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珍
摘要:文章在對企業創新網絡相關研究進行回顧的基礎上,應用系統的思想和方法,從組織學習理論出發,對企業創新網絡進行系統分析,構建了企業創新網絡與組織學習的互動模型,并指出今后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關鍵詞:組織學習創新網絡系統研究理論
中圖分類號:F270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09)05-254-02
一、引言
企業創新網絡越來越引起學術界和實業界的關注并成為學術界研究的前沿方向。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企業創新網絡進行了研究。(Kuppem,2002)認為現代企業的創新活動已由過去那種相對獨立的內部創新發展成為多方合作、交互作用的外部創新網絡階段。一般而言,創新網絡是指一些聯在一起的組織,這些組織包括公司、大學、政府機構和其他一些研究單位,他們通過獲取、整合創造和應用不同的知識和技術訣竅研制出適合市場需求的先進技術產品。另一些學者認為創新網絡已經成為企業間合作研究開發的重要組織形式。國內學者也對創新網絡給予了關注。從已有的創新網絡理論研究來看,還沒有統一的概念和理論框架,對創新網絡的內在機制缺乏足夠的研究。從系統論的角度對企業創新網絡進行分析,可彌補目前研究的不足和缺陷。本文擬從組織學習的視角人手,把企業創新網絡劃分為實體、管理、知識三個子系統,考察組織學習在各個子系統中的作用。
二、企業創新網絡理論概述
1企業創新網絡概念。網絡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60-90年代開始流行。哈蘭德認為網絡為一種纖維線、金屬線和其他類似物聯結成一種“網”的結構。戴尼斯等認為,網絡是一種超越了傳統的關于市場與企業兩分法的復雜的社會經濟組織形態或組織制度。威廉姆森認為,網絡是市場交易與層級組織之間的一種組織形式,是企業與市場相互作用與相互替代而形成的企業契約關系或制度安排。弗里曼引證并接受Imaiand Baba(1989)的創新網絡定義,認為創新網絡是應付系統性創新的一種基本制度安排,網絡構架的主要連結機制是企業間的創新合作關系。創新網絡的概念正被越來越多的研究者所廣泛使用。
本文結合研究的實際情況,認為企業創新網絡是指企業為獲得創新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手段與外部組織建立的彼此信任、長期合作的各種合作制度安排,它是企業組織形式的創新和變革。
2企業創新網絡的特點和構成。企業創新網絡具有如下特點。第一,合作創新是創新網絡的核心內容。第二,合作關系的穩定性、長期性。第三,合作形式的開放性。第四,網絡關系聯結的多元性。第五,組織學習是網絡關系的驅動力量。企業創新網絡的構成要素如圖1所示:第一,實體。實體是構成創新活動的行為主體。第二,大學和科研機構。大學和科研機構是創新的重要源泉。第三,政府。政府在創新網絡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發達國家的經驗充分證明政府對企業創新網絡的推動作用是巨大的。第四,資本市場。企業在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直接關系著創新活動的成敗得失,創新只有與資本的有機結合才能獲得成功。第五,中介機構。中介機構為企業間交換信息提供了平臺。
從合作的對象來看,企業創新網絡的類型可以分為:第一,垂直企業創新網絡,主要是指企業與上下游的供應商、用戶之間的合作。第二,水平企業創新網絡,主要是指企業與大學、科研機構、政府甚或競爭對手之間的合作。第三,混合企業創新網絡,即涵蓋垂直與水平兩種關系的合作。
三、組織學習理論概述
組織學習理論的興起緣于組織變革理論。一個組織如果要適應內外部的變化,必須不斷革新和演進,即要不斷改進和完善組織。在這種革新和演進過程中,組織是按照組織意圖和目標發展、有學習能力的行為主體。組織學習理論的核心是組織學習。
1組織學習的概念。組織學習的概念最早出現于20世紀50年代,60年代引起研究者們的注意,70年代開始出現相關文章和著作,其中Chris Argyris&Donald Sehon于1976年出版了《組織學習》一書,對組織學習的概念做出明確解釋,他們認為組織學習是指“發現錯誤,并通過重新建構組織的‘使用理論(theory-in-use)L人們行為背后的假設,卻常常不被意識到)而加以改正的過程。”之后Chris Argyris不斷進行深入研究以修正和完善這一概念,其他學者也從不同的角度對組織學習進行了界定,使組織學習理論不斷豐富和完善。結合學者們的研究,本文認為組織學習就是企業為了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而主動適應環境進行組織變革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組織及其成員積極改變自身的認知,創造知識并應用組織內外的有用知識,指導組織行為,進而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
