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金剛
教育改革,教育創新,是教育發展的永恒主題。作為教師,應積極面對新課改,以開放的觀念、開放的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中不斷創新學習理念、創新學習方法,不斷開展創新活動,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在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營造環境、利于創新
首先,營造輕松、和諧、平等、民主、活潑的課堂氣氛和師生關系,為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培育良好的“氣候”和“土壤”。課堂的民主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性發揮的前提,它能消除學生緊張心理,使學生處于一種寬松的心理環境中,使之心情舒暢,就能迅速地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樂于思維,敢于創新。
如:愛動是小學生的一種心理特征。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愛動心理,根椐教學內容,不失時機地引導他們對圖形進行拼、折、疊、組合與分解。在教學“梯形的面積”時,許多學生按照課本的推導方法,把兩個完全一樣的梯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通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出梯形面積公式,也再而不思創新。這時我們不妨拓展學生的思維,向學生提出問題:還能將梯形拼割成其它圖形推導梯形面積公式嗎?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又投入積極的思考當中,并先后將梯形分成兩個三角形,或者是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三角形,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探索和創新,推導出了梯形的面積。
其次,在課堂上教師要以飽滿的熱情、真誠的微笑面對每一位學生,特別是對學困生更應傾注愛心和耐心,使其深刻地感受到教師的厚愛和關注,真正體會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這樣使學生智慧得到最充分的發揮,上課如沐春風,必然會勇于表達,綻放創新的花朵。
二、勇于質疑、激發創新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則誘發探究,從而發現真理。在教學設計中,要對學生質疑有充分的考慮,做到心中有數,“案”中有人,給學生質疑創造良好的機會,提供充足的時空。不但要讓學生想質疑,敢質疑,還要讓學生主動質疑,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使學生在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等諸多方面得到發展。
如:在教學小學數學第八冊“乘法交換律和簡便計算”時,采取“開放式”教學。通過“情境”的開放,“問題”的開放,給予學生創新的時間和空間,教師首先出示主題圖:請問圖上有什么?能獲得哪些數學信息?學生通過觀察交流,獲得如下五條數學信息:(1)一共有25個小組;(2)每組4人負責挖坑、種樹;(3)每組2人負責抬水澆樹;(4)每組要種5棵樹;(5)每棵樹要澆2桶水。
根椐這些數學信息你可以提出哪些數學問題?要求學生勇于參與質疑,共提出了下列問題并解答:(1)負責挖坑、種樹的一共有多少人?(2)負責抬水、澆樹的一共有多少人?(3)他們一共種了多少棵樹?(4)他們一共澆了多少桶水?(5)一共有多少學生參加了植樹活動?
通過這一系列數學問題的探索、發現、質疑,實現了學生學習的主動參與,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靈活篩選信息,靈活選擇算法,并對各種算法之間的變法與聯系有了創造性的理解與掌握。
三、鼓勵求異、勇于創新
1.從自我做起,在教學上有所創新
數學教師要積極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這是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一個重要前提。因為學生數學知識的獲得和能力的形成,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忽視,教師本身所具有的創新思維會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給學生以新鮮感,讓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如:通過數學史、數學故事、運用電化教學、直觀教具、數學游戲、課堂提問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保證數學教學的順利進行。
2.鼓勵學生標新立異
定勢思維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正因為如此,首先,教師要打破教學常規,以現實為依據,運用悖逆法,設立新情境,啟導學生打破思維定勢,引導學生運用猜測、推導、反證的方法,啟迪學生的求異思維,從而使之探索出創新的結論。
其次,教師應關注學生,努力探尋學生的潛在能力。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要拓展學生的心理空間,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思維,充分發揮其創造性和智力潛能,關注學生思維的閃光點。
如:某玩具廠生產一批兒童玩具,原計劃每天生產120件,7天完成任務,實際只用6天就全部完成,實際每天比原計劃每天多生產多少件玩具?
常規解法:
①先求出總任務多少件?120×7=840(件)
②求出實際每天生產多少件?840÷6=140(件)
③求出實際每天比原計劃每天多生產多少件?140-120=20(件)
其中有位學生把手舉得高高的,說出算式:120÷6=20(件),話剛落,便招來同學們的一片反駁,他的想法大出我所料,他是這樣想的:7天任務6天完成,時間提前1天,自然這一天的任務是120件,也必須在6天完成,所以同樣得到120÷6=20(件),這就是實際每天比原計劃每天多做的件數。
全班同學不約而同將視線集中到他身上,他洋溢著自信的微笑。為此,教師應及時表揚鼓勵學生提出創造性見解,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創新思維。
四、思維訓練、培養創新
1.精心設計練習,綜合思維訓練
練習是學生理解鞏固、深化知識、形成技能和養成習慣的主要環節,應采取多種形式的訓練。
如:計算學習中的一題多填,簡化環節,簡便計算,計算過程形象化,發展估算能力;注重觀察,多求變化,知識活用;應用題學習中的全面感知,運用比較,補充練習,拼折練習,一題多變練習,一題多解,自編應用題等方法,達到舉一反三、以一貫十、逆向解題,培養學生思維的創新性。
2.數形結合、多向思維訓練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的源泉?!痹跀祵W教學中,數形結合、文字、材料等積極想象,發揮立體思維、逆向思維、發散思維、綜合思維、多向思維的優勢,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五、開展活動、展現創新
創新活動的基礎是實踐活動,實踐活動的開展狀況深刻地控制著創新思維。為此,在教學中必須千方百計,想方設法開展實踐活動,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只注重課堂教學而不注重實踐,不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得到發展,讓學生帶著知識、能力走向實踐活動,展現創新成功。
如: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到工廠、農村、商店等地進行參觀、訪問、寫出專題調查報告,提出改進意見和措施。開展實踐活動,既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好表現的心理特點,又給學生提供了探索的園地,構造了創新展現的搖籃,使學生自己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
總之,營造環境是舞臺,勇于質疑是動力,鼓勵求異是保障,思維訓練是措施,開展活動是求證。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能力,這五方面缺一不可。當然,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的方法遠不止這些,希望我們所有教師齊心協力,為將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的創新型人才而努力探索。
(責任編輯:李再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