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秀珍 李 萌
摘要:我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索取,對生態環境的過分影響,已經導致人與自然之間關系的緊張,并引發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近年來一些地方屢屢發生的重大污染事件即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文章就我國推行綠色會計的必要性,我國推行綠色會計面臨的挑戰,提出我國推行綠色會計的幾點建議。
關鍵詞:綠色會計自然環境自然資源思者
中圖分類號:F23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139-02
自然環境包括地理位置、氣候、地形、各種自然資源。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條件。人類本身就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生存及任何人類活動有著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會計作為人類對社會經濟的管理活動,必須從人類全部社會經濟活動和整個生態環境的大視角出發,而不能將經濟活動僅僅局限在沒有生態的環境之中。會計核算要更多、更切合實際地考慮人類所處的自然環境和生活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相關的各種因素。綠色本來表達的是一種顏色。也許是優美的環境總是與綠色相聯系,因而人們偏愛綠色并愿意將其用來指代較高質量的環境以及有益于環境的觀念、行動和成果,諸如綠色主義、綠色浪潮、綠色農業、綠色食品、綠色融資與投資、綠色設計、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營銷、綠色壁壘、綠色研發、綠色GDP等等。不過,這些都是形容式的說法。《現代會計百科辭典》中也收錄了綠色會計的詞條,認為綠色會計是“在為了交易和促進公共福利,為了創造未來用途的財富以及保護資源時,根據資源管理者和資源所有者一致同意的慣例來核算、計量這些資源耗費情況的管理活動?!?/p>
一、我國推行綠色會計的必要性
1為了可持續發展,必須推行綠色會計。多年來,我國經濟基本上是走一條靠高投入實現數量和規模擴張之路,造成了大量低水平的重復建設,產業結構趨同,生產能力過剩,造成7稀缺資源的巨大浪費,也導致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重產值、輕發展、重速度、輕質量,以犧牲社會和自然生態環境為代價,以當代人生存和發展來損害后代的利益為代價的老路目前已難以為繼,轉變增長方式已刻不容緩,必須強調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和諧、持續發展。因此,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我國發展綠色會計是當務之急。
2為了彌補傳統會計理論缺陷,必須推行綠色會計。傳統的會計理論是不完整的,其核算的方法未將環境資源列入資產核算,經濟增長的指標不能如實反映經濟發展速度。虛增了國家富有程度,夸大了人均收入和經濟福利。企業成本只計算人造成本,而對“自然資本”忽視不計。造成企業對自然資源的無償占用和污染,而且鼓勵了以犧牲環境采取得當前利益??諝?、水、土地等維持動物生存能力以及臭氧層等都是全世界所有國家以及他們子孫后代所共有的“特定財產”,這些財產有些不具有再生性,如礦藏資源、石油資源等;有些具有再生性,如水資源等。即使這些“特定財產”可以再生或替代,但對其損耗的補償。也需付出一定甚至巨大的代價。由于資源總是稀缺的,所以這些“特定財產”就應該賦予一定的價值。綠色會計通過企業的社會資源成本,加入于產品成本中,能較準確地核算國民生產總值和企業生產成本,促進企業挖掘內部潛力,維護社會資源環境。
二、我國推行綠色會計面臨的挑戰
1推行綠色會計缺乏會計準則理論指導。就目前綠色會計的發展情況看。尚未形成像傳統會計那樣的能被各方認可的比較健全的理論體系,也沒有達到與國際趨同,還處在初步研究探索階段。我國很少有企業將綠色會計應用于實際,形成理論研究與實踐的脫節,使綠色會計的理論只能建立在邏輯推理的基礎上,造成了構筑綠色會計理論體系的障礙,也使現有的理論存在諸多不確定性。
2我國企業綠色信息披露體系不健全。在環境問題上,企業的環境保護措施是決定性的因素。而體現企業的環境行為的披露信息正依賴于環境信息披露體系的健全。環境信息披露體系不健全表現在以下幾點:(1)披露缺乏主動性。這主要是企業擔心社會影響問題。企業的存在,增加了當地的就業機會,加大了當地的經濟投入,促進相關企業共同發展,但也加劇了用水、用電等能源的緊張程度。有些企業認為如果開展綠色會計,編報綠色報告,就公開了自己的環境問題,必遭致社會的指責,損害企業形象。在這種觀點指導下,企業不可能主動進行環境信息披露。(2)披露缺乏可比性。在進行環境信息披露的企業中,大部分只是對某些會計科目中存在的環境信息做一簡要說明,而未能將在獨立的環境項目中的環境信息進行反映;披露的項目不完整,只集中在環保投資、排污費、綠化、環境相關認證等內容上,而不是按照《公告》要求,披露那些企業必須公開的環境信息和自愿公開的環境信息。未能體現環境信息的重要性、明晰性。另外,環境信息大多數是以報表附注和董事會報告的方式時外披露,缺乏固定、規范的形式,使所披露的信息在行業間缺乏可比性。(3)披露缺乏相關性。在披露的眾多內容當中絕大多數是對過去發生的事項的反映,如排污費、綠化費、稅收減免、環保減免、環保認證等;對企業未來發展有影響的內容,如環境訴訟、獎罰、環保投資等發生帶有不確定性與不連續性的信息,在披露時帶有很大的隨機性。使得環境信息的披露缺少一定的連續性,也降低了環境信息用于企業決策時的相關性。(4)披露缺乏重要性。企業披露的環境信息內容大部分是對企業經營狀況并不形成重大影響的信息,對于某一事項可能產生的影響,缺少必要的解釋說明。多數非專業內的投資者無法識別某些行業的資本性支出是否為環境投資,從而所披露的環境信息對于利益相關者的使用價值有限。另外,對環境成本與收益計量的弱化,制約著對環境信息的有效披露。傳統會計計量是以歷史成本為計價基礎,并以交易價格為前提,而環境成本與收益一般不能通過市場交易來確認市場交易價格高低,這給會計上對其有效的計量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的確,要給類似樹木這樣的活自然資源確定一個價值。是一項相當復雜而棘手的問題。
