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娟
摘要:日本是遼寧水產品的主要進口國,一直以來,遼寧的水產品保持著穩定的對日出口量。但從2006年5月29日起,日本正式實施了《食品中殘留農業化學品肯定列表制度》,對遼寧向日本出口的水產品產生重大影響,導致出口量明顯下降。文章首先介紹了作為日本技術壁壘的“肯定列表制度”,通過對遼寧出口日本水產品遭受“肯定列表制度”的消極影響進行探討。從政府、行業和企業三個層面提出了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技術壁壘肯定列表制度水產品
中圖分類號:F75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072-02
一、“肯定列表制度”簡介
“肯定列表制度”(Positive list system)是日本為加強食品(包括可食用農產品)中農業化學品(包括農藥、獸藥和飼料添加劑)殘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項新制度。該制度要求:食品中農業化學品含量不得超過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對于未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過“一律標準”,即0.01毫克/公斤。
“肯定列表制度”與其他發達國家所制定的農產品中農藥殘留標準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其標準更加嚴格、苛刻。而且更具針對性。
“肯定列表制度”提出了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管理的總原則。厚生勞動省根據該原則,采取了以下三項具體落實措施:
1確定“豁免物質”,即在常規條件下其在食品中的殘留對人體健康無不良影響的農業化學品。對于這部分物質,無任何殘留限量要求。
2針對具體農業化學品和具體食品制定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
3對在豁免清單之外且無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制定“一律標準”。
“肯定列表制度”中殘留限量新標準中僅“暫定標準”就有50000多項,涉及農業化學品700多項,“一律標準”更是涵蓋了“暫定標準”之外的其他所有農業化學品和農產品。在“肯定列表制度”實施后,使得包括我國臺灣在內。的中國農產品“違規”件數約占世界的90%,顯見其矛頭所指。
二、“肯定列表制度”對遼寧水產品出口的影響
1水產品出口數量減少。面對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遼寧省水產品出口企業所受到的最直接、最嚴重的影響莫過于水產品出口量的急劇下降。“肯定列表制度”實施之后,出口到日本的遼寧水產品很多是被當地檢驗檢疫部門扣留,整批質量合格的水產品全部變成了廢物。還有一部分水產品在檢驗檢疫部門被進行所謂檢查之后,以不符合日本進口食品安全衛生標準,違反“肯定列表制度”的規定為由被全部退回,很多鮮活的水產品也因此失去了市場價值。更有甚者。日本干脆直接打著“肯定列表制度”的幌子,拒絕進口遼寧水產品。種種限制措施使得遼寧水產品的出口數量急劇下降,雖然仍有一部分優質高價的水產品沖破層層阻礙出口到了日本,但市場價值整體上的損失還是導致了出口額的降低。
2水產品生產成本提高。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后,檢測的工作量成倍增加。遼寧生產水產品的企業為達到出口標準,需要對藥物殘留進行準確的檢測和有效的監控,必然要增加科研和設備投入;檢測項目的驟增無疑會大幅增加企業的檢測費用。此外,由于某些魚類病害的特效藥被禁止使用,將可能導致養殖產量下降,或者迫使企業去尋找更加昂貴的替代品。企業生產成本的大幅增加勢必使水產品的競爭更加激烈,可能會迫使某些粗放型企業和零散的小型企業徹底退出市場競爭。
3削弱遼寧水產品的出口競爭力。檢測的項目增多及時間延長,導致通關時間延長,出口成本上升,使得保持水產品鮮、活的時間和出口的成功率大打折扣,原本質量上不存在任何問題的水產品在經過這樣的通關程序后。反而降低了質量。從而降低了遼寧輸日水產品的競爭力。遼寧省的河豚魚年出口量約2600余噸,產值約2.3億元。以檢測河豚魚中呋喃代謝物為例,需要7~15天的時間才能出結果,這種處理方法對活魚的存活率和上市機會都造成極大的影響。嚴重降低了其市場競爭力。
4波及遼寧水產品上游企業和產業鏈。由于水產品從生產養殖到加工出口,是一務完整的產業鏈,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必然波及到其上游或下游企業。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不但會給遼寧對日出口水產品企業帶來重大影響,而且會波及到這些企業的上游企業和整個產業鏈的延續,進而影響相關人員的收入、就業和相關企業的經濟效益,乃至影響到產業部門、局部地區的發展。
