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陽
作為一名教師,如何培養未來人才,使受教育者更快、更好地具備學習能力,掌握科學知識?我想,首先要優化教育過程,讓學生的個體得到主動發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和能力,引導他們正確掌握學習方法,以提高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學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覺、主動、積極地獲取知識。自主學習能力則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綜合能力。具有這種能力的學生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運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善于積極思考,敢于質疑問難,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出強烈的探索和進取的精神。下面我就幾個方面,談幾點做法:
一、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和同學關系
要想和學生搞好關系,光靠表面功夫是遠遠不夠的。教師必須蹲下來,聽聽他們的心聲,和他們做朋友。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可以信賴的人,他們就會放心大膽地表現自己,展示自己。教師尊重理解學生,學生敬重喜愛老師,學生就會形成積極健康、活潑向上的學習心理氣氛。另外同學之間的團結和諧的關系有利于形成比學趕幫的學習氣氛。因此,要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同學之間團結協作。
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體性
教師應根據中學生敏感而好學,爭強又好勝的特點,積極引導他們自己去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極力倡導大家互問互答。鼓勵學生互問互答,不僅消除了學生與教師對話可能產生的思想顧慮,更重要的是營造了良好的提問氛圍,還能使學生針鋒相對地提出一些尖銳的問題。除此之外,應在課堂上安排一定的時間,由學生提問,老師作答,這樣一來,學生的提問的勁頭越來越大,提出的問題了越來越具有創造性。
三、要給學生營造輕松活潑的學習氛圍
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盡可能周到的教學支持和服務,在課程的設計模式上要突出“以學生為主”,必須從學習者的心理特點和便于學生接受,便于自主學習的指導思想出發,做到深入淺出、可讀性強。眾所周知,人在輕松時大腦皮層神經元才能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能變得迅速、敏捷。因此,要使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事。課堂上精講多練,減輕學生作業負擔;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個別差異,采用多層次、多起點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運用直觀、形象、新穎的教學輔助手段,使用邏輯嚴密、富有感染力的課堂語言;開辟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第二課堂活動,培養發展學生興趣。
四、貫徹“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注重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性是主體性的基礎,創造性是自主性的最高形式。要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首先要學生能夠自己做主,有選擇、有支配能力。沒有自主性就不會有獨創性。所以,教學活動都應貫徹“主體參與”的教學原則,給學生更多實際鍛煉的機會。計劃讓學生先定,書本讓學生先讀,問題讓學生先議,規律讓學生先找,習題讓學生先做,小結讓學生先說……要鼓勵學生敢想,更要推動他們敢干,把創意和構思付諸行動,這樣,學生才可能更多地體驗到獨創的樂趣,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才具有價值。
五、自主探索,效果評價促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以形成和發展
“自主探索,效果評價”就是學生圍繞具體的教學目標或引發的問題,利用各種媒體提供的信息與資源,根據自己的實際和知識特點進行獨立的思考、探索,并在教師或同學的協同(師生、生生溝通、小組、匯報等)下,釋義思辨,探索發現知識規律,分析問題結構,構思解題思路,匯報學習成果,共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注重不同類型學生的個性,適時變換課堂角色,順應他們的志趣、愛好,多為學生創造獨立思考的機會,多讓他們發表各自的意見。組織學生進行“效果評價”,讓他們先進行自我評價,再進行學習心得、體會的交流,以產生“共生效應”,不斷補充和完善他們各自的知識結構。
六、培養自學能力,增強學生自主意識
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的過程中,教師要意識到:教師是外因,要通過學生這個內因才能起作用。教師要加強教育,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是主體”。在學習中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只起著導學作用,為學生答疑、批改作業、指導學習方法等等,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只是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學習方法,培養了自學能力,從而為更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七、在精心設計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是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地培養出來的。教師依據“學生是教師主導下的主體,教師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導”的原則,按學生學習的認識規律設計好教學過程。做到該扶則扶,該放當放。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竭力鼓勵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開展創造性思維活動,讓學生通過奇思妙想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擁有知識和思想的快樂,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習興趣,激發學生求知欲,使他們更加熱愛知識,熱愛學習,為他們成為創新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有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而且能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要以學生為本位,在學生積極參與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和提高。
作者單位:甘肅省成縣城關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