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翊
摘要:《物權法》的頒布,明確了應收賬款可以作為質押標的,用于擔保融資。但由于應收賬款質押涉及多方當事人利益,操作較為復雜,加上法律規定的不完善,應收賬款質押在實踐中面臨諸多風險。文章在對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風險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以期為實踐操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應收賬款質押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163-02
2007年10月1日《物權法》正式實施,其中第223條明確規定應收賬款作為權利質押標的。應收賬款質押作為一種新型的權利質押方式,對于我國商業銀行開展應收賬款融資業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但由于應收賬款質押涉及多方當事人利益,相關法律還不完善,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面臨風險。
一、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風險
(一)應收賬款債權存在的風險
1應收賬款債權是否合法。用于設定質押的應收賬款是否成立、是否合法有效,與產生該應收賬款基礎合同的效力密切相關。如果合同本身存在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交易、違背社會公德等情形,如賭博、走私等違法活動,或以欺詐、脅迫、乘人之危等手段訂立合同,產生的應收賬款不得用于質押,對此設立的質押便存在風險。
2應收賬款債權的時效性。用于設定質押的應收賬款債權必須尚未超過訴訟時效。目前我國法律關于一般性債權予以保護的訴訟時效是兩年,超過訴訟時效便意味著債權從法律權利蛻變為自然權利,債務人主張履行付款義務的請求得不到法院的保護或支持,擔保目的無法實現,最終難以取得債權。
3應收賬款債權能否轉讓。用于質押的應收賬款債權必須是依照《合同法》規定和當事人約定允許轉讓的債權,否則,質押的擔保功能就會落空。如果基于合同性質或法律規定,或基于當事人在產生應收賬款基礎合同中的約定,該合同所產生的債權不可轉讓,那么合同的權利義務只能及于當事人雙方,合同產生的應收賬款就不能作為質押標的。
4應收賬款債權能否特定化。應收賬款屬于無權利憑證表征的一般債權,用于質押的應收賬款債權必須進行特定化。如果應收賬款的要素內容未明確、具體和固定化。質權人不能提供設立質押的應收賬款的具體特征,在發生訴訟糾紛時質權人難以證明質權的應收賬款的具體指向。
5應收賬款實際價值不確定。用于出質的應收賬款必須能以金錢來估價,而應收賬款的具體數額受產品、服務、競爭環境、企業資金實力等因素的影響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同時,應收賬款是否符合會計制度要求的收入確認規定,只有按會計制度的要求確定為收入的應收賬款,才能用于質押。
(二)源于基礎合同當事人的風險
1應收賬款債務人。(1)債務人行使抗辯權或抵消權。若出質人沒有履行基礎合同的約定發送貨物、提供服務,債務人依據合同法具有先履行抗辯權;即使出質人已經提供貨物、服務,債務人也可以在合理的期限內對出質人交付的貨物進行檢查,檢查合格后再行付款,即可以就出質人交付貨物瑕疵或者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提出抗辯。如果債務人對出質人享有符合法定抵消條件的債權,能否主張該債權與出質應收賬款相互抵消,或者雖不符合法定抵消條件,但當事人能否協商抵消,無論出質人或債務人單方主張抵消,還是雙方協商抵消,在無法律規定的情形下,均會增加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間,給質權實現帶來潛在風險。(2)債務人喪失償付能力或惡意損害質權人利益。質權人能否就出質的應收賬款最終實現順利受償,有賴于債務人的償付能力和資信狀況。如果債務人資信狀況惡化,在應收賬款到期后喪失償付能力,或者與出質人串通,惡意免除全部或部分債務、提前支付、改變支付時間和方式等,質權人難以實現質權。
