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世偉 周順洪
摘要:寧波原水集團成立后,承擔了全市的水資源投資、開發、保護和經營管理的職能,建立起適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高效的經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為解決水利建設資金的短缺問題,搭建了一個較好的投融資平臺。
關鍵詞:水源工程運行機制統一運作投融資平臺
中圖分類號:17270.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290-01
一、整合水利資產,搭建投融資平臺
近年來,為確保寧波城鄉供水的安全和保障,發揮水利工程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保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浙江省寧波市加大了對水源工程的資金投入,成立了寧波原水集團有限公司,先后投資建設了白溪水庫、周公宅水庫等一批大型的水源工程,規劃建設境外引水工程和原水管道工程,如欽寸水庫建設和曹娥江引水工程等。寧波市立足長遠,統籌規劃,做足水文章,改變了以往水利工程建設完全依靠財政資金投入的局面,從水利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上謀求突破,通過資金整合,創造了一種新型的水利投融資形式。原水集團的組建,進一步加強了全市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統一調控,打破了行政界限,在全市范圍內實行分區、分質供水,搭建水利建設投融資平臺,緩解了水利建設資金短缺的矛盾。
二、創新運營機制,加強統一運作
1統一成本核算,加快水價體制改革。水價改革是水利改革的核心。水價和水價形成機制是否合理,對水資源的配置和可持續利用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水價的改革要充分體現水資源緊缺的狀況,目前的低水價狀況,抑制了社會資金投向水利的積極性,阻礙了水利工程的良性運行,嚴重影響了水利工程效益的正常發揮,不利于水利的長期發展。原水集團組建之前,寧波各水庫分布較為零散,長期以來水價偏低,維持在0.05元~0.14元/m2。之間(不含水資源費);在水量配置上也不能保證源頭計量,水量打折現象也較為嚴重;水庫供水后收入不能完全由水庫收益,效益極其低下,甚至無法維持日常的經營管理,長期依靠當地政府的財政補貼來維持;虧損給水庫本身資金的運營帶來了巨大的負擔。各水庫管理單位雖然是事業單位(經濟實體),但由于各水庫所處區域不同,財務狀況各有不同,絕大部分水庫原先沒有水費收入,用于測算水價的成本無法統一核算,原水水價調整的依據和基礎無法落實,水價只能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原水集團組建之后,明晰了各水庫資產,基本理順了水庫與當地水行政主管部門的經濟關系,將應由水庫收取的原水水費收費權劃歸了水庫,經濟上建立了成本核算體系,所有水庫資產進行了重新評估人賬,統一財務核算體系和財務制度,加強了財務管理工作,實行了企業化運作。在此基礎上,原水集團提出了調整原水水價的要求。根據整個集團的資產負債情況,進行統一的成本核算,將各水庫供水成本進行單獨測算后加權匯總,提出了一個平均的保本水價,約為0.45元/m3左右(不含水資源費)。但是,由于原先水價標準太低,政府考慮百姓的實際承受能力,刻意壓低了原水水價讓利給百姓,2006年6月30日甬價管『2006]96號文件最終批復水庫直接供水價僅調至0.28元/m3(不含水資源費,下同),河網供水水價為0.09元/m3~0.16元/m3,原水水價遠達不到保本要求,水價的合理提高到位尚需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加以推進。
2統一原水銷售,合理配置資源,解決投融資瓶頸問題。由于各水庫情況不相同,運營成本參差不齊,對應的原水供水成本也各不相同,但是,市物價部門核給原水集團的是一個平均水價。為此。集團認為應實現“原水統一銷售”,集團內部可實行差別化水價。根據各水庫不同的財務狀況,核定單庫供水成本,制定內部水價,各水庫分子公司與集團簽訂內部購銷合同,允許集團公司統一對外銷售原水。這樣,不僅能增加集團公司的現金流入,統一調配資金,提高集團融資能力,為投向新的水源工程集中建設資金,而且能夠合理歸避稅賦,平衡不同水庫投資主體的各自地方利益,避免水庫與集團之間的同業競爭關系。
