親近信任。
例16 此何難之有焉,特上不以為政而士不以為行故也。(2008年高考天津卷)
分析:此句中的“之”為賓語前置的標志,正常句式為“此有何難焉”。即:這有什么困難呢,只不過是君王不用這樣的方法施政而士人不用這樣的方法行事的緣故。
高考文言文翻譯主要考查以上內容。因此,我們在文言文翻譯的備考過程中,重點要從上述角度,揣摩命題者的意圖,從而做到胸有成竹。惟其如此,我們才不會事倍功半。
作者單位:海安縣立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