2應收賬款債權人(出質人)。(1)出質人的欺詐。出質人將賬齡不合格的應收賬款移到合格應收賬款的欄內或應收賬期之內;出質人收取了債務人清償的債務,但沒有提存或提前還款而是挪作它用;應收賬款在出質前已經清償,但是出質仍未下賬,或以其他應收賬款數據冒充出質應收賬款,則影響質權的實現。(2)出質人轉讓權利。《物權法》規定應收賬款出質后,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可以轉讓。因此,一旦出質人將已出質的應收賬款再次轉讓,或將同一應收賬款轉讓給兩個或更多的應收賬款買受人,勢必影響質權的實現。(3)出質人放棄權利。出質人放棄合同債權,質權人可依《合同法》中的“撤銷權”申請法院或仲裁機構撤銷出質人的權利放棄行為。但若第三債務人主觀善意以及出質人將權利贈與第三人,法官可能出于保護第三債務人或善意第三人權益,認定質押合同全部或部分無效,應收賬款可能無法被清償。
(三)質押公示方式存在缺陷
我國采用登記公示的方式。在應收賬款質押法律制度建立之初,出質人和質權人以外的第三人一般不會去查詢是否有該應收賬款質押的登記,故以登記作為公示方式很難產生公信力,公示方式能否起到讓不特定的社會公眾知悉的作用,尤其是對應收賬款債務人的公示作用有待在未來的實踐中予以認證。此外,登記系統為第三人的惡意登記、惡意注銷、惡意異議等提供了方便,增加質權人的風險。
(四)質押登記的操作風險
《應收賬款質押登記辦法》規定,質權人在辦理質押登記時需要提交的資料僅是雙方簽訂的協議,登記內容由出質人自行填寫,征信中心只審查形式要素是否完備。對質權描述的合法性、真實性、完整性,完全由質權人自行控制。如果出質人操作不當,虛報應收賬款,權利存在瑕疵或權利落空,在權利質押后,質權人只能向出質人追索。
(五)監管風險
雖然質權人與出質人簽訂了賬戶監管協議,但質押人很難對出質人所有賬戶進行有效監管。若出質人為逃避債務將質押賬戶中的資金轉移、另行使用等,使得質權人通過該賬戶上的資金實現債權的愿望落空。如果出質人惡意逃債、與第三債務人串通逃避債權,或者第三債務人經營狀況惡化,無力支付貸款等都將對質權的實現產生影響。質權人除了對出質人進行監管外,還對第三債務人進行監管,加大了監管成本。
二、應收賬款質押融資風險的防范
(一)加強應收賬款質押貸前審查
1審查應收賬款的合法性。質權人在選擇作為質押擔保的應收賬款時,應取得債務人法人書面確認,核實應收賬款的合法性。審查應收賬款是否符合出質的必備條件,能否質押,要求企業將銷售合同、發票、發運或提貨單據、收貨方確認單據等資料送交質權人審查,對不符合條件的不接受其作為質押物。
2應收賬款實際價值的確定。核實基礎合同價款是否正常合理,是否按會計制度的要求確認為收入,確保應收賬款特定且“貨真價實”。審查財務制度是否健全、會計資料是否真實完整、應收賬款管理是否規范、異地交易的應收賬款是否真實,以確認應收賬款交易真實性及應收賬款的實際價值。
3掌握債務人、出質人的資信狀況。債務人資金實力強、無不良信用記錄,質權人的風險相對較低。為防止出質人與其債務人惡意串通損害質權的實現,質權人應當盡可能避免以關聯交易雙方的應收賬款作為質押擔保。出質人信用等級低,按期還款可能性小,則要求出質人以往有相對穩定的銷售渠道、買方有良好的信用記錄,否則質權人可以不貸或少貸。花旗銀行在應收賬款質押貸款前期審核中。要求企業必須提供與買方合作兩年的交易明細,并隨機抽取企業提供的交易明細清單中的20%的業務,與銀行對賬單進行核對,對于付款時間、金額出現異常的情況予以重點關注,并要求企業進行具體說明。
(二)擬定詳細的應收賬款質押合同
質權人必須對用于質押的應收賬款金額、期限、支付方式、收款賬號、債務人名稱和地址、基礎合同的主要內容等做盡可能詳細、具體、準確的描述。在應收賬款質押合同中擬定的主要條款有:
1應收賬款一經出質登記,出質人不得將其轉讓、再質押、抵消、放棄等,以確保質押物在出質期間的存在,否則質權人有權予以撤銷或要求提前清償債務及行使質權。為了防止出質人轉讓應收賬款或再次出質等背信行為,要求出質人將債權權利證書交付質權人。
2出質人書面通知應收賬款債務人,并取得債務人向質權人的書面承諾。一經通知,出質登記便對債務人有約束力,其不得接受出質人放棄收取出質應收賬款權利的要求,也不得以該應收賬款向出質人主張抵消,更不得惡意解除合同、放棄債權等。
