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愛芳
〔關鍵詞〕 英語教學;小組合作學習;分組;評價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09) 11(B)—0043—01
小組合作學習是適應各種學習風格、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的一種最流行也最有效的方法。小組合
作學習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我國的大班化英語教學中尤其適用。
一、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
1.根據教學內容分組
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分組,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例一:在上七年級第二冊Why do you like koalas?一課時,筆者將學生分成四組:老虎組、大象組、考拉組、海豚組。因為這節課的新單詞就是tiger,elephant,koala,dolphin。展示教學目標的時候,筆者說了各組的名稱,并對他們進行激勵,如:Tiger,tiger, go go go! 學生馬上對新單詞有了感知。筆者還設計了聽詞起立的游戲:當學生聽到筆者說的“Tiger, tiger”時, 老虎組的學生馬上站起來,并大聲說“Tiger, tiger”。用同樣的方法操練了elephant,koala,dolphin。如此反復幾次,學生掌握了所學的單詞,教學目標達成了。
根據教學內容分組還可以使教學環節緊湊,銜接自然。
課例二:在2008年英語教師技能競賽中,筆者根據教學內容把學生分為:滑冰組、游泳組、唱歌組和跳舞組。本課教學的重要詞匯是:skating,swimming,singing,dancing,flying a kite。重點句子是:Im +動詞的ing。筆者用skating team (滑冰組)引入新課,對滑冰組說:“Which team are you in? ”滑冰組的學生說:“Were in skating team.” 筆者又說:“Now, lets have a skating match.”很自然地就引出了單詞skating。根據教學內容分組,能自然地引出教學目標和要學習的知識點,使教學環節銜接自然,教學過程具有科學性和趣味性。
2.根據學生水平分組
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在于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水平進行分組,通過游戲、唱歌、童話劇表演等活動使課堂“活”起來。要有效地組織這些活動,還得用有效的方法對活動加以控制。根據學生水平分組進行競賽就是最有效的方法,競賽活動可以采用游戲形式,比如單詞猜測游戲。在教授關于動物的單詞時,筆者采取先小組討論后小組長回答的形式,答對加分,答錯扣分。這樣,學生都能參與討論,水平較差的學生也在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課例三: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小組討論活動:My room is in a mess, can you tell me how to put the things in order? (我的房間很亂,你能告訴我怎樣把東西整理好嗎?)比如對于擺放玩具貓,答案有“Put the cat under the bed./Put the cat on the desk./Put the cat behind the door.”等。答案都不相同,但都正確,并且運用了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句型:Put...on/in/under/behind....這種方式可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鍛煉。
二、對小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
小組合作學習能達到很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教師必須注意要正確地進行評價。評價時,要做到公平、公正,并給每個參與者所在的小組加分,讓參與的學生都有一種成就感和集體榮譽感。活動結束時,教師對合作學習進行小結,此時一定要注意保護學生的積極性。競賽只是一種手段,其結果應該是所有的學生都是勝利者:有的學生發音準確,有的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高,有的學生紀律性好,等等。這樣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評價除了評價表,還有其他形式。例如用小紅旗,看哪一組的小紅旗多;畫階梯,看哪一組先登到最高峰;向透明盒子扔球,看哪一組的球多;用加分法,看哪一組最先得到100分。實踐證明,各種評價方式都能取得很好的激勵效果。
總之,把小組合作學習用于英語課堂教學,不僅課堂“活”了起來,而且學生動口、動腦、動手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思維活躍了,還激發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了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團結合作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