3統一集團授信,建立合理的償債機制,防范金融風險。原水的統一銷售,必將增加集團調控資金的能力。但是,要防范整個集團的金融風險,必須建立合理的償債機制,統一集團授信。根據集團的財務狀況,分析集團的償債能力,設置不同負債條件下的財務預警系統,優化整合集團資產,調整融資結構,合理確定流動負債和速動負債規模,根據投資項目的資金需求建立長、中、短相結合的融資結構,加強對投資項目的司行性研究,不盲目投資,必須做到以“投”定“籌”,融資的時機、規模和組合,要符合和適應投資的要求。集團所屬的控股子公司發生對外融投資行為和擔保,必須報集團公司董事會研究決定,征得集團公司同意,融資規模納入集團授信的控制范圍之內。
三、研究投融資方式。做強原水投融資平臺
1充分發揮公共財政的基礎作用,建立水源工程的財政穩定投入和增長機制。水源工程項目大部分為純公益性項目或準公益性水庫建設項目,屬公益性為主的水利基礎設施,具有較強的社會效益。而且,城鄉供水作為民生工程,公共財政“取之于民,用之用民”,建立財政穩定投入和增長機制:符合國家對固定資產投資體制的財政政策。同時,根據國務院《水利建設基金籌集和使用管理暫行辦法》,進一步加大水利建設基金的投入,擴大基金籌集范圍,充分利用好這一政策,使水源工程項目能爭取得到建設基金的大力支持,納入財政預算管理,專項列支。
2發行企業債券融資。利用原水集團現有的資產規模,進一步提高企業的銷售收入和經濟效益,增加企業現金流量,依靠未來收益作為今后債券兌付的來源向社會發行原水企業債券,有利于降低原水集團的融資成本,增強企業的融資能力,調整融資結構。目前,國家發改委已就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簡化發行核準程序,出臺相關政策予以扶持。原水集團在發行長期企業債券時,也需要政府給予支持,必要時可以承諾以財政預算內的水利建設基金作為還款保證,支持企業利用債權融資。
3BOT融資方式。BOT(“Build—Operate-Transfer”)的中文意思是建設—經營—轉交,其基本含義是由政府和項目發起人簽訂特許權授轉讓協議,再由項目發起人組織成立的項目公司承擔水利工程的融資、建設、營運和維護的任務。在規定的特許經營期內,項目公司擁有該公司的收益權和經營權,彌補經營開支并獲得預期的回報,在特許經營期結束后,再將項目無償移交給水利主管部門。
4信托融資。信托融資具有靈活性強的特性,與商業銀行傳統的貸款類似,所不同的是資金來源不同。信托計劃的資金主要是靠發行信托計劃籌集,通過向投資者C單位或社會公眾發行資金信托募集資金,將信托資金以信托公司的名義貸給企業,用于項目的開發、投資,信托期滿收回信托本金和信托收益。目前,政府投資的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資金采用信托融資很受公眾的青睞,水利項目往往具有公用事業的特點,收益穩定,且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一般能得到政府的承諾或保證。前幾年,寧波市三江六岸城防工程建設曾采用過信托融資,但是,信托融資往往成本要比向商業銀行貸款成本要高。
四、規范運作。創造條件,促進原水集團管理再上新臺階
隨著觀念的轉變,政府部門目前已逐步提出在絕對控股(或相對控股)的情況下,將部分具有資源龔斷型的國企整體上市,通過IPO,直接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在條件成熟時,建議將原水集團作為股份制改造試點,在國有股絕對控股的情況下,可以考慮將原水的部分股權推向社會,通過規范運作,促使原水集團管理再上新臺階,進一步盤活和整合 水利資產,提高各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能力,使政府能更加合理地投資開發、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加強對水資源的調配和控制能力,真正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現代化水利建設之路。
參考文獻:
1張漢亞.我國水利投資和運行機制研究[J]理論前沿,2006(1)。
2姜米來,楊瑞珍,資源資產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3。
(作者單位:寧波原水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寧波315192)
(責編: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