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
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已越來越突出了“人文素養”,體現了以“學生學習需要為根本,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的特點。人們似乎更熱衷于對教材、教學模式的探討,往往忽視了“教師人文素養”的作用。新的課程背景下,一個好的高中語文教師,應明確教師不再是知識的權威者,而是學生群體中的“平等的朋友”,是學生共同建構知識的對話者和交往者。教師要拋棄傳統的話語霸權主義,要從居高臨下的權威者的位置上走下來,參與到與學生的對話和交流中來。這是高中語文教師所必備的素養。
一、教師應圍繞學生的學習發展要求,轉換教學角色
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認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也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教師應從《普通高級中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出發,探尋其中適合自身教學的先進教學理念,以指導教學實踐。教師應該深入地研究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從新課程的目標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有針對性地組織和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合作、學會學習。
語文老師要從知識的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要從以傳授知識為中心轉變為以促進學生發展為中心,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尊重學生人格,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不僅僅在課堂宣讀教參中的參考答案,要注重學生的創新意識的實踐能力的培養。語文教師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要共同參與、平等對待、加強合作。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朋友”,應以“想其所想、引其所悟”的教學理念來指導課堂教學。
二、教師應有豐富的知識內涵和文化底蘊,提高科研素質
“語文即生活,是生活的濃縮精華史”。教師不妨多從語文學科發展的歷史現狀出發,深入了解學科的研究成果,更要了解相關的學科知識,如歷史學、地理學、美學、音樂以及理科的一般知識。諳習諸子百家,略通天文地理。這樣的語文教師既是專家,又是雜家。這也是新課程語文教學所需要的。
筆者結合自己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認為,語文教師的知識結構可分為四層:1.是不可缺少的生活感悟和人文知識素養。這些知識是一切人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語文知識的必要補充。每個人知識的淵博,都是離不開上述堅實的基礎。2.是熟悉社會科學和其他百科知識。教師的工作對象是學生,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如高中語文《石鐘山記》涉及到地理學和物理學中的“聲音傳播”知識,講《琵琶行》涉及到音樂等等,只有熟悉了這一層知識,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靈活自如。3.是必要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專業知識。學生的心理素質發展變化也是語文教師值得關注研究的領域,是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所不可缺少的。它是教師的教育管理水平和教學水平的重要保障和支持。4.是教師知識結構的寶頂——語文學科的專業知識,它是任何一個教師從事這個職業的最重要的知識儲備。
語文老師還需有一定的語文科研能力。教師還應是研究者,教師角色的轉變要求教師更加注重教法的研究,這要求教師由憑經驗轉變為憑借科學,才能完成由“教師匠”、“語文師傅”向“學者型教師”、“專家型教師”的轉變,才能不斷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才能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識。
三、教師應有積極健康形象,引領學生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地發展
教師應是“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應有一種積極健康的形象。這也是新時代的青少年所期望的教師形象。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的角色變了,他們的責任更大,時代賦予教師的要求標準更高了。教師要學會反思、思考、反省、探索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語文教學作本質的思考和探索,只有真正具備了反思的能力,對語文教學的理解才不會隨波逐流,才能跟上時代的潮流。
教師的良好情緒和健康心理會產生一種“潛移默化”的教學影響,能夠促進學生情感態度和審美價值觀的健康發展,這種積極的姿態能使學生表現出信心十足。具備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能讓學生形成適宜的情緒狀態,豐富學生的情緒體驗,有利于學生正確看待問題,使學生遇到挫折不苦惱。如果語文教師的能用健康積極的心態看待語文教學,以健康的心理教學環境影響教育學生,將會收到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師的言傳身教能夠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和鮮活個性。
總之,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為教師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施展舞臺空間,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自身具備廣博的知識和多方面的能力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