3綠色會計的應用會加大企業經營成本。實行綠色會計核算制度,企業要重新建立賬戶,并聘請相關的專業人才,這無疑形成了額外的費用。當然,就社會而言,這部分支出與企業造成環境污染所帶來的損失是無法相比的,但對一些企業來講,勢必帶來利潤的影響。
三、對我國推行綠色會計的幾點建議
1盡快制定我國的綠色會計準則。應在借鑒國外先進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建立有中國特色的綠色會計理論體系。例如,我們可以在一些與國外公司管理體制較為相似的企業率先實行內部環境管理,并以此為基礎研究制定適合我國的綠色會計準則,形成統一的指導,以促進綠色會計在我國的盡快推行。
2盡快轉變企業環境觀念。企業環境觀念的轉變是綠色會計走向現實的基礎。推行綠色會計,對外披露綠色會計和會計參與環境管理,都要求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和會計人員轉變觀念、樹立環保意識、更新知識,從而適應新的形勢要求。這是綠色會計真正走向現實的基礎性保證。綠色會計的推行要求企業內部管理人員轉變觀念,要真正確保綠色會計走向現實,企業內部管理人員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只有充分認識到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到環境效益與經濟效益之間的密切聯系,他們才會考慮建立健全企業環境管理和檢測機構,才會在作出一些經濟決策時考慮到環境因素。企業內部管理人員只有充分認識到會計工作與環境問題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會計工作和會計人員可以在環境管理中發揮重要的作用,才會考慮推行綠色會計,綠色會計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行。
3盡快推行綠色會計教育體系。傳統會計和信息披露工作對會計人員知識結構的要求是在基本掌握經濟管理知識的基礎上,熟練掌握會計和財務技能,并粗通生產經營知識。如果面對綠色會計問題,無論是處理環境問題的財務影響,還是處理環境績效問題,會計人員都必須更新其傳統的知識結構,學習并掌握環境科學和環境經濟學的知識,了解企業生產業務與環境之間的關系。沒有這樣的一個知識結構,會計人員是無法適應綠色會計的要求的。企業應在全體職工中定期開展環境學和環境保護課程的教育,通過學習可以使全體職工掌握環境科學和環境經濟學的知識與技能,了解企業生產經營業務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有一個感性認識。不僅可以培養他們的環境保護意識,還增強了他們保護環境、實踐環境管理的自覺性。加強時綠色會計核算,開發相關的會計軟件,以便企業在實際中操作。對企業的會計人員進行輔導、培訓,降低環境會計在企業實行的阻力。建立相應的獎懲制度,對環境改善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企業給與一定物質或政策上的獎勵,對破壞環境的企業給予懲罰,以保證公平。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形成對企業的輿論監督。
4借鑒國外綠色信息披露的經驗。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企業環境信息已經逐漸從強制向自愿轉變,這與他們有一套科學健全的綠色信息披露體系是分不開的。政府有關部門十分重視企業綠色信息披露法規與準則的制定工作,如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第92號專門會計公告對環境成本、環境負債的披露問題做了規定,提供了公司對低范圍損失預計的確認等標準,對上市公司提出了強制性的環境信息披露要求。一些非政府組織(如FASB和IASC)在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在環境資產、負債披露等問題的處理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單獨的較為完整的統一做法。西方發達國家在建設資本市場、提高公民意識、增強企業自覺性、培養財務人員素質等方面也為綠色信息披露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作為獨立的中介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在綠色信息的披露與審計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許多大的上市公司,特別是一些跨國公司,都以環境報告書的形式單獨披露環境信息,如日本有670家企業編制了環境報告書并向社會公布。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各種環境因素都促使了環境活動的產生,由此又對綠色會計的產生提出了要求。環境活動的存在與豐富,以及對環境活動信息的需求形成7我國綠色會計發展所需要的土壤與陽光條件。
[本課題為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第十次(2008年)資助社會科學研究項目。
參考文獻:
1李建發,肖華我國企業環境報告:現狀、需求與未來[J],會計研究,2002(4)。
2姚榮輝.環境會計——二十一世紀的會計主流[J],云南財貿學院學報·經濟管理版,2001(6)。
3肖淑芳,胡偉我國企業環境信息披露體系的建設[J],會計研究,2005(3)。
4劉范利,我國推行環境會計有關問題的思考[J]商業會計,2005(9)。
(作者簡介:郭秀珍,廣東商學院教授。主要從事環境會計研究;李萌,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會計理論與實務研究廣東廣州510000)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