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萍
摘要:文章從會計人員職業判斷特點出發,討論了我國會計實務中會計職業判斷的具體表現以及影響因素,從主客觀兩個方面提出了降低我國會計職業判斷對會計信息質量負面影響的方法。
關鍵詞:會計職業判斷資源配置信息質量社會監督
中圖分類號:F2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147-02
判斷是“思維的基本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種事物的存在或指出它是否具有某種屬性的思維過程”。會計職業判斷是會計人員按照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要求,根據會計理財環境和經營特點,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職業經驗,對日常會計事項或交易的處理以及財務報告的編制應采取的原則、方法、程序等方面進行判斷與選擇的過程。它具有客觀性、主觀性、目標性、權衡性和受制約性的特點。財政部在2006年頒布的《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38個具體準則中,將會計職業判斷提升到我國會計發展史上最新高度。在整個會計準則體系中,除原有的會計職業判斷如固定資產的折舊年限和預計凈殘值等仍然需要外,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的充分運用更加提高了會計職業判斷的要求,這使得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已經成為面臨會計界的一個至關重要的課題。分析如何降低會計職業判斷對會計信息的客觀性造成的負面影響,必須從會計職業判斷自身的特點出發,提出合理的方案。
一、會計職業判斷的特點
1技術性與社會性。會計職業判斷是一種基于專業人士的專業知識基礎之上的專業性判斷而非純粹的主觀臆斷,判斷的過程體現了其技術性與社會性的辯證統一。技術性是指會計專業人士對從業過程中碰到的事物或現象,必須根據自己的專業知識及個人經驗才能作出合理性的決斷。判斷的過程自始至終融入了判斷者個人的理論知識水平、經驗和業務技能等。這也是會計職業判斷最明顯的一個特點。社會性則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會計職業判斷是在有限制和要求下的相對主觀,要受制于社會的外在約束機制(如法規、政策、目標、國情和技術水平)、會計自身特征、原則及相應的理論框架和會計人員自身的職業道德水準的制約。二是會計職業判斷因為不同的會計判斷產生不同的會計信息,對相關者決策將產生不同的影響,進而對其利益者的決策行為具有鮮明的經濟影響,并最終影響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
2權衡性與風險性。會計職業判斷的過程可以說是一種比較、權衡的過程。只要存在著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會計選擇,管理當局就會選擇其一操縱會計信息來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會計人員在職業判斷的過程中,始終面臨著多個方案的比較、選優,面臨著可靠性與相關性、利益驅動和公允公正等觀念和立場的矛盾與權衡選擇。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處理時,除了希望判斷、選擇的結果能及時、恰當地反映出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外,還希望通過對會計確認、計量和揭示方法的選擇與運用,能更有效地維護和提高企業的自身經濟效益,有時甚至做假賬,這其實也是一個會計人員權衡的結果。
由于不同的判斷結果將生成不同的會計信息,這些信息將直接影響到會計信息使用者的決策行為,進而影響社會資源的配置。換句話說,會計職業判斷是有經濟后果、有風險的。這種風險的大小從主觀上看,會受到會計人員的知識結構、從業經驗、判斷技巧、工作責任感以及會計人員對客觀情況的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響;從客觀上看,會受到判斷對象的復雜程度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廣泛性等因素的影響。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具體表現
1會計原則的選擇與協調。我國目前會計法規體系正在逐步轉向準則為主導海洋法系模式,會計制度將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會計準則側重于針對某類交易或事項的確認、計量和報告進行原則性規范。由于會計實務復雜多變,準則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這就要求一方面會計人員在工作中要嚴守職業德道,依據會計準則實事求是地確認、計量、報告或披露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并保證財務報告中的每項指標都可以追溯到原始記錄;另一方面也應著重培養會計人員的綜合職業判斷能力,在準則中盡量縮小會計政策和會計方法的選擇余地,以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
2會計處理方法的選擇。會計方法是反映和控制會計對象、實現會計目標的技術手段,它對資金運動發出的信息以數據的形式進行加工,使之變成有助于經濟決策的財務信息和其他經濟信息,不同的會計方法會導致會計信息與會計對象之間的重大差異。不過,在這多種會計處理方法之間沒有絕對的孰優孰劣,會計人員只有在工作中運用自身的職業判斷在諸多可選擇的會計處理方法中充分比較可靠性與相關性、穩定性與適用性、利益驅動和公允公正等因素,結合企業實際,選擇適合于本企業的會計核算方法,公允地反映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資產狀況,使所提供的會計信息既迎合企業管理者的需要,又能滿足公眾的需求。在這種程度上說,會計職業判斷過程就是會計師憑借已有的信息資料和知識以及經驗等對所有各方進行利益關系的協調過程。
3會計估計的運用。在會計實務中,經常需要利用最新信息對具有結果不確定性的交易或事項作出判斷,對未來事項是否發生及未來事項的發生時間及影響予以估計入賬,這些事項都必須通過會計人員根據自己的專業技術知識和個人的會計工作經驗、業務技能預測與推斷加以確認和計量。當然,會計的職業判斷是一種基于專業人員的專業知識基礎之上的專業判斷而非純粹的主觀臆斷,其判斷所產生的會計信息對企業管理當局、投資者和潛在的投資者、債權人、信貸者、政府、稅務機關及其他利害關系人的經濟行為具有鮮明的經濟影響。所以會計人員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時不能單純從技術角度出發,而應更多地考慮法規、政策、目標、國情和技術水平、會計自身特征、原則及相應的理論框架。使本人的會計職業判斷能準確、恰當、公允地反映客觀發生的經濟業務事實的實質,為利害相關者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使有限的社會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
三、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因素分析
