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雪華 薛佩鑒 厲 嵩
摘要: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我國高校預算管理中尚存在諸如預算管理意識淡薄、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指標下達不及時、預算執行不到位、缺乏預算績效考核等問題,影響資金使用效益。文章簡要分析了上述問題,并從重視預算、編制預算、下達預算和執行預算四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高校預算管理對策
中圖分類號:G4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112-02
預算管理是高校財務管理的核心,對于非營利組織的高等學校而言,由于沒有利潤的追求與市場競爭的直接約束,通過預算管理控制資金總量、合理配置資源、有效提高學校辦學效率就顯得非常重要。目前,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資金流量迅速增加,如何創新管理理念,實現高校有限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使用已成為高校積極探索的重要課題。本文就高校財務預算管理進行分析,并對管理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對策。
一、高校內部預算管理的內容、任務、原則及預算編制方法
高校財務預算管理內容包括:收入預算管理和支出預算管理兩類。收入預算指高校在計劃年度內對通過各種渠道取得的,用于教學科研等活動的非償還性資金的收入計劃,包括財政補助收入、上級補助收入、教學事業收入、科研事業收入、經營收入、附屬單位繳款收入及其他收入。支出預算指高校對計劃年度內從事教學科研等活動的支出計劃,包括教學事業支出、科研事業支出、經營支出、自籌基建支出、其他支出等。
高校財務預算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依法多渠道籌集教育資金;合理編制預算,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控制和管理;科學配置學校資源,努力節約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加強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健全財務制度,規范校內經濟行為;如實反映學校財務狀況;對學校經濟活動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進行監督。
高校財務預算管理應遵循以下原則:(1)學校總攬、權責結合的原則;(2)一級核算、分級管理的原則;(3)系統全面、求實求細的原則;(4)量入為出、收支平衡的原則;(5)勤儉節約、精打細算的原則;(6)統籌兼顧、保證重點的原則。
目前高校財務預算的編制主要采用零基預算法、綜合預算法、項目預算法和績效預算法。
二、當前高校預算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預算管理意識淡薄,預算制度執行不到位。長期以來受計劃經濟的影響,學校缺乏辦學自主權。對學校事業計劃缺乏長期規劃,導致學技在預算時缺乏長遠性和科學性。高校的辦學經費基本上來自財政撥款,以及學校按政府核定的收費標準收取的學費,高校預算一般是編制一年執行一年,預算的主要任務是保證學校預算年度內的各項事業正常運行。目前,有的學校尚未真正建立健全財務預算管理制度,有的學校沒有把財務預算制度作為組織財務活動的法定依據,有章不循,使預算成為擺設。有的學校制定了財務目標,也制定了相關財務預算,但由于重視不夠難以據此對各項費用、支出加以有效控制,造成財務目標與財務預算的嚴重脫節,不能發揮高校預算管理應有的作用。
2預算編制缺乏論證,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高校預算由校級預算和二級學院度各單位預算組成,一般收入預算中的財政補助收入、學生學費收入等和支出預算中的人員經費支出、其他有定額標準的支出由財務部門根據標準及定額測算編制。其余預算指標一般由二級學院及各單位編制申報數,由財務部門匯總并綜合平衡。校內二級單位往往出于各種動機爭資源,對預算的編報帶有隨意性和盲目性,具體表現在二級預算編制不科學、不完整,缺乏全局觀念。數字確定比較隨意。支出預算“獅子大開口”,收入預算比較保守,往往數字偏小,影響學校預算的總體收支平衡。
3預算指標下達滯后。項目使用管理不到位。高校內部預算一般要在上年度決算完成后才著手編制,期間又會遇到寒假,通常要到當年的3月或4月份下達,有的高校預算甚至到5月份才正式出臺,致使年初預算處于“真空時段”,執行帶有盲目性。高校的預算是反映學校年度內所要完成的事業計劃和工作內容,同時也反映學校的事業發展和規模。如果預算編制的時間滯后,必然會使學校管理的有效性降低。也會使會計核算與財務管理帶來不順暢,影響服務效率。一些經費項目不按規定使用,挪用、串用經費等現象時有發生,有些支出財務核算缺乏可靠的支出依據,一旦經費不足就向學校申請追加,影響了預算的嚴肅性和權威性。
