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蘋果
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英語學習能力、學習效果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作業作為課程與教育的一種組織形式無疑也應緊跟時代步伐,脫去舊裝換上新顏。
一、傳統作業的形式及弊端
英語傳統作業主要為抄、練、背、默,課堂課外作業都是筆頭練習,昨天今天明天永遠如此。以書本為本,作業成了強制的活動和機械重復的訓練,形式內容單一。學習態度好、喜歡英語的學生還能耐心完成,不感興趣的、自覺性差的學生則完全應付了之。到底答案從何而來老師一概不知,是主動思考的結果還是參閱他人?會做題是不是也能說好、聽懂、看明、寫好英語呢?會讀書是否就善于和人相處?考得好是否就能正確看待西方文化?學習過程是辛苦被迫還是輕松樂學呢? 這些都是傳統作業的盲區。
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在于傳統作業討論的是知識與能力的關系,傳統教學把教學過程等同于知識的掌握過程,在這種教學觀指導下,作業成為鞏固、運用、檢查與評比知識的一個教學環節,造成了講與練,學與用的脫節。作業作為書寫的一種形式服務于評分和考試,成為社會、家長和教師監控學生的一種手段。教師與家長更多關注的是作業的管理功能和社會功能而不是作業的發展功能。教師不合理的作業觀和布置方式很大程度上還與教師的教學能力甚至教學態度有關。教師不能精講,講得不清楚不透徹就可能占用大量的課內時間,把作業轉移到課外占用學生自主活動時間,加大學生的負擔。
二、新課程標準要求
作業功能強調形成性和發展性;作業內容突出開放性和探究性;作業形式體現新穎性和多樣性;作業容量考慮量力性和差異性;作業評判重視過程性和激勵性。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和教育家加德納在他的《智能的結構》一書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他認為我們的每個孩子都具有九種智能,即語言智能、音樂智能、邏輯-數理智能、空間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和生命存在智能。由此我們應更全面地看待每個學生,深入挖掘他們的潛能。
三、根據新課程下的作業觀及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初中階段可實踐如下作業形式
1.動耳型 每天聽英語磁帶或光盤,或美國之音里的Special English半個小時。
2.動嘴型 預讀單詞;錄制課文朗讀到磁帶上;與同伴或小組成員編一個主題對話; 學唱一首英文歌曲;作值日報告并概述自己的情況。
3.用眼型 收看某個英語節目;觀看英語錄像;閱讀學生版英語時報。
4.動手型 制作卡片、海報、手抄報等;給同學或老師發一封電子郵件;寫英語日記 或周記。
5.整理型 收集一些廣告英語、名言諺語,歸納各類詞句等。
6.問卷調查型 如父母喜歡的食物飲料、班上學生的上學方式等。
7.問題型 將未弄懂的語法、未過關的詞組、句型反饋給老師。
四、采納新作業形式應注意的問題
1.作業應回歸課堂,教師應指出共同存在的問題,并以活動或競賽的形式檢查作業完成情況。
2.作業內容結合教學進程與節假日來定,做到目的明確。
3.不能全盤否定與拋棄傳統作業,適度的、必要的作業應該保留。
4.課內作業以熟練單詞、詞組、句型、語法為主,用以鞏固新知識。
(責任編輯:鄭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