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醫療活動的順利開展和社會穩定。文章從目前我國醫患關系的現狀入手,并從主客觀兩方面對其成因進行了著重分析。
關鍵詞:醫患關系現狀成因
中國分類號:c93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054-01
醫患關系是醫療活動中最基本的人際關系,是建立在醫務人員的勞動付出和患者的身心得以康復基礎上的職業道德關系。當前,我國正在努力構建和諧的社會關系,而醫患關系正是社會關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和諧的社會需要和諧的醫患關系。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有利于醫療活動的順利開展,并有助于減少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一、當前醫患關系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的醫患關系總體上呈現出的是和諧之中存在著局部的不和諧、大的和諧之中存在小的不和諧的局面。但必須承認的是,在具體的工作中,醫患關系遇到了不少新矛盾和新問題,部分醫患之間的質疑和對抗正在取代信任與合作,醫患關系面臨尷尬和緊張。這種日趨緊張的醫患關系也正在嚴重沖擊著醫療服務市場。
具體而言,當前醫患關系表現出以下現象:
首先,醫患之間缺乏信任。近年來,時常能聽到患者帶著錄音機、攝像機去看病的事情。醫患之間不能互相信任,換位思考,部分醫務人員更多地考慮醫療機構和自身的利益以及如何更好地保護自己,而部分患者對醫學和醫務人員的了解存在局限性,很難理解醫務人員的立場和做法。
其次,醫患溝通嚴重缺乏。由于醫患之間處于不同的位置,彼此之間往往缺乏溝通。生命時報和搜狐網站曾聯合推出《醫患矛盾產生原因的調查》,關注醫患之間缺乏溝通造成的問題。另據統計表明,由于醫患溝通不夠,醫患關系不和諧導致的糾紛約占總量的3/2。與此相關的暴力事件頻頻出現,如打砸醫院、辱罵、傷害醫務人員等事件屢見報端。
第三,醫療糾紛逐年增多。根據2005年6-7月份中華醫院管理學會對全國270家各級醫院進行相關調查的數據顯示:全國三甲醫院每年發生的醫療糾紛中要求賠償的有1OO例左右,二級醫院每年發生的醫療糾紛要求賠償的有20例左右。一方面,隨著社會的進步、法律制度的完善,近些年經醫學會鑒定、接受尸體解剖、通過法律訴訟途徑解決醫療糾紛的情況越來越多。這是進步的一面。但必須看到的是另一方面,醫療糾紛的增多也正是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重要表現。
第四,醫患雙方都承受著由于醫患關系緊張帶來的極大的心理壓力。據2006年的中國社會問卷調查結果顯示,67.4%的受訪者認為醫生的聲譽在下降。社會上甚至出現了“防醫如防賊”的說法。絕大多數普通醫生正承受著多重煎熬:生存壓力、患者情緒、職業良心等。而與此同時,患者方面也承受了超出疾病治療本身的心理壓力。
此外,醫患關系中目前還出現了一些其他的表現,如醫療糾紛以醫療過失為主轉變為以非醫療過失糾紛為主,醫療糾紛處理難度越來越大,賠償額也越來越高等。可見,醫療糾紛易于引發社會的反應,已經構成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
二、醫患關系緊張成因分析
現階段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接下來筆者從主客觀兩方面來進行分析:
從主觀方面分析,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來自醫務人員和患者兩方。
一方面,醫方因素導致醫患關系緊張。醫方因素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部分醫院醫療質量不盡如人意,規章制度執行不嚴,技術水平低下,或者是醫務人員責任心不強、粗心大意、弄虛作假造成誤診誤治導致差錯事故發生;醫方為保護自己,避免醫療風險和責任而采取防御性醫療行為,加重了患者的負擔;很多醫院制度不健全,沒有完整的管理監督機構,使少部分醫務人員有機可乘,實際上存在著“以藥養醫”的問題;醫務人員素質降低、自身修養欠缺,并且忽視病人心理感受,忽視與病人的溝通和交流,造成病人的誤解。可見,醫方的管理層面、技術層面和醫風醫德層面都存在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
另一方面,患者有時候也是沖突主要挑起者。主要原因包括:患者對醫療診療工作和醫學知識缺乏了解,對醫療診療的效果期望值過高,忽視了醫學本身的復雜性和風險性,對醫護人員需求無限擴大;患者對醫生有不信任心理,尤其對資歷淺的醫生;患者由于疾病帶來不良心理影響,遷怒于醫務人員;部分患者或家屬個人修養欠佳等。
從客觀方面分析,主要包括制度方面、法律方面、媒體輿論引導方面、醫療資源客觀不足等方面的原因。
從制度來看,醫療保險制度和醫療風險分擔機制不健全,包括全民醫療保險體制不健全、醫療質量和醫療費用監管制度不健全、醫療服務保障機制不健全,這些都直接導致了醫患關系的惡化。
目前的醫療市場化機制是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重要原因。國有醫院一方面是承擔保障居民醫療需求的福利機構,同時又要自負盈虧,這就導致了醫院的逐利行為。而私營醫院卻受到種種限制,無法與國有醫院抗衡。競爭的缺失加之無力的醫藥監管導致醫療行業內的種種不正常現象。同時,我國目前的醫療保障制度是一種高水平、低覆蓋的模式,使大多數居民的醫療費用成為沉重負擔,激化了醫患矛盾。
法制方面,我國規范醫患關系的法制建設滯后,用于解決醫患糾紛的法律法規也明顯不夠完善,給執法帶來了難度。
從醫療資源的層面來看,我國醫療衛生資源分配不均衡,主要分布在大醫院和城市。而廣大鄉村和小醫院所占醫療衛生資源過于稀少,基層社區醫院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從而可能導致其逐利行為。而在醫療資源供給不足的情況下,很多醫院總是滿負荷運轉,也可能造成個別醫生的失誤;部分醫務人員沒有編制,沒有歸屬感,容易造成醫療隊伍不穩定和醫療質量不盡如人意。
此外,媒體輿論的不當引導也是當前醫患關系緊張的成因之一。由于醫療糾紛易于引發社會的反應,是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新聞媒體的報道往往由于對患者具有同情心而缺少對醫務人員的理解,其報道正面輿論宣傳不夠。再加上少數媒體的不當炒作,可能引起社會公眾對醫方的質疑。
醫患關系是社會關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醫患關系的緊張是一個“雙輸”的局面,是我國醫療體制矛盾的突出表現。關注醫患關系的現狀,深入分析其成因,深入開展醫療體制改革,從多方面人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真正構建和諧的新型醫患關系。
參考文獻:
1農樂頒,王華生,曾友,醫患關系張現狀與改善對策研究概況[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07(4)。
2農工黨湖南省委會醫患矛盾激化的原因和化解的建議[J],前進論壇。2002(3)。
3馬莉,我國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與對策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07(32)。
4張偉程,新時期醫患關系剖析[J],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4(12)。
5李大平.醫患關系的利益沖突與平衡[J],醫學與哲學,2(1(15(4)。
(作者簡介:呂志遠,川北醫學院醫學影像學系黨總支書記、助理研究員、碩士。四川南充637000)
(責 編:若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