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芬
摘 要:數學源于生活,只有讓它扎根于生活土壤中,它才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果在教學中教師能夠注意選擇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和求知欲的生活問題,再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就可以讓學生有一個積極的情感體驗,讓數學教學達到“生活中學習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的境界。
關鍵詞:新課程 數學 教學 生活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參與特定的數學活動,獲得一些體驗,并且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對此進行解釋和應用?!睌祵W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教師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的數學情境,要重視從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學生能夠認識到數學存在于現實生活中,并被廣泛應用于現實世界,才能切實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在生活中學數學,讓數學走進生活。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也告訴我們,只有貼近孩子生活的題材和形式,對孩子們才具有親和力,才能更有效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動機和興趣。
一、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數學
一切數學均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生活的現實。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每個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為數學學習積累了豐富的感性材料,從生活中學數學,有利于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探索,使每個學生得到應有的發展,為此,在教學中,應注重密切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創設輕松愉快的數學情境。
在教學中要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出發,設計孩子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學生的視覺得到刺激,他們的思維很快被帶到數學世界,興趣盎然。讓學生無形中產生了學習數學的動力,也體現了數學思想。
生活中的學習情境,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使其產生內在學習動機,并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了數學哲理,使數學教育成為充滿快樂和幸福的活動,使學生盡情享受數學。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意義”時,考慮到百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應用不是很多,對小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對“百分數”有一個較具體的感性認識,在引入課題時,我采用了一條新聞:
到昨天為止,第一小學已向汶川災區捐款7200元。其中同學們捐款6084元,占捐款總額的84.5%;老師們捐款750元,占捐款總額的10.4%。另外,學?!暗厍虼濉睆U品回收款366元,占捐款總額的5.1%。
問:從這條新聞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哪些知識?這樣引出課題,使學生初步感知了百分數在自己身邊生活中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百分數的興趣和欲望。
二、結合生活實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1.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引導學生學會把所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學會運用所學知識為自己的生活服務,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的價值所在,在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
如:六年級學習“比例尺”后,讓學生小組合作測量出教學樓和運動場的面積,按一定的比例尺畫出平面圖。想一想:就我們學校的校園建設方面,你想向校長提出什么建議嗎?學生經過交流和討論后提出了如在籃球場南側增加兩個乒乓球臺、把體育室擴建成兩層樓的體育活動中心等非常實際的問題。
2.運用數學方法進行綜合實踐活動
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只有讓學生真正地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實現數學與生活的緊密結合,才能幫助學生學會生活,提高生活實際能力。
例如:學習《簡單統計》后,讓學生到自己的生活小區調查每個家庭一周內丟棄塑料袋的個數,算出一個小區的居民一年大約丟棄多少個塑料袋?自己查資料說說這些塑料袋會給環境帶來什么危害?你有什么更好的解決辦法和建議嗎?讓學生通過調查統計人們丟棄塑料袋的活動,親歷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的過程,不但培養了他們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的能力,而且更讓學生認識到丟棄塑料袋的行為會對大自然造成很大的污染和危害,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
今年的六年級學完《折線統計圖》后,讓學生去兩個商場或超市調查某種商品每個月的銷售情況,制作成折線統計圖,并思考:根據折線統計圖,你能發現什么問題嗎?如果你是其中一家商場或超市的經理,你有什么更好的經營策略?等等。
綜上所述,數學來源于生活,最終又服務于生活,教師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將生活材料數學化,數學教學生活化,讓學生親歷知識的形成、應用的過程,充分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價值,可以更好地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學生的數學興趣和素養,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
作者單位:河北省秦皇島市撫寧縣撫寧鎮大陳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