三、遼寧應對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對策
1政府對策。
(1)積極推進水產品標準化管理。我國技術標準制定工作嚴重落后,目前所發布的19000多個標準中。水產品標準不到5%。而符合國際慣例的標準則低于40%。我國應使自己的技術法規、標準、認證制度與國際標準接軌。一方面在中國水產品中推行ISO9000及ISO14000系列標準的質量認證體系;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化組織,參與各項標準的審查活動,力爭把中國水產品的標準制定成國際標準。要突破外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我國還需要建立起質量安全體系。根據貿易伙伴國對進口水產品的要求,有針對性地加強質量安全建設。提高我國水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并注重與外國標準的協調,從根本上提高應對技術壁壘的能力。
遼寧省作為我國對日水產品出口大省,在技術上應緊跟國家標準,在生產過程中按照國家技術標準嚴格把關。切實提高出口水產品的質量。
(2)加強信息溝通。建立和完善水產品損害預警系統和快速反應機制。信息不靈、信息渠道不暢,得不到針對性的有效咨詢服務一直是困擾遼寧省水產品出口企業的重要問題。我國政府應建立和完善水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信息中心。加強通報咨詢網站建設,建立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數據庫,提前獲知國外動向;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對企業提供信息咨詢服務。及時向企業提供主要貿易對象國的技術法規,國際上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發展動態等信息,逐步建立起我國對外貿易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預警機制;加強對貿易伙伴國家技術標準、技術政策、有關法規、標準結構和內容的研究,密切關注全球技術性貿易措施變化的新動向,使水產品適應和滿足國際標準和進口國的要求,避免陷入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陷阱。
(3)建立行之有效的水產品出口機制。目前遼寧水產品生產主體和出口主體分離的狀態帶來目標利益的不一致,有必要建立一套對交易雙方都有約束力,從而把生產者和出口者的利益緊密聯系在一起、“唇亡齒寒”的約束與激勵機制。可行的方法是讓水產品的生產者和外貿公司共同參與生產和出口,生產為了出口,而出口又依賴生產,把生產和出口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一種互動關系。在生產和出口過
程中出現的問題,應該由雙方共同承擔責任,把生產者和出口者的目標利益統一起來。這樣才可能避免由于生產者和出口者分離造成信息不對稱,導致出口水產品質量的偏差,在生產源頭上杜絕和避免埋下受阻于技術性貿易壁壘的禍根。
2行業對策。
(1)加強行業自律,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要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通過協會去強化行業自律,規范從業行為,維護行業內的正常競爭和利益合理分配,及時提供日本及國際上關于水產品的信息,有效計劃和組織生產。平衡好產、銷各環節的經濟利益。搞好經濟互助,規范市場行為,共同開拓國際市場,共同防范和抵御市場風險,避免惡性競爭和盲目壓價行為的發生。
(2)推進產業化經營。水產品的加工出口應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龍頭,生產者為基礎,以利益為紐帶。以服務為手段,通過行業間的組織管理關系,把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和經營者聯系起來。各水產品生產企業應充分利用其所在行業的集體優勢。使水產品加工走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道路。集中行業間優勢,可以降低企業生產成本,及時獲取最新行業信息,建立有效的銷售機制,擴大產品市場,帶動水產品加工產業鏈中每一個環節共同發展。推進產業化經營,利用行業優勢,使各水產品加工企業降低風險系數。規避遭受日本技術壁壘的風險。同時,行業間每一個個體的發展又會反作用于整個行業,從而進一步擴大產業化經營規模,最終帶動遼寧省水產品行業的循環可持續發展。
3企業對策。
