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麗英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創新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內涵,是有利于開展創新活動的一種氛圍,是科技活動中產生的與整體價值準則相關的群體創新精神及其表現形式的總和。對學校而言,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加強學校創新文化建設,是落實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學生創新素質發展的有效載體和形成學校辦學特色的最佳途徑。為此,長沙理工大學子校確立了用創新文化立校的辦學理念。
一、 營造創新文化氛圍
環境文化是一種外顯的直觀的文化,它既是教學活動的場所與設施,又是陶冶師生情操的無言之師。依據創新文化建設理念,本校制定了相應的校訓、教風、學風、校風,并將其張貼在醒目位置。
1.校訓:知行合一,與時俱進。教育家陶行知認為“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學生所能得到的只是頭腦里貯藏一些未經消化的、不理解和不真實的知識而已”。他主張手腦雙全 :“人生兩個寶,雙手和大腦,用腦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腦,飯也吃不飽。手腦都會用,才是開天辟地的大好佬。”為此,本校確立了“知行合一,與時俱進”的校訓,旨在引導師生知行統一,想到做到,大膽創新,做一個與時俱進的人。
2.營造創新氛圍。為了強調手腦合一,學校校門口制作了兩面別具一格的師生手印墻,分別刻上了不同的小詩鼓勵師生和諧進取。學生墻刻的是《我是……》,內容為:“我是春雨滋潤的花蕾,我有盛開的希望;我是春風吹出的竹筍,我有拔節的希望;我是陽光照耀的幼苗,我有茁壯的希望;我是藍天起飛的雛鷹,我有翱翔的希望!”教師墻刻的是《師誓》,內容如下:“我愿是那溫暖的燭光,輕輕點亮你稚嫩的心房;我愿是那微笑的月亮,溫柔照耀你健康成長;我愿授你金色的鑰匙,引你進入科學的殿堂;我愿贈你強勁的翅膀,任你搏擊風雨,自由翱翔!”此外,將原來陳舊不堪的倉庫墻面改建成藍天白云下的長城文化墻,寫著:“愛校,榮校,共鑄理小教育長城”。去年新制作的校園科普畫廊則有利于擴大師生創新視野,增長他們的科學知識、環保意識、生命意識和創新欲望。
二、建設創新文化團隊
美國課程論專家泰勒說:“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的資源。”學校教育以人為本,最大限度地挖掘人的優勢,發揮人的潛能,建立高素質的創新團隊,是本校建設創新文化的成功經驗,也是本校打造優質教育品牌的關鍵所在。
1. 培養善教能研的教師
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關鍵需要有一支與時代同步發展的教師隊伍。而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首要的問題是教師要具備現代教育科學觀念,具備改革和創新意識,擁有創新的勇氣。故“做教師的人,必須天天學習,天天進行再教育”。通過學歷提高、普通話培訓、校本研訓活動,本校教師創新素質提升較快。26個在編教師全部參加了湖南省信息技術高級培訓,50歲以下的教師都通過了信息技術高級測試,人人會使用多媒體教學,大部分會制作課件。所有教師自覺投身新課程改革實驗,70%的教師參與了各級教改課題研究并獲得好成績。他們中涌現出了湖南省特級教師、市小學英語骨干教師、市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市小學數學優秀教師,區小學數學和英語學科帶頭人等。近年來,教師參加教學競賽獲省市區獎近200人次,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約80人次,公開出版發行上新教材示范課多節,主編或參編教輔書、教育著作20多本,在科技創新教育方面獲獎41人次。學校7次面向市區舉辦專題教研開放活動,受到好評。
2. 利用家長的人才優勢
本校是高校子校,家長文化素質高,藏龍臥虎,是地方學校不可比擬的一大人力資源優勢。我們運用這一優勢,發動他們協助本校辦學。例如成立“大手牽小手少年科技園”,讓大學教師配合學校指導自己的孩子搞發明創造、科技制作;把相關大學教師請到學校為孩子們傳授無線電工程知識、電腦編程技巧、網絡設計知識,為教師傳授圖書電腦管理知識,為學校設計校園文化墻等。
3.發掘學生的創新潛能
本校學生大部分生長在高校,從小耳聞目睹的大都是讀書聲、讀書人,長期受這樣的環境熏陶,他們思想單純,聰明好學,知識面廣,創新能力強,是地方學校難以具備的又一優勢。根據這一特點,我們要求教師牢記陶行知一句名言:“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教學時注意做到“三自”:①開放課堂教學,還學生自由;②加強學法指導,教學生自學;③鼓勵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創新機會,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
三、 開展創新文化活動
培養學生創造品質和科學人文素質離不開學生動手、動腦的實踐活動。課余時間本校組織了豐富多彩的創新教育活動,如校園科技節、小發明活動、素質教育訓練營、校園藝術節、運動會、春游、秋游等,有效培養了學生的科學人文素質。
⒈小發明活動
小發明活動是通過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踐,在科學技術范疇里首創前所未有的事物和方法,或者發現新的現象和規律實現創造目標。它有助于提升學生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使學生的創造才智得到更大程度的發揮。小發明活動只要求有創造興趣和能力的學生參加。本校林國昌同學創造了“新鮮水果儲存袋的構想”,學生陳熙利用等分原理發明了“手表指南針”和神機妙算卡,學生李奕帆發明了“兩用鋁箔驗電器”,賀明遠同學發現和探索了拱橋的秘密,均獲全國級獎勵。提出創意構想的還有棋盤地板、變溫水盆等。
⒉校園科技節活動
本校一年一次的校園科技節活動是學校所有精神的濃縮,是對學校師生綜合素質展示和檢閱。活動要求全體學生參與,內容很豐富,有科學小論文、小制作、科技攝影比賽、科幻畫、變廢為寶服裝秀、頭腦風暴、四驅車拼裝比賽、科學知識競賽等,為孩子們提供了展示聰明才智的機會,培養了孩子們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創新品質。
四、形成創新教育品牌
在多年的創新文化建設實踐中,本校率先在湖南省中小學使用計算機管理圖書,是首批湖南省中小學圖書館室建設先進單位;是最早的長沙市小學生計算機競賽團體冠軍;是全國引探教學法實驗先進單位,中國發明協會中小學創造教育分會實驗基地,全國作文教學研究會實驗基地,全國美術教育先進單位,湖南省教師專業化建設重點課題實驗學校,湖南省小學數學資源網建設課題實驗學校,湖南省教育工會芙蓉標兵崗,長沙市少先隊紅旗大隊,天心區示范性學校,天心區教育教學先進單位等。
學生全面發展出英才。本校每次參加天心區教育局各科調研考試的成績都名列前茅,畢業生合格率100%,名校錄取率達60%以上。據跟蹤調查,本校小學畢業生到中學參加高考,重本上線率約60%以上,二本上線率約90%以上,近幾年有7個原我校學生金榜高中清華、北大。近三年,學生參加各科課外競賽,獲各級獎勵約690人次 ,其中小制作、小發明、小論文等科技創新發明類獲獎達150次。
(責任編輯:賈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