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書平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在這次基礎教育改革中,能否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衡量課改成敗的重要標準。因此說,創新教育是實施課改的重要內容。在地理新課程的教學實踐中,我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地理新課程的教學內容在創新教育中具有獨特優勢
首先,地理新教材描述了宇宙、大氣、海洋、陸地等的基本原理、基本規律,這些豐富的自然科學知識,既能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探索自然奧秘的志趣,又能為學生進行創造想象、提出創新觀點積累素材。其次,地理新教材還大量介紹了人口、環境、資源、能源、糧食等著眼于未來的全球性問題,這些人文地理的內容即可以培養學生樹立科學的環境觀、資源觀、人口觀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又可以激起學生關注社會、展望未來,進行創新活動的強烈責任感。第三,地理新課程著重培養學生的地圖能力、實踐能力、綜合能力、想象能力、求異思維能力等,這些都是未來創新活動所需要的重要能力。
二、地理新課程的實施為創新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和動力
1.教育觀念的轉變,是創新教育的前提。
我國傳統的教育一向注重知識的積累,這就使師生思維受制于書本。新課程更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教師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傳授和能力的培養,更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由過去的“教學生地理”向“教學生如何學地理”轉變,這就使創新教育成為可能。
2.平等、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環境是創新教育的重要條件。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權威高于一切,對學生要求太死,課堂氣氛沉悶,缺乏生命活力,更談不上學生個性的發展和創新意識的引導與開發。隨著新課程的實施,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師生關系得到了改善,學生在寬松、民主的課堂環境中身心愉悅,思維積極,敢于標新立異、別出心裁,敢于逾越常規、想象猜測,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便不斷迸發出來。
3.學生的參與意識是創新教育的動力
新課程倡導師生互動,鼓勵學生參與教學,這就為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創造的時間與空間,例如,學習地球公轉的有關內容時,讓學生用肢體來演示地球公轉的特征及方向;對于“四合院的開發與保護”、“全球氣候變暖”等極具挑戰性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展開討論。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會引發躍躍欲試的心理,對要表達的信息進行加工、創造,從而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些都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利用原有的知識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猜測、驗證,鼓勵學生去發現、探索、研究。在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中會不斷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探索和創新的欲望,形成創新的動力,使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當前,創新教育已成為這次課程改革的主旋律。在一定意義上說,只有創新型的教師,才能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出有創新能力的學生。因此,我們要率先垂范,銳意進取,有意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和能力,積極投身創新實踐,這樣才有創新方面的深刻體驗,才能自覺地將新課程改革和創新思維相結合,發現、珍惜和保護學生在創新方面的潛能與閃光點,塑造學生的創新個性,為國家和社會培養更多的創新人才。
作者單位:河北省鹿泉市獲鹿鎮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