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因素很多,大體可分為主體因素、客體因素和環境因素。
1主體因素。良好的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要求會計人員應具有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廣泛的知識面以及長期的經驗積累。現實中,由于會計主體的自我保護動機,會計人員、會計機構為實現公司利潤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股東價值最大化,會判斷和選擇不同的會計處理和會計核算方法。所以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應尊重大多數股東的理財觀、關注企業長遠發展;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時應選擇更加穩健的會計政策,盡量為債權人、管理者、政府宏觀調控部門及社會公眾和所有利害關系人提供不含“泡沫”成分、少含不確定因素的客觀的、盡可能公正的、可充分作為債權人投資、政府部門進行宏觀調控依據的、有充分使用和參考價值的會計信息。
2客體因素。會計事項本身具有的復雜性、重復性、規范程度、類型和要求的判斷質量等特點也對會計職業判斷產生影響。一般情況下經濟
業務規范性越差、越復雜、越不確定,對會計職業判斷的要求也越高,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也就越大。
3環境因素。會計職業判斷不是一個單純的會計問題,它是企業相關利害關系人處理經濟關系、協調經濟矛盾、分配經濟利益的一項重要措施。所以筆者認為,在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時,必須綜合考慮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各種因素,兼顧方方面面。因此,除主體和客體因素之外也存在其他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因素,如會計法律法規、會計職業道德規范、公司治理結構、企業的生產經營特點等。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企業會計制度的建立與完善,為會計人員進行會計職業判斷提供了充分的依據和廣闊的空間。在會計實踐工作中表現為會計原則的選擇與協調、會計處理方法的權衡與比較、會計估計、重要性原則、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劃分、實質重于形式原則的實際運用等諸多方面。有關規定越完善、可操作性越強,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依據就越充分,判斷的任意性越小,會計信息失真的風險就越小。
四、提商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途徑
通過分析影響會計職業判斷的客觀和主觀因素,從而為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途徑和對策提供借鑒。
1提高會計人員自身的專業知識和綜合素質。會計人員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觀念,通過不斷的學習,掌握會計實務、稅收法規、企業管理等知識,為增強會計職業判斷能力打好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注重會計實踐,結合客觀環境,將理論知識轉化為現實的行為能力,從而使會計職業判斷能力得到更好的發揮。
2提高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會計準則賦予會計人員的靈活性越大,就越需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會計人員的道德水平是會計職業判斷的基石。會計人員在進行職業判斷時,應自覺抵制利益的誘惑和外界的干擾,排除個人主觀意念及偏好,客觀、公正地進行職業判斷,作出會計處理,真實地反映經濟業務事項,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為會計信息使用者服務。
3完善社會監督體系,正確運用會計職業判斷,確保會計信息質量。為防止企業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而濫用會計職業判斷,確保會計信息的公允性和謹慎性原則的合理運用,必須充分發揮外部會計監管系統的作用。盡快健全和完善以行業自律監管為核心的社會監督體系,強化政府外部監督,尤其是加強對準則、制度執行質量的監督檢查并以此約束和監督企業的會計職業判斷行為,保障會計職業判斷的客觀性及公允性,以確保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就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而言,要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充分發揮監事會和獨立董事對公司經營和財務活動的監督權,以確保上市公司如實編制和披露會計信息。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中的漏洞,賦予會計人員一定的獨立判斷權。就企業外部會計監管系統而言,必須按照“行業自律、政府監督、法律規范”的思路框架,建立以“行業自律為基礎、政府行政監管為主導、法律法規完善為準則”的三位一體的監管體系。盡快健全和完善以行業自律監管為核心的社會監督體系,并以此約束和監督企業的會計職業判斷,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強化政府外部監督。由國家財政、審計、證券監管等部門依法加強對企業財務的檢查和審計。加強法制建設,制止和防范會計人員利用會計政策的可選擇性以及會計職業之便,主觀蓄意制造虛假會計信息。
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是新形勢下會計人員必須完成的課題。面對不斷擴大的職業判斷空間,只有營造良好的政治經濟環境、開放創新的社會觀念、遵守信用的社會氛圍,會計人員才能合理、合法地進行判斷,提供真實、完整、可靠的會計信息,才能充分有效地滿足各方面的需求,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作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海燕.淺談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六大途徑[J],會計之友,2005(3)。
2林朝穎.中國會計規范體系向何處去[J],會計之友,2005(9)。
3周一虹.導向準則制訂與會計相機選擇[J],商業時代,2005(20)。
4楊孝堅.淺談會計職業判斷的應用[J],經濟師,2005(3)。
5徐玉德.論會計的真實性與會計職業判斷[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4(6)。
(作者單位:山西省臨汾市人事考試中心山西臨汾041000)
(責編:鄭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