3設立消極保護條款限制出質人的行為。出質人承諾在借貸關系存續期間,不得減免債務、不得要求債務人改變支付方式、不得允許延期付款等;設立提前到期條款,約定當出質應收賬款發生不利于質權人債權的情況,質權人可提前收貸;要求出質人將應收賬款的收款賬戶開設在貸款銀行并接受監控,當發現債務人的付款情況與質押設立時的約定不一致,質權人有權宣布借款提前到期。
4確定質押比例和設定質押擔保期限。審查應收賬款的質量,考慮應收賬款的現金折扣等因素合理確定質押比例,通常的折扣率占總質押賬面價值的50%~80%左右,質權人可根據出質人信用狀況,確定折扣率的高低。如花旗銀行是根據付款損失率、出口商的信用指標、賬期、買方所購買的產品占賣方的產品銷售比例等具體參數得出質押比例。為保障按時還款,應收賬款質押擔保期限應長于應收賬款收回期限,一般以1-2月為宜。
(三)完善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
2007年lO月1日。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公示系統正式投入運行,但受時問、配套制度和政策的影響,系統還需不斷完善。
1系統已經實現了全國聯網,不過目前只供金融機構內部傳輸和檢索相關數據,尚不足以對任意第i人產生公示效力。因此,建議適當開放該系統,允許非金融機構的第三人繳納少量費用后,在當地的人民銀行支行登記和查詢應收賬款質押的相關信息。在條件成熟之后,可以考慮全部動產擔保信息資源的整合,將企業、個人動產抵押以及存貨抵押、保留所有權買賣等信息全部納入到該系統中來,解決各物權登記機關登記系統重復建設的問題。
2系統中最短的登記期限是一年,無形中制約了部分優質短期應收賬款的質押。建議對質押期間的計算單位修改為月份,使應收賬款的實際期限和質押期限相吻合,這樣更符合交易習慣。
3除可以通過企業名稱查詢外,還應增加通過組織機構代碼、工商注冊號碼等進行查詢。更全面查詢應收賬款質押情況,提高登記公示系統的公信力,降低操作風險。
(四)規范應收賬款質押登記的操作
質權人在應收賬款質押登記及管理上要注意規范操作,避免由于操作不當而引起的風險。登記產生對抗第三人的效力,以應收賬款出質并辦理質押登記的,比出質在前但未辦理登記的享受優先質權;按時間優先原則,確定登記獲得質權的優先順位,如果在同一應收賬款上設置多個質權的,以登記時間為先:登記當事人對登記內容的真實性,如質權是否真實存在、登記內容是否正確等負責,如果發現登記內容存在遺漏、錯誤或登記內容發生變化的,質權人應當及時辦理變更登記。
(五)加強對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的監管
1設立應收賬款質押專戶。質權人可以開立監管專戶或將出質人原有的基本賬戶或一般賬戶視作專戶進行監測,要求債務人將相關款項支付到指定賬戶,以方便對其直接監控。在貸款未償還前,應收賬款在貸款額度內不得轉出或保持一定的份額。
2若應收賬款到賬日先于主債權期限的,應及時將到賬款項轉化為存單或轉入特定保證金賬戶,繼續作為質押標的。在主債務到期未獲清償的情況下,應盡快與出質人、應收賬款債務人協商,采取措施以實現質權。
3監督出質人與其債務人的業務往來,掌握和控制應收賬款的變動情況。檢查出質人是否對出質應收賬款有擅自轉讓、惡意減免等行為;督促出質人及時行使付款請求權,防止因出質人怠于行使權利而喪失訴訟時效;密切關注貸后出質人、債務人和相關第三人財務變化狀況,防止質權 受到損害或出質人實際財產減少;及時制止出質人的違約行為,必要時可以要求提前清償。
4我國銀監會應借鑒國外的做法,結合我國實際,盡快出臺有關動產抵(質)押的監管指引,為應收賬款質押融資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
參考文獻:
1任蘭英,應收賬款質押貸款的法律意義及其風險防范,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2)
2俞嶸.應收賬款質押在銀行授信業務中的運用,新金融,2008(5)。
3馮灼蘭,論應收賬款質押的法律風險,現代商貿工業。2008(6)。
(作者單位:集美大學財經學院福建廈門361021)
(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