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歷史悠久,古典文學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從《詩經》《楚辭》、漢賦到唐詩、宋詞、元曲,再到明清的小說,群星璀璨,光彩照人。作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文化寶庫和人們的精神家園,其經典篇章和名句不但頻頻出現在當今的小說、散文和詩歌中,而且在近幾年的高考作文中,古典文學的光芒更是俯拾皆是,熠熠生輝。總體來看,考生在高考作文中對古典文學的運用可以有四種方式。
一、借用古詩文為文章增色添彩
古詩文或清新秀麗、典范文雅,或富含哲理、意蘊豐厚。寫作中或明引,或暗用,既有助于豐富文章內容,表現自己的觀點,又可使文章詩意盎然,文采飛揚。而對于考場作文,則能很好地展示考生的文化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閱卷老師自然會給予好評,請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推云路,隱霞土,越東海,我歸來了,看著那春風十里、煙花三月的家鄉終于悟出:人生的意義在于珍惜有花相伴的日子,“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在于珍惜生命中如花綻放的每一天,“生如夏花之絢爛”。待到“花謝花飛飛滿天”,果真有后生癡問:夢里花落知多少?便可以拈花,作微笑狀了。(2008年中考優秀作文《寫給昨天的“我”的一封信》)
再看下面的一段文字:
這就是幸福,一種樂觀豁達的胸懷,一種左右逢源的人生佳境!
擁有了這種胸懷,心靈猶如有了源頭活水,時時滋潤靈動的眼睛,去發現幸福,發現美,欣賞美:姹紫嫣紅、草長鶯飛是美;大漠孤煙、長河落日是美。荷敗菊謝就大煞風景了嗎?為什么不用心去品味“留得殘荷聽雨聲”“菊殘猶有傲霜枝”的優美意境呢?在城市,有霓裳倩影車水馬龍高樓大廈的繁華熱鬧;在鄉村,有小橋流水麥浪滾滾蛙聲一片的淳樸寧靜。這就是樂觀,這就是幸福。(2008年中考優秀作文《幸福原來就是一種樂觀的態度》)
這兩段文字語言簡潔灑脫,鮮活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古詩文中的優美的語句,信手拈來,點綴其間,恰到好處地融入文章中。用來表現自己的思想感情,流暢自然,與自己的表達渾然一體,毫不牽強造作。
ecec880bf76f2ff2315a1bd96e40d0de0bd3c12d1dde1f6e2cb5fd6eb20c1d63 從這些流光溢彩、詩意靈動的語言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恰當地引用和化用古典詩詞,既能使文章顯得典雅蘊藉,富有文學情趣,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打動讀者的心靈,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能很好地承載文章的情感和義理,使文章的文化品質和審美趣味得到提升,散發出濃濃的書卷氣息和文化味道,擁有一種令人咀嚼不盡的詩意美,將文章幻化出詩意盎然、底蘊充實、文采斐然的個性品質。
二、選取古文學中有關人物故事作材料,彰顯主旨,豐富內涵
經過千百年積淀的古典文學是個寶庫,那一篇篇美輪美奐的文字,那一個個鮮活亮麗的人物,那一段段生動感人的故事,作為寫作的源頭活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歷屆中、高考作文中,莊子、屈原、陶潛、司馬遷、李白、蘇軾、辛棄疾……這些古代名賢的身影隨處可見,事跡不斷傳揚。有些名篇中的文字更是被考生鐘愛不已,用了又用,古典文學對考生的深遠影響可見一斑。
我們來看下邊這段文字:
古往今來,多少風流人物在逆境中堅守自我,終成大器。“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圣賢發憤之所為作也。”如此愁苦而悲憤的遭遇成就的是他們熠熠生輝的選擇。
這是2008年中考優秀作文《寫給昨天的“我”的一封信》中的一段文字,其中引用了《報任安書》中的精彩段落,來表現“逆境造就人才”的觀點,表達自己要告別昨日懦弱、重塑堅強自我的決心。這樣的引用既彰顯了文章的主旨,又豐富了作品的內涵。
當然,對古典文學資料的運用,既要廣積累,又要求新求變。有些材料,只要經過認真分析,就能另立新意,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四川省的一篇高考優秀作文《風雨彩虹》以“意念”“信心”立意:“這些人,用他們的意念和信心,重塑了嶄新的靈魂。”江蘇省的一篇高考優秀作文《穩中求勝》則以“沉穩從難而來”立意:“沒有經歷磨難,便無法形成沉穩的性格。”而湖南省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則以“選擇”立意:“無愧于天,無悔于心。”“以抗爭世之不公,表達對真理的膜拜,對文明的追求。”在歷年中、高考作文中,像莊子、屈原、李白、司馬遷、蘇軾、辛棄疾等人的詩文及典故之所以常用常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考生能夠靈活地“一料多用”。
