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衛
創業教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被賦予了與學術教育、職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21世紀的大學生都應具備“三本教育護照”:一本是學術性的學歷證書,一本是職業性的職業資格證書,第三本是證明一個人的事業心和開拓能力的創業教育證書。有關專家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在現代社會,一個人如果缺乏創業知識和技能,學術和職業方面的能力就不能發揮,甚至變得沒有意義?!眲摌I教育已成為國際現代教育發展和改革的必然趨勢。高職教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積極開展創業教育。本文就高職教育特色和開展創業教育的緊迫性、做法等談點粗淺的認識。
一、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緊迫性
目前,在我國開展創業教育已受到黨和政府的高度關注及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的廣泛認可。但因起步晚,認識不到位,總體情況并不樂觀。日前,一項有關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披露:我國大學生的自主創業率僅為1.94%,與發達國家20%左右的大學生創業率相比,仍有相當大的差距。但大學生創業率低,并不能簡單歸咎為大學生創業意識薄弱,高校的創業教育嚴重滯后才是問題的癥結所在。調查發現,有12.54%的學生認為自己學校幾乎沒有任何創業教育,有8.07%的學生不了解自己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情況,高達39.56%的學生認為自己學校的創業教育“很一般”,只有12.23%的學生認為自己學校的創業教育還不錯。數字表明,學校在創業教育方面遠沒有跟上時代的要求和社會的需要。調查還發現,盡管創業大學生的百分比連2%都不到,但是有60.85%的大學生認為有機會就要創業,有14.37%的大學生認定自己一定要創業。創業的大學生比例較前兩年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說明創業的想法正在大學生中逐漸得到認可。有關人士認為,鼓勵大學生創業,營造大學生創業氛圍的意義,并不是要在短期內就看到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的成效,但創業教育無疑起到了播撒創業種子的作用。事實證明,在高校普遍開展創業教育已是刻不容緩。
二、高職院校如何有效開展創業教育
進入新世紀,高等職業教育得到快速發展,已占據整個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為適應我國建設創新型國家的要,高職院校要不失時機抓住機遇積極開展創業教育。
1.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創業教育是21世紀教育的全新理念和價值觀,這種新的價值觀反映到高等教育領就域,必然促使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模式上做出新的探索與改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高等教育的變革與發展》的文件指出,在“學位=工資”這個公式不再成立的時候,人們希望高等教育的畢業生不僅是求職者,而且是成功的企業家和工作崗位的創造者。首先,創業教育要求教育工作者在辦學理念上必須尊重人格自由,尊重個性發展,激發學生的潛能;在教育目標上突出創業技能和創業精神的培養;在教育摸式上注重產教結合。其次,創業教育要求受教育者要主動從傳統的、封閉的、死記硬背的、應試的教育體制中掙脫出來,摒棄等、靠、要的被動就業觀念,樹立責任意識,弘揚企業家精神,真正成為創業教育的主體和參與者。再次,轉變社會教育理念。傳統的教育觀念重知識輕技能,認為大學生畢業后理所當然進機關(做公務員)、進大公司、大企業(做白領)、考研、出國,結果導致學生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更缺乏創業的膽識和能力。同時,社會和家庭缺乏對孩子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的培養教育,致使一些學生高不成低不就,成為“啃老族”。只有全社會齊心協力共同營造濃郁的創業教育氛圍,才能使現有的以就業教育為培養目標的單一教育模式迅速轉變為以創業教育為主要培養目標、就業與創業相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
2.積極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對于創業教育起步較晚的高職院校來說,積極借鑒國內外已有的成功經驗,避免在研究、探索過程中出現不必要的重復和彎路是非常有益的。美國是世界上較早開展創業教育的國家,其創業教育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得以迅速發展,至今已形成一個完整的社會體系和教育研究體系,具有自己的特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美國,已有1600多所高校開設了2200余門創業課程。據統計,美國表現最優秀的上市公司與高新技術企業老板有86%接受過創業教育。英國、法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以及印度、泰國等發展中國家,普遍在職業教育領域開設了創業課程。中國的創業教育起步于20世紀末,距今時間較短。1997年,由清華大學發起的“挑戰杯創業計劃大賽”在全國學聯、共青團中央、教育部等機構的支持和配合下,逐漸發展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商業計劃大賽,創業教育也迅速在全國高校中展開。1999年1月,國務院批轉的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了要“加強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業教育,鼓勵他們自主創辦高新技術企業”。從此,高校創業教育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為適應創新創造的時代要求,滿足青年創業就業的現實需要,共青團中央、全國青聯與國際勞工組織合作,自2005年8月起在中國大學中開展KAB(know about business)創業教育(中國)項目。以上活動的開展積累了一些值得推廣的經驗,高職院校應在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消化吸收并創新發展,共同推動我國創業教育的良性發展。
