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余君
時至今日,語文新課標無論是在思想理念、行為方法、評價方式,還是在教師素養、價值取向、培養目標上等等,無不展現出與以往截然不同的理念,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給語文教育界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同時,在實施過程中,在與現實的客觀環境相磨合、相協調的過程中,語文新課標也出現了不少實施難點,讓語文教育工作者們產生了許多困惑,成為遏制語文新課標繼續向前推進的“瓶頸”。加強對語文新課標的實踐研究,了解困難產生的原因并探索其解決途徑,提出個性的應對思考,對促進教師素質的提升、促進語文新課標向前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一、對初中語文教學現狀的認識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發現初中學生對語文學習缺乏興趣的現象是客觀存在的。有相當一些學生有學習語文的興趣,但缺乏系統的科學的學習方法。另外語文教學的急功近利現象也較為普遍的存在著。在教學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大量的書面作業來完成,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的培養,輕視課外活動的實踐等等問題。
初中語文教學要擺脫眼下的困境,語文教師就必須在新課標下徹底解放思想,打破僵死無味的模式,激發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主動自覺學習的內驅動力,進一步擴大有效信息的接受量。通過優化學生的學習動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驅力,注重語文學習的外部環境的優化,來營造語文學習的氛圍。通過學法的指導,來真正激發學生學習的持久的動力,讓學生知其學并會學。從而達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
二、新課標下初中語文教學實踐
新課程理念下語文教學設計的主要特點是: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自主學習為主;加強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徹底改變學習方式;強調語文實踐,全面培養學生語文素養。因此,在這種理念下我們的教學實踐應從以下入手:
1.創設自主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要變課堂為學堂,以學生為主體,一切以學生的興趣愛好為中心,這樣才能形成學生自主學習的氛圍。教學中要求新、突奇、善變,讓語文課堂變得輕松愉悅,要用多種不同的教法,讓學生興奮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對語文學習的渴望,就促使他們自己去看課文,去看所要學習的內容。這樣,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就能夠自主學習。
2.尋求合作求知機會,促進整體提高
在語文教學中,同一篇課文、同一個人物形象,學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樣的。針對這種情況,教師需要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共同發展。因此,將學生劃分為幾個不同的語文學習小組,不定期組織各小組進行討論,并就所學過的語文知識提出問題,讓各組的成員利用集體智慧去解決問題,讓他們在討論的過程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吸收來自他人的信息,也能使自己已有的知識被他人的觀點喚醒和激活。
3.引導探究研知,培養學生能力
語文學習中的探究,是學生在學習語文過程中實現認知結構的遷移和整合,是深化認知、形成能力、掌握方法的過程。初中生的“探究學習”并非去研究未知領域,絕大多數是對人類已有的知識包括課本中預知結論的再探索。根據自主獲取信息的現成程度,可將探究式學習區分為兩大類:接受式探究與發現式探究。在接受式的探究學習中,信息由學生主動從現有資料或現有資源中直接搜集或向有關人士直接詢問。在發現式的探究學習中,沒有現成信息可以直接搜集到,而必須由學生經過仔細觀察、充分調查、精心解讀、深入研討等活動過程,再通過整理、分析來獲得或發現。
4.拓展閱讀空間,挖掘創造潛能
“拓展延伸”是拓展性閱讀,這部分內容可使課文內容和課堂教學情況靈活設置,重在將學生的學習引向更深更廣的空間,實現由課內向課外,由書本到生活,由學習到實踐的延伸,引導學生加強語文知識的積累,挖掘自己的創造潛能,拓展自己的發展空間,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三、結論
身為語文教育工作者,必須用具有前瞻性的、發展性的眼光,用負責任的態度對待新課標,融實踐者與研究者為一身,積極投身于新課標中,不斷地修正、充實、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努力提高自身素養,進而適應新課標的要求。而在此過程中,要用科學的態度辯證地看待新課標,用積極的行動投身新課標,用符合實際的、審慎的、選擇的、獨到的眼光從新課標中汲取最適合自己當前狀況與發展趨勢的理念,結合實際指導自身的語文教育教學,找到最直接有效的發展道路,從而實現語文教育的根本目標。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海縣一市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