另外,在應用中將那些看起來并不怎么起眼的材料,變換敘述方式,轉換一下角度并稍加點染,也能化腐朽為神奇。上海的一篇高考滿分作文《何處散發弄扁舟》的開頭:“‘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一卷,一舟,一壺冷酒,一位高高瘦瘦的文人。朦朧中,詩仙李白吟著詩,在歷史深處向我回眸淺笑。一葉扁舟,悠悠地駛向歷史深處文學的長河……”文中考生援引李白詩《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的末尾兩句,并通過合理想象,將詩句描繪成一個畫面,猶如電影里的特寫鏡頭,由近及遠,把讀者的思緒帶入李白的詩境,走進了深邃的歷史時空。
三、文言白話交融互滲,亦莊亦諧,別有風味
文言文中有不少詞語具有很強的生命力,至今還保留在現代書面語中。適當地使用這些文言詞語,會形成一種特殊的表達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例如下面兩段高考優秀作文: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項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張繼,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個,是既沒有權利去工作也沒有福氣去睡眠的一個…… (《不朽的失眠》)
赤兔馬嘆曰:“公言差矣。呂布此人最是無信,為榮華而殺丁原,為美色而刺董卓,投劉備而奪其徐州,結袁術而斬其婚使。‘人無信不立’,與此等無誠信之人齊名,實為吾平生之大恥!后吾歸于曹操,其手下雖猛將如云,卻無人可稱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后曹操將吾贈予關將軍;吾曾于虎牢關前見其武勇,白門樓上見其恩義,仰慕已久。關將軍見吾亦大喜,拜謝曹操。操問何故如此,關將軍答曰:‘吾知此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長下落,可一日而得見矣。’其人誠信如此。常言道:‘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質高。’吾敢不以死相報乎?”(《赤兔之死》)
這兩段文字把文言詞語與現代漢語恰到好處地結合在一起,或幽默詼諧或莊重典雅,產生了一種亦莊亦諧的表達效果,令人賞心悅目。
不過,使用文言詞語要注意恰當、協調,不要弄得不明不白,不倫不類。否則會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四、改寫、故事新編,從現代人的角度解讀古人
故事新編就是以歷史文學和神話傳說等為題材點染成篇的小說。它是在準確把握話題題意的基礎上,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聯想,將思維的觸角延伸到名著、歷史、傳說中,以一個全新的視角,對其中的情節、人物予以加工、演繹和包裝,即進行再創作,從而對話題的內涵作出獨特而傳神的詮釋,反映社會現實生活。它翻新了花樣,創出了新意,使文章顯得底蘊豐厚,幽默風趣,神思飛揚,令人耳目一新。在百花齊放的高考作文中,“故事新編”這一類作文往往惹人注目。
如2003年高考滿分作文《寶釵鳴冤》以故事新編的形式,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角度,借薛寶釵的口吻,夾敘夾議,從自己所處的復雜環境、從小所受的教育、一個女子對愛情的美好追求等方面寫出了她所受的冤屈,言作品人物之所未言,道出了世人用有色的眼鏡看人的局限,很好地闡述了不要以感情的親疏遠近來看人的道理,角度巧妙,材料翔實,很有說服力。這篇文章啟發我們,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的內容往往博大精深,里面有許多豐富的礦藏,只要我們認真閱讀,注意積累,對書中某些內容爛熟于心,不管考題如何千變萬化,往往能找到一個合適的角度切入,寫出一篇內容充實、觀點新穎、發掘深刻的好文章來。
文采勝花,才情似水。在古典文學的瀲滟水波中,我們自可盡情暢游,當你從中萃取精華、裰合成文時,自然會體會到那份“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的愜意,自然會感受到有著千年積淀的古典文學的美麗。讓我們對古典文學這座寶庫善加利用吧,讓古典文學在我們的寫作之路上再放光芒!
(作者單位:河北省唐山市樂亭縣毛莊鎮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