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晶晶
摘要: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英語教學對思維能力的強調,突出了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更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英語的教學內容涉及到對東西方文化與生活方式差異的辨別和正確認識,對高職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將會帶來影響甚至沖擊。隨著現代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世界上出現了很多短時間內難以定性的事物,需要穩定成熟的判斷力才能辨別。這些事物展現在認知水平和是非判別力都非常有限的高職學生面前,思維能力的正確導向變得如此重要,而不可有半點忽視。
關鍵詞:思維能力主動性句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133-02
在英語教學中,為了讓學生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少學校都進行了多種嘗試,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筆者認為,想要讓學生學好英語,首先要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引導他們自主學習,促進他們創造性地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通過思維去掌握語言的本質,來增強語感。因為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要求各種類型的思想活動,思維與學習英語的效果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所以,在英語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十分重要的。
所謂思維能力,是指在一定的思維品質基礎上形成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中筆者采用如下幾種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讓學生自己尋找單詞的構詞規律,培養自主思維能力
單詞作為構成英語的基礎,在英語學習中至關重要。但就是這最基本的英語單詞,卻成了大多數學生學習英語的“絆腳石”。有許多學生誤認為學英語就是死記硬背,課堂上老師講什么,記什么,無須動腦筋去思考。而目有學生反映,英語學習的最大障礙就是單詞記不住、記不準,許多單詞似曾相識,又很陌生,難以正確把握詞義。其實,學生在背英語單詞之前,如果能夠掌握單詞的結構,那就掌握了解決不熟悉領域新問題的工具了。因此,筆者在教單詞時,非常注意引導學生尋找單詞的構詞方法。
例如,在《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第四冊中有一篇文章《TheWashwoman》,文中有很多新單詞很長,但很有規律性,如washwoman,clothesline,half-choked,fingernail等。筆者就讓學生們自己總結單詞的特點,并想出最快最準的記憶方法。學生們經過討論最終作出結論:單詞都是由兩個單獨的小單詞組成,可以先理解各個部分,再組織起來記憶。筆者立刻給予肯定,并又舉了一組例子說:新娘bride和伴娘bridesmaid;fide是騎車,做了新娘以后就不用再騎車了;而婚禮當天一直守在新娘旁邊做新娘仆人的就只有可憐的伴娘了。學生們聽后都開心地笑了,而且還說再電忘不了這兩個單詞了。其實,引導學生用構詞法記憶單詞,能大大提高學生記憶單詞的興趣和效率。
二、設定情景游戲,讓學生在樂趣中訓練思維能力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在英語課堂上,教師必須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自己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帶著問題去鉆研教材并最終解決問題的潛力。英語課上,要讓學生敢于活動,樂于活動,不怕出錯誤,有時上課甚至可以由學生主持。活動應在學生愿意的情況下進行,難度應在學生主動要求的條件下提高。在課堂上,可以進行講與練,也可以進行競賽和游戲。要千方百計地把各課內容與學生實際關心的問題結合起來,使學生產生直接興趣。
因為教學的需要,筆者常常準備一些圖片、教具等與教學相關的實物來豐富和完善教學內容,并巧妙地運用這些教具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比如在講“Spring Festival”的時候,為了不讓內容顯得枯燥,增加學生對于本國文化的了解,于是筆者在過年的時候就單獨準備出一套上課用的實物,如“吊七兒”、“福字”、“對聯”等道具。雖然學生都見過這些道具,但是在課堂上還是顯得很新鮮,于是筆者在讓學生傳遞觀摩,加以認識,然后利用這些道具來進行與教材內容相關的功能對話,學生的真實情感和表演激情都油然而生,使學習過程成為了一個富有個性化的過程,學生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民族意識得到了加強。
三、引入“句型教學”,讓學生突破原有思維定勢
大多數人會認為,只有數學才有思維定勢,其實不然。由于中西方文化的極大差異,造成了中文和英文的巨大差別。中國學生往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在英文的學習中,他們脫離不了條條框框的限制,很難做到舉一反三,這也是影響學生英語成績很難提高的重要因素。例如很多學生在小學就學過的一句英文“How are you?”,學生的回答總是一個“Fine,thanks,And you?”其實答案還有很多,例如:Not bad,Very wall,thanks,Much better,thanks,Just so so等。
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總是設計一些英文問答場景,即在每天的英語晨讀中讓學生們以小組形式互問互答,針對同一問題,小組內的成員不能作出同一答案。這樣,學生們都會冒出很多答案,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也滲透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四、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思維能力
著名心理學家布魯納的“認知發現說”認為。學習不是被動機械地形成刺激一反應的聯結,而是主動形成認知結構的過程。布魯納非常重視人的主動性,他認為,學生和科學家的智力活動從本質上說是一樣的,無論掌握一個概念還是解決一個問題,發現一個科學理論,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在語言學習過程中,興趣是能夠主動學習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分。在學生的認識活動中,學習興趣不僅能提高學習效果,成功掌握知識,還能培養人全面細致的觀摩力、提高敏銳靈活的思考力,還能發展豐富的想象力。學生一旦有了學習英語的興趣,接著繼續深入發展,就會產生迷戀和喜歡,這種迷戀和喜歡,又可以幫助克服困難,深入探究。
五、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的培養
思維和語言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個語言表達水平不強的人絕不可能具有高度發展的思維能力;語言混亂的人,其思維大多也是混亂的,英語是一種語言,所以在英語課上提高英語的語言表達水平,可以促進思維的發展。為了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筆者經常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所講課文的內容,但是有的學生明明心里知道課文講的是什么,但是就是說不出來。其實說不出來就是思路不清晰,理解不透徹的表現。如果學生能經常把內心思想變為外部語言,并對其進行加工、整理,使用詞更為恰當、連貫,那他們的思維能力必將得到迅速的提高。
六、開展討論,培養學生綜合思維能力
綜合思維能力,指的是針對一個問題能從多方面進行考慮,并加以匯總的能力。在每次講課文之前,筆者都不是一下子就把學生限定在課文當中,僅局限于就課文講課文。教師不如換個方法,先給學生自由討論的時間和空間,擴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比如在《21世紀大學實用英語》中有一篇文章是“I Like Animals”,筆者就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People like animals for different reasons,Tell the classwhat_s your favorite animal and why you like it?學生經過激烈的小組討論后,說出了很多有意思的答案:I like animals because they are lovely,Because they are,honest,I like them because they can make me laugh,這種方式能夠引導學生綜合已經學到的語法、人文背景等各種英語知識來解決問題,而且重要的是經過一番討論后,不僅學生的學習熱情高漲,而且很順理成章地就進入了課文的學習。
在英語思維訓練中,教師要注意營造輕松、歡快、和諧的課堂氣氛,要允許學生犯錯誤,使學生敢想、敢說;教師還要精心備課,確定好每一節課不同的思維著眼點,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指導學生不斷尋找英語知識的規律性,將英語知識網絡化,提高學生運用英語知識的能力。
總之。英語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必須把生動直觀、抽象思維和時間合理地結合,使學生的感受、知覺轉化為概念。用概念構成思想并以言語的形式加以表達;并使他們學會把課本上學到的思想用于實際,使抽象的知識上升為具體的知識。這樣,學生才能更靈活地運用英語知識進行交際,讓他們真正成為英語課堂的主人。
參考文獻:
1龐維國,自主學習,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2蘭英,當代國外教師教學思想研究科學出版社,2000。
3張先亮,語言交際藝術,科學出版社,2000。
4楊名聲,劉奎琳,創新與思維,教育科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天津對外經濟貿易職業學院天津30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