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華
〔關鍵詞〕 開放式教學;學生;參與;
教學內容;教學過程;
學習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2(A)—0019—01
數學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主陣地,教師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就必須從實施課堂教學的開放做起。以創新為目的的開放式教學,就是以“開放”為切入點,克服傳統課堂教學的弊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不斷激發學生的活力,引導學生理解、認知、探索、發現、想象和表現,著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給學生創設積極思維的空間和時間,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適應學生自主創新發展的需求。
如何在數學教學中有效地實施開放,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探索,談一點淺見。
一、實現教學內容的開放
開放教學內容,就是要在教學中注重教學內容的現實性和應用性,要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學生的生活經驗開放。樹立正確的教材觀,根據教材提供的基本內容,將靜態的教材轉化為動態的教學活動,抓住教學內容的空白點、銜接點、邏輯點,充分挖掘其中值得探究的問題,開發出開放式的教學內容并加以實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開放教學過程,激發學習興趣
開放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對學生的開放,是對學生的課堂表現和實際需要的開放?,F代教育觀念認為,數學教學的根本目的不僅僅是教會學生解題,更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發展能力、激發興趣,從而主動尋求和發現新的問題。因此,只有采用開放式教學,才可以打破以問題為“起點”,以結論為“終點”的封閉式教學過程。
1. 開放的課堂提問,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著名教育家贊可夫曾經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而來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抹去的?!彼?開放教學過程,就要教會學生從小好問、敢問、善問,教給學生問的方法,為學生提供問的機會,開發學生問的潛能,打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構建“自己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得出結論——再發現問題”的新模式。
2. 提倡小組合作學習,培養交流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之間通過討論、爭辯、交流,啟發思維,激發靈感。通過組內、組間的生生互動,通過生生之間的討論、比較、評價、互學,可以形成更為豐富的新認識,并引出新的問題。在教學“認識物體和圖形”一課時,可以在教學中開展如下活動:①說一說:在小組內說一說自己所帶的物體;②分一分:在小組內把所帶的物體進行分類;③玩一玩: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滾一滾,把物體進行分類,感知每一類物體的特征;④找一找:讓學生把自己所帶的物體與相應的幾何圖形進行配對;⑤摸一摸:讓學生閉上眼睛在一個箱子里摸一個物體,并說出它們的形狀;⑥搭一搭: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這些物體搭出自己喜歡的東西。
3. 開放練習形式,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把開放練習帶入課堂是提高數學教學開放度的重要途徑。在設計練習時,要有意識地設計一些能開拓學生思路的,或者設計一些條件多余的,或者答案不唯一的問題。這樣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開放學習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樂
在開放式教學中,教學評價是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行為。哲人詹姆士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币虼?恰當有效的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探求欲望,而且能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功的情感體驗,進而產生強大的內驅力。
1. 鼓勵評價法。鼓勵評價法是教學活動中常用的一種評價方法,是激發學生內在潛力的重要手段。在課堂教學中,對于積極性高的學生常用“你真了不起,竟能想出如此獨特的方法”、“你是老師心目中最棒的孩子”等語言來激勵。同時,要淡化對學生個體能力的等級評價,重視學生個體的縱向發展和學習參與度的評價。
2. 自我評價法。在教學中,建立“學生評價卡”,學生通過對自己的學習過程與結果進行自我觀察與評價,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在評價中受到鼓舞,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從而明確努力的方向,激勵自己不斷進取,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