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旺德 張增帆
摘要:全球性金融危機已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國。用科學發展觀-審視金融危機,以科學的發展來度過金融危機,以人為本來抵御金融危機,以可持續發展應對金融危機,才能保證我國經濟安全,保持金融市場穩定,促進我國經濟持續良好運行。
關鍵詞:發展科學發展現金融危機
中圖分類號:F830,39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035-02
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性金融危機,已經不可避免地波及到我國。對此,我們應該用什么辦法來應對,從而把金融危機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程度呢?事實上,我國關于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決定,就是抵御金融危機的良策。
每天當你打開報紙,瀏覽網頁,收看電視,都會看到“GDP增長”、“金融危機”、“經濟發展”這些引人眼球的字眼,這些有關發展的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200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30年,30年間,我們不再以“階級斗爭”為綱、進行“政治高于一切”的“政治運動”,深刻地認識到“發展才是硬道理”,確立發展是當代中國的主題,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然而,一個國家堅持什么樣的發展觀,對這個國家的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不同的發展觀往往會導致不同的發展結果。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和世界觀,體現了鄧小平理論關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要求,同時也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科學發展觀是適合中國國情和順應時代潮流的發展觀,它是人們對發展問題的總體認識和根本觀點。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堅持改革開放,是科學發展觀的強大動力;促進全面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目的;保持協調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原則;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重要體現。科學發展觀把發展看作是全面的、系統的、協調的、可持續的過程,注重發展的人文本質,強調發展的整體協調、持久永續、多樣性。
一、堅持發展才能抵御金融危機
離開了發展,就無所謂什么發展觀。堅持科學發展觀,就是以馬克思主義觀點看待發展。鄧小平同志指出:“發展才是硬道理。”發展之所以是“硬道理”,就在于它是一種客觀規律,又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首先,發展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一種客觀規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尤其是人類社會經濟生活,總是不斷發展不斷前進的。人類終究會發展,一切阻擋者必將受到歷史的懲罰。“發展才是硬道理”,乃是一種客觀規律。正因為如此,發展是人類社會有史以來人類實踐的歷史性課題。發展也是現代社會各國稱雄競爭的時代性課題。就我國來說,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增強社會主義社會的凝聚力和說服力,增強綜合國力,改善人民生活,離不開發展;解決國內各種經濟社會問題,保持社會政治穩定,保持國家長治久安,離不開發展;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的文明程度,離不開發展;堅持“一國兩制”的方針,和平統一祖國,離不開發展;頂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壓力以及維護國家主權和獨立,離不開發展。改革開放30年來,我們國家之所以經得起國際國內各種風浪的考驗,各項社會事業之所以取得巨大進步,我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之所以不斷提高,歸根到底是由于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今后,從長遠的角度來說,我們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風云變幻的國際局勢中立于不敗之地,也都要靠發展。因此說,Xg/b平的“發展才是硬道理”,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精神實質的高度概括。
面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來襲,胡錦濤同志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亞歐首腦會議上講話時表示,中國是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本身就是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和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貢獻。為此,我們首先要把國內的事情辦好。很顯然,總書記的意思就是要堅定不移地抓好發展。事實也正是如此,中國經濟唯有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才有能力抵御金融危機。目前,我國一些對外出口企業已經受到金融危機的打擊,有的甚至瀕臨破產。對此要本著抓發展的指導思想,政府應幫助企業迅速走轉產的路子,及時擺脫對外出口的依賴性。就全國而言,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的指示,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加強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針對性、有效性,及時調整政策,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特別是消費需求,保持經濟穩定、金融穩定、資本市場穩定,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這才是我們應對金融危機的最好辦法。
二、堅持以人為本度過金融危機
堅持以人為本,就是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把人民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而使人民群眾成為發展的動力。堅持以人為本,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說過,未來的新社會是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我們從事的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理所當然地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為了人民。我們黨的立黨為公的宗旨和執政為民的執政理念,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本質要求。
堅定不移地堅持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容。中國有13億人口,30年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們的發展還很不平衡,尤其是貧富差距懸殊的情況依然存在,民生問題依然是各級政府時刻不能忘懷的大事。面對金融危機的來襲,這個問題尤需引起高度重視。針對目前的救樓市問題,到底是救高房價還是救市場,到底是救開發商還是救無房住的老百姓,就考驗著地方政府的執政智慧。一些地方政府采取直接用納稅人的錢購買空置房的辦法,就很受公眾質疑。面對金融危機對我國的逐漸侵襲,要切實穩定物價、穩定市場,確保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不受太大影響,讓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災區群眾。都能過上一個溫飽無憂的好日子、渡過金融危機,這是各級地方政府須臾不可懈怠的大事。
三、以可持續發展應對金融危機
可持續發展,就是要實現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此,經濟社會發展要充分考慮人口承載力、資源支撐力、生態環境和社會承受力;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既要滿足當代人的利益,又不能犧牲后代人的利益;要控制人口、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加強生態建設,在更高水平上實現人與自然協調互動,保證一代接一代地永續發展。
堅定不移地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我國過去的發展,在全面、協調、統籌、可持續發展上,雖然存在嚴重的不足,但應對當前的金融危機也具有很大的潛力。比如,我國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就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再比如,解決好我國的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就不僅具有極大的發展潛力,還具有極大的市場發展空間。我國有70%以上的農村人口,農業始終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如果我們緊緊抓住農民增收這個關鍵不放,推動農業的大發展,努力加強農村的公共設施建設,盡力縮小農村與城鎮的差距、讓農民都富裕起來,這不僅會促進工業的發展、城鎮市場的繁榮,還會使國內內需市場增大近80%。“手中有糧,心里不慌”,農業大發展了,農村市場活起來了,我們還怕什么金融危機?因此,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專門研究“三農”問題,為農業、農村、農民的進一步發展,開辟了一片新天地,這就是中央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又一重大新舉措。我們一定要站在踐行科學發展觀的高度,科學、協調地抓好農業大發展,盡快改變農村的落后面貌,努力促進農民的增收致富。
總之,學習和實踐科學發展觀,是我們從容應對當前全球性金融危機的一大強有力的重要舉措。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發展、世界經濟低迷下行的形勢下,抵御席卷全球的經濟危機,我們一定要深入領會、牢牢把握、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把我們自己的事情辦好,保證經濟安全,保持金融市場穩定,促進我國經濟持續良好運行。
參考文獻:
1李偉杰,金融危機理論沿革及新發展當代經濟管理,2008(2)。
2許艷梅,三大金融危機理論分析,經濟論壇。2007(11)。
3朱波,范方志,金融危機理論與模型綜述世界經濟研究,2005(6)。
4胡錦濤同志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2008.9.20。
(作者單位:河南油田駐京辦事處北京100073,民政部管理干部學院北京101601)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