3.立足高職教育特色,開展創業教育
要立足高職教育特色開展創業教育。
(1)高職教育是與普通高等教育性質不同的另一類型的高等教育,這是高職教育的特色之一,它的本質特征不是“學科本位”,而是“能力本位”,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級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它更注重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的培養。
(2)高職教育特色之二是地方性和行業性。地方性與行業性是發展高職教育的出發點和立足點。要根據當地社會經濟發展要求,對職業教育的布局、規模、辦學形式、專業設置等進行統籌規劃,以服務地方經濟并推動學校發展,求得互利雙贏的效果。山東商務職業學院是一所以現代商務、食品科技和現代制造業教育為主的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其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山東省煙臺糧食學校, 2006年2月5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山東商務職業學院正式成立 。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地處沿海開放的前沿——煙臺高新技術開發區,北與大連,東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南與青島毗鄰。獨有的地理優勢和發達的經濟為學院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2007年以來,學院根據煙臺經濟快速發展和更加開放的需要,相繼增設了商務日語、應用韓語、商務經紀與代理、連鎖經營與管理、物流管理等新專業。高職教育本身明顯的區域和行業特色為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有利條件。截至今年7月初,學院總就業率達到98.10%。
(3)高職院校在產學研結合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特別是在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展新興產業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這也為開展創業教育并探索畢業生自主創業提供了先天條件??傊?高職教育與創業教育無論在產學合作(又稱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上,還是在以能力為中心的素質教育及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上,都有著高度一致性,應以此為切入點開展創業教育,增強實效性。
4.完善課程設置,優化知識結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創業知識和創業技能是學生創業的必備武器。針對目高校創業教育普遍不理想、學生創業知識貧乏的實際情況,要對所有在校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創業教育,為他們自主創業或在工作崗位上進行機會型創業做好準備。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進行創業教育的重要措施。因此,高職院校要以“厚基礎、寬專業、重實踐”為指導思想,在原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課程設置,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在開課形式上可根據系部或專業不同采取必修、選修或講座,也可采取跨專業、跨系部學習的靈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
5.拓寬實踐渠道,提高實戰能力
創業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而創業品質和創業能力的培養關鍵在實踐。學校要千方百計拓寬實踐渠道,為學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和環境,使學生在實踐中磨練意志,鍛煉能力,提高技能,摔打成長。山東商務職業學院的主要做法有:
(1)積極開展社會實踐(寒暑期)大賽、大學生創業大賽、大學生求職大賽等活動,激發和提高學生參與社會實踐,了解社會,服務社會,鍛煉自我的積極性。
(2)邀請成功創業的畢業生回母校做創業經驗交流報告,以砥礪學生創業的雄心和意志。
(3)聘請有關單位的業務主管或部門經理做專業學術報告和知識講座,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
(4)實訓課進現場。如經濟管理系將連鎖專業的實訓課搬進世界零售巨頭沃爾瑪(煙臺)商場,讓學生實地參觀考察,聆聽商場經理的經營管理之道,可謂別開生面、事半功倍。
(5)完善實踐性教學設施。學院建有3萬多平方米的實驗實訓中心,包括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糧油質量檢測中心和制粉工藝實訓中心兩個現代化實訓基地,設有隸屬國家糧食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的12個技能鑒定站,建有高標準的專業實驗室、實訓室79個。
(6)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學院借助行業辦學優勢,與業務部門建立了密切的合作關系,建有200多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聘請了100多名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兼職教師。
總之,創業教育利國利民,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已是大勢所趨。高職院校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立足高職教育特色,扎實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
(作者單位:山東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