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民主參與學校管理對建設現代學校無疑大有裨益,但現實中教師參與學校民主管理的狀況不容樂觀,考察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一是教師民主參與還沒有走上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很多地區和學校尚未能結合各自實際,明確教師參與范圍,設定參與程序和途徑。二是一些學校領導在自身素質、民主意識等方面存在問題,或存統治心理,或存權威危機心理,或存狹隘的自尊心理。三是由于教師自身素質方面的原因使得參與水平不高,參與效果不理想。基于以上的認識,筆者認為,在教師民主參與學校管理的工作中應注意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轉變管理觀念,保障教師基本權利
筆者理解,保障教師“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的實現,是推進依法治校,建設和諧校園的必然要求,是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擴大教師參與學校事務的必然結果。要實現教師對校長負責制的監督,教師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沒有教師對學校決策和管理工作的知情,就談不上參與;沒有知情,教師也無從表達;而沒有充分自由的表達,所謂的知情權和參與權都是虛的,最終監督權也無法實現。所以作為校長,首先要轉變自己的觀念,一定不能把校長當做“官”來做。學校管理要以教師為本,尊重教師、依靠教師、服務教師,形成將教師參與視為目的而非手段的觀念。
二、健全組織形式,規范教師參與程序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第30條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通過以教師為主體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組織形式,保障教職工參與民主管理和監督。”作為校長,我充分尊重、信任廣大教職員工,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作風,積極調動廣大教職工的參與熱情,充分調動他們參政議政的積極性,鼓勵和引導教職工參與學校管理工作。學校開辟了校務公開欄,事先公布重大規章制度的草案及實施細則,提高工作透明度。學校定期召開教代會,通過教代會完善、修改、確立事前已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充分協商過了的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這些程序的實施,使得學校的每一項規章制度的出臺都經過了管理者的充分加工和消化,成為教師公認的行為規范和競爭的起跑線與終點線。事實上,我校近幾年先后出臺的學校改革的重大政策和方案等都經過了充分的民主協商和合法的程序,不是領導的“一廂情愿”,而是領導和教師的“兩情相悅”。
三、完善溝通渠道,夯實教師參與基礎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學校組織結構向扁平化、網絡化發展肯定是一種趨勢。在扁平化組織中,每個班組和個人都是整個組64G+WrKg5L+1waFL9DS1ew==織網絡的一個節點,它們獨立平行。信息的傳遞傾向于“全通道式”,有利于教師及時獲取學校信息,為他們的參與提供信息基礎。近年來我校實行校務公開,設立校長電話、校長信箱,可以說是這方面工作的有益嘗試。另外,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學校在網上設立“校園360度”和“教育博客”,學校成員全方位地討論和參與學校事務,自覺成為學校的主人。
四、引導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參與能力
教師參與學校事務可以調動教師的積極性,提高學校管理的效率,但這種參與需要有足夠的知識和信息作為基礎。為此,學校應該引導教師不斷更新知識和信息,以便更有效地參與學校事務。我們著力引導教師進行系統思考,明確提出“學校是教師與學生共同生活、共同成長的地方”,引導教師深刻理解自己的專業成長和學校發展之間的關系,提高教師對學校的歸屬感,也提高了教師以主人的姿態參與學校學校管理、監督學校事務的積極性。
另外,作為江蘇省行知實驗小學,我校一直在踐行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教誨,努力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工作環境,不但在工作上給教師足夠的人格尊重,也在生活等多方面給予盡可能多的關心與幫助。凡在我校工作的教師,都切實感覺到學校良好的人文環境。工作之外,大家不用花費更多的“心思”去搞人事關系,同事之間以誠相待,互相不存芥蒂。應該說,這種寬松的人文環境對教師開誠布公地積極參與學校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熟市支塘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朱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