2組織學習的模型。國外關于組織學習的模型主要有,彼得·帕沃夫斯基學習模型,這一模型把組織學習歸納為三種視角。第一種是認知視角,包括結構研究和團隊認識論兩種研究方法。第二種視角是文化視角,是對人的行為進行解釋性研究。第三種是行動——學習視角,其基本思想是,對內容的理解通過行動之后的反思而得到加強。其中認知方法在組織學習模型中占主流。最具代表性的還有Karl Weick[10](1979)的三階段認知環路模型和Watkins&Marsick的持續性學習模型等。其中最為經典的組織學習模型是阿吉瑞斯和熊恩在1978年提出的四階段模型(圖2),即發現(discovery)、發明(invention)、執行(paxluction)和推廣
該模型存在的缺陷在于:第一,是線性思維模式,沒有能夠完整地反映出組織學習的動態特征。第二,缺少反饋環節,沒有反饋的學習是盲目的、不成功的學習。第三,沒有反映出組織學習的路徑依賴特性,組織學習不是憑空產生的,它是在組織以往知識積累的基礎上的發現。第四,沒有反映出組織學習是不斷上升的過程。因此,該模型難以描述學習的真正過程和本質。
國內關于組織學習的模型具有代表性的有張鋼和陳國權等的組織學習過程模型,張鋼認為組織學習不單單是個人學習的簡單加總,而是一個帶有反饋機制的不斷糾正錯誤的社會化過程。組織學習過程的目標就是要建立一種可以從自己和別人的經驗中學習的機制,并能產生、貯存和搜索知識,以達到組織行動的理想效果。為此,他建立了復雜組織學習的雙向過程模型以便更好地刻畫組織學習過程,設計了組織學習模型。這一模型強調了組織學習是指組織通過不斷創造、積累和利用知識資源,努力改變或重新設計自身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從而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的過程;這一模型強調了組織視野對組織學習的決定作用,它有利于組織對內外部環境的反饋信號進行統一的說明以及組織中合作學習的實現。陳國權等在阿吉瑞斯經典模型的基礎上建立了改進的組織學習模型,該模型強調了學習過程中的反饋環節和上升過程。
組織學習模型的建立為企業創新網絡提供了動力和學習的機制,促
使創新網絡的快速健康發展。
四、企業創新網絡中的組織學習模型
1創新網絡中的組織學習過程。從組織學習理論出發,并結合對企業創新網絡的理解,本文認為創新網絡中的組織學習過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1)對網絡各節點(成員企業)原有知識的整合、提煉、歸納形成網絡知識基的過程;(2)甄別、發現新的知識;(3)整合并形成共有思維模式;(4)知識的共享與擴散;(5)知識庫的作用。
2創新網絡與組織學習的互動。從組織學習的視角來看,創新網絡作為一種新的組織形式,它所帶來的對傳統組織形式的變革,事實上就是一場學習的革命。本文試圖構造創新網絡與組織學習的互動模型,以揭示和刻畫企業創新網絡的內在機制,為其健康發展提供一種思路。互動關系說明如下:第一,創新網絡是對傳統組織形式的突破和變革,從這個意義上講,創新網絡的形成對應著組織本質的變革。因此,可以從組織本質變革和演化的視角來考察創新網絡形成的過程和機理。第二,創新網絡的核心是創新,創新的本質就是不斷學習。因此,創新與組織學習須臾不可分離。第三,創新網絡的連結機制是企業間的合作,合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有賴于組織學習的促進和推動。第四,按照生態學的觀點,創新網絡是一種生命有機體,它具有自我保護功能,會受自身免疫系統的作用而抗拒來自外界的變化。因此,必須通過組織學習才能適應環境,并與外部環境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第五,個體在創新網絡中并不是消極被動的,而是組織形式變革的積極參與者,個體學習是組織學習的基礎。因此,組織學習必須從分析個體學習人手。
五、結論與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從構建創新網絡伊始,組織學習作為其內在機制就在發揮著作用,可以說組織學習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創新網絡的成敗。按照生態學的觀點,創新網絡作為一種生命有機體,有其自身的免疫系統。成員對來自外界的任何變化都會下意識地啟動其自我保護功能以抵抗外界的干擾。因此,在創新網絡的建立和推行過程中,隨時會受到來自成員本能的自我保護功能所引起的反抗,組織學習為創新網絡的抗免疫系統提供了一種積極的解決方案。然而,聯盟網絡的管理者,還必須關注創新網絡合作機制的構建和完善,關注創新網絡參與者的有效激勵,完善創新網絡的激勵機制,不斷提高聯盟網絡的效率和效益,這是我們今后進一步研究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