(1)建立健全HACCP質量控制體系。水產品的質量安全管理應貫穿于養殖、加工、儲運、銷售的全過程,種苗的質量,養殖過程中的水質,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的藥物的選擇與使用、停藥期的掌握,所用飼料及添加劑的質量,加工過程中的原料處理、環境衛生管理、加工技術管理、加工產品質量管理。儲運和流通過程中的環境衛生條件、搬運操作、包裝材料及儲存運輸條件等都直接關系到最終水產品的質量問題。日本的衛生注冊是以HACCP理論為基礎的。HACCP全稱為危害分析與關鍵點控制。是一種經濟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正逐步成為國際性的食品安全監管潮流。建立HACCP計劃并獲得第三方驗證已經成為食品企業提高自身安全衛生質量控制的主要手段。對于出口水產品的生產企業而言。HACCP驗證是名副其實的“國際通行證”。
(2)提高水產品技術含量,實行產品創新及升級戰略。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加強水產品企業的科技和教育投入。不斷開發新產品是突破技術性貿易壁壘的先決條件。在遼寧的出口水產品中,粗加工、低附加值的初級產品占很大比例,其中相當一部分不能達到進口國的標準。為此,應該在水產品加工環節中加大科技投入,廣泛開展精加工生產活動,按照國際標準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和銷售,加強創新。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增加出口水產品的附加值。只有全面提升水產品的質量和安全性,才能使遼寧出口水產品從比較劣勢向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轉化。
(3)加強水產加工企業的技術改造與技術進步。遼寧水產品加I目前存在著很多問題,如水產品的加I基本上依然停留在初級階段,大多以作坊式手工加工為主,加工品比例較低僅占總產量的30%左右,且技術含量低,加工機械化水平也較低。因此,只有花大力氣調整漁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品種,進行技術改造和發展水產品的深加工,才有可能進一步擴大水產品的出口。事實上水產品貿易量的擴大和國際市場的競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生產和加工技術的競爭。因為只有采用高新漁業管理生產技術,才能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企業應盡可能采用先進技術進行生產,要創造條件建立起實力雄厚的科研技術隊伍,組織技術攻關,淘汰落后的生產技術及工藝,完善產品的質量檢測手段。加工企業應積極加強與科研部門的結合,及時將先進科研成果運用到實踐中去。加強水產品種的選育和培養,大力開展精、深加工生產和產后保鮮的新技術,積極引進國外先進的加工、包裝、保鮮技術和設備,積極開發加工軟件。運用先進的保鮮、防腐、運輸、加工和包裝技術,改變目前原始產品多、初級加工產品多的現狀,提高產品附加值和質量檔次。
(4)積極實施品牌戰略。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注重企業品牌效應的提高。為此,遼寧省的水產企業應改變傳統的過分分散的作坊式管理,引進先進的企業管理模式,對產品進行產品形象策劃和廣告宣傳,培植和扶持一批高質量的水產品,樹立高質量水產品的品牌形象。水產品出口企業只有上規模,才能有實力應對各種技術性貿易壁壘,提高抗風險的能力,擴大遼寧水產品的日本市場占有率。
筆者相信,通過政府、行業、企業這三個層面的上下一心、團結一致的努力,遼寧很快就會走出日本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陰影,重新確立對日水產品出口大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肖利華.中國主要水產品出口國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漁業致富指南,2006(4)。
2李芳芳,冷傳慧,王燕青,“肯定列表制度”對遼寧省水產品貿易的影響,國際貿易問題。2007(8)。
3蔣國輝。蔣娟玉.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特征分析,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10)。
4焦朝霞,趙紅娟,從日本肯定列表制度看中日農產品貿易,黑龍江對外經貿。2007(4)。
5張晚微,貿易壁壘對山東省水產品的影響分析,國際貿易問題,2006(7)。
6駱樂,胡茉,日本肯定列表制度下我國水產品出口的未來之路,水產科技情報,2007(3)。
7翁東玲,中國水產品出口面臨的技術壁壘與對策,中國漁業經濟,2005(3)。
(作者單位:沈陽理工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遼寧沈陽11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