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勇
為提高教學質量,改進教學方法,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我們對《機械制圖》課堂教學進行了教育實驗,結果充分顯示,現代教育技術相對于傳統教育模式有極大的優越性。
筆者認為,將現代教育技術應用到《機械制圖》教學中,能體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優勢。
一、激發、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現代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學技術和手段日益豐富和多樣化,為趣味教學開辟了新天地。通過運用文字、圖形、動畫、聲音、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使知識信息容量增大,內容充實形象,更具有吸引力,使原本枯燥無味的《機械制圖》的教學內容,生動活潑起來。同時,克服了傳統教學知識結構的線性缺陷,使信息呈現多樣化,將教學內容中涉及的事物、現象、過程全部呈現于課堂上,讓學生通過事物的再現、發展和變化去獲取知識和抽象的理論概念,為學生提供了多種認知路徑。
二、有效地把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
《機械制圖》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專業課,用傳統的一支粉筆統天下的教學模式,學生難以理解,老師也不容易講解。例如:在“相貫線”這一節的教學中,內容很抽象,用掛圖和黑板上的圖講解相貫線的形狀,學生很難理解,大部分學生會感到理解困難,從而失去學習機械制圖的興趣和信心。如果我們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再用制圖軟件繪制相應的立體圖,由于電腦中的三維圖形可以任意的變換角度,這樣學生就能從各個角度來觀察相貫線的形狀,學生感到很新奇,增強了學生學習觀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課堂上對相貫線產生很深的感性認識,并對一些復雜概念和抽象圖形也能輕松理解。另外在識讀裝配圖一節,有的學生對某些復雜零件的感性認識不強,難以想象出零件的結構形式以及與其他零件的裝配關系。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可以采取電腦演示組裝過程的方法,先將各個零件的結構形狀展示給學生,在熟悉了各個零件的形狀之后,再演示各個零件組裝的過程。演示過程中,給學生逐一講解零件的用途和設計原理,這樣既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又不受場地、環境的影響,同時能增強學生的識圖能力。
三、可提供替代經驗,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提倡主體教育,是當前教育改革的趨勢。采用現代教學手段,尤其是多媒體教學,可以把視聽功能與計算機主動交互功能有機結合起來,呈現的教學內容接近于客觀事物本身,具體、生動、形象地直接刺激學生的感官。例如:學生們對立體圖的感官認識比三視圖要好的多,我們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用計算機向學生展示一些物體的立體圖,這樣學生對物體的形狀有個感性的認識,從而逐步鍛煉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如果我們用實物模型進行教學,雖然也能達到這一目的,但是需要較多的教學工具和經費。
四、可更好地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
職業學校的學生進校時參差不齊,每個學生的生活環境、經驗水平、知識能力與思維方式也不同,在接受與理解教學內容上存在著必然的差異。傳統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全體學生使用一個標準,一種模式,很難實現因材施教的原則。這一方面抑制學生的智力發展,另一方面使基礎較差的學生感到學習吃力,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和要求。采用多媒體教學,可有效地對教學信息進行組織管理,使教學內容設計一系列相關的問題,形成問題組塊并使問題組塊合理有序、循序漸進、簡難交替,使不同基礎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模塊進行學習探討,有助于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充分發揮人的潛能,不同資質的學生都能得到發展,使學生對專業課都能產生一定的學習熱情,充分體現出因材施教的原則。
五、可使創新教育與傳授知識有機結合
創新教育要求教師創新的教,學生創新的學,從而營造一個有利于創新能力培養的良好的、民主的、和諧的教學環境。在編制課件時,教師應注意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獨立自主地獲得知識的同時,還要教給學生創造的規律。培養學生發現、獲取知識的能力,重視創造個性的養成。在作物體的三視圖的一節中,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作圖的過程,讓同學在看作圖的過程中自己總結作圖步驟和思考為什么這樣做,留一些讓學生自己發揮的機會,啟發學生去感知,思考和應用。
現代教育技術的出現解決了傳統教學方式難以解決的問題,使老師更容易教,學生更容易學,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是值得推廣的教學方法。
(作者單位:山東省淄博市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