4預算執行監督不力。缺乏績效考核的制度。高校財務預算是高校事業發展計劃和工作任務的貨幣表現,是學校組織各項財務活動的依據,預算確定以后,二級學院及各單位應按規定使用,主動接受監督。但實際情況是預算的編制和執行還沒有很好對接,有些項目負責人盲目地使用資金。預算的計劃性不強,實際執行過程中偏離預算,經費追加申請頻繁,影響了年度預算的執行。同時預算執行過程中又缺乏監督,預算調整隨意,影響了預算的嚴肅性。多數高校缺乏預算考核獎懲措施,對合理開支經費和節約使用經費的單位沒有進行必要的獎勵。以調動其合理使用經費的積極性;對違規使用經費和造成事故的責任人也沒有給予必要的經濟和行政處罰,嚴重影響了資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強高校預算管理的對策
1強化預算,實現高校預算管理制度化。預算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計劃,高校預算是一個年度內工作計劃的具體化,它是從財力上保障高校各項事業計劃的順利開展。對于年度預算的編制,高校要組織學習財政、教育部門等有關預算文件精神和要求。組織召開校內=級學院、各單位負責人和財會人員參加的預算工作會議,對做好學校預算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提出明確的工作任務和編制的具體要求。學校財務部門更應把預算工作作為重中之重來抓,積極對參加具體預算I作的人員進行培訓,統一認識,統一口徑,確保預算保質保量完成。建立健全枝、院(單位)二級預算管理體制,通過制定高校內部預算管理等制度,強化預算的嚴肅性,同時要明確預算收支范圍、編制原則、程序和方法,預算執行和調整的規定。明確學校與二級學院(單位)在預算編制和執行申的職責和權限。同時要加強對二級學院(單位)負責人的培訓,強化他們的預算管理意識。提高他們的預算管理技能,使他們既能自覺重視預算管理工作,又具有一定的預算管理水平。這樣,整個學校的預算管理工作就有了堅實的基礎,有利于財務目標的實現。
2預算編制,選用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科學的預算編制方法是預算管理的基礎。校級預算和二級學院(單位)預算可根據學校發展規劃、預算編制原則及學校預算管理制度綜合采用零基預算、項目預算和績效預算等方法進行。在編制費用支出預算時一般應采用零基預算法,即以“零”為基礎編制計劃和預算,不
考慮以往會計期間所發生的費用支出總額,所有的預算支出以“零”為出發點,從實際需要與財力可能考慮,逐項測算預算期內各項費用是否合理,在綜合平衡的基礎上編制費用預算。二級學院(單位)預算要實事求是、厲行節約,從全局出發,按工作計劃和實際需要編制收支預算。對于實驗室改建或更新批量設備等大項目應編制項目預算,附明細支出預算表,并按項目輕重緩急排序。學校對赤字項目則建立滾動項目庫,按重要性排序,視財力按順序分年度落實項目經費。這樣,有利于學校預算的綜合平衡,有利于學校資源的合理配置。
3預算下達,時間前移與部門預算銜接。高校一般在預算年度按總體目標和各單位目標經過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反復溝通,形成預算初稿,經學校審核批準,形成正式預算。逐級下達給各單位執行。部門預算改革后,部門預算編報的時間已大大提前,一般8月布置、9月初上報次年部門預算(一上);11月部門預算(一下),12月部門預算(二上)。高校內部預算應提前到12月編制,與部門預算銜接,預算年度初及時下達校內各單位。這樣可使預算單位在財務新年度開張服務時就能順利地使用經費,消除年初預算的“真空時段”,避免經費支出盲目性。避免經費挪用、串用等現象的發生。強化預算管理的有效性。
4預算執行,強化力度并完善績效考核。一是要嚴格按計劃執行。學校各單位的經費支出必須在年度財務預算項目及財務收支預算數額以內使用,無項目或有項目無奈額的一律不予開支;嚴格審批權限,對大額資金的支付要按規定權限審批;對于申請新增預算項目經相關部門論證后確實需要開支的。應按規定程序經批準后執行;個別因特殊原因需要調整預算的也應先申請經批準后方可執行,二是要強化預算執行過程的監督。財務部門在辦理報銷時進行日常財務監督;資產管理部門在采購、驗收、使用、處置等環節實行管理監督;審計部門在招投標、項目審計等實施審計監督。各經費單位負責人對自己分管的預算經費要合理安排、有效使用,并對經濟業務的合法性、真實性負責。三是要完善預算績效考核。建立學校各單位預算執行評比考核機制,考核經濟活動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等,并將其與各單位負責人的年度考核相結合,對積極增收節支、經濟效益好的單位,給予責任人必要的加分獎勵。同時,建立相應的責任追究制度,對經濟效益較差的單位應給予責任人必要的年度考核扣分處罰,發生經濟損失的責任人追究其應承擔的行政、經濟、法律責任。
通過以上措施,強化高校預算管理,維護預算管理的嚴肅性和有效性,充分發揮預算管理的兩大職能——有效配置資源和成本控制。將有限的資金用在“刀口”上,減少浪費,提高辦學效率。
參考文獻:
1楊元貴,高校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會計之友,2008(15)。
2廖普明,預算約束軟化分析[J],集體經濟研究,2007(7)。
(作者單位:浙江中醫藥大學浙江杭州310053)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