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革命時期,中共在斗爭實踐中認識到中國革命面臨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認識到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明確了革命統一戰線應聯合的對象。認識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明確提出統一戰線中的策略方針,提出了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問題。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大革命統一戰線
【中圖分類號】D2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1-0025-02
統一戰線是無產階級革命的一個重要的策略思想,是中國革命的一大法寶。中國共產黨歷來十分重視革命統一戰線。本文就第一次大革命時期中共對統一戰線的認識和實踐作一探討。
一、這一時期,中共認識到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
中共成立之初,曾在一段時間內對其他黨派采取斗爭和排斥的態度,“不同其他黨派建立任何相互關系”①,黨的中心任務是加強領導工人的運動。隨著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以及黨在斗爭實踐中認識的提高,黨對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逐步有了清楚的認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特別是華盛頓會議后,美、英、日帝國主義支持其代理人——中國的封建軍閥展開了爭奪中國的長期混戰,給中國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災難。中共認識到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是中國革命的主要敵人。中國革命的任務是: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使中華民族完全獨立。在此基礎上,初步認識到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壓迫的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基本動力,民族資產階級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少數民族地區是革命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斗爭實踐中,逐步認識到各階級聯合斗爭的重要性,“因為這種聯合戰爭,是解放我們中國人受列強和軍閥兩重壓迫的戰爭,是中國目前必要的不可避免的戰爭”,① 特別是“二七”慘案之后,中共總結經驗教訓,更加清醒地認識到中國革命面臨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必須有廣泛的同盟軍,建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因此,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黨的“三大”經過分析討論,作出了國共合作的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幫助孫中山改組國民黨為民主革命聯盟。同時,中共還通過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進一步明確了革命統一戰線應聯合的對象。
概括來說,這一時期中共對革命統一戰線重要性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點:(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于敵人力量的強大和無產階級力量的弱小,所以,黨在領導無產階級進行革命的過程中,必須建立和保持聯合一切革命力量的統一戰線。即使在統一戰線中存在著爭奪領導權的斗爭,無產階級也不放棄統一戰線,即使在國民黨反動派叛變革命后,“黨也明白以后還是要與國民黨聯合”的,當然這種聯合是有條件的。①(2)通過分析各階級對革命的態度,認識到建立聯合各階級的革命統一戰線是必要的。黨的歷次重要會議以及黨的許多領導人寫的文章,對中國社會各階級進行了分析,辨明了中國革命的敵人和朋友,指出無產階級要團結占全國人口絕大多數的一切半無產階級(主要是貧農)、小資產階級(主要是中農),爭取中產階級(主要是民族資產階級)的左翼,以打倒帝國主義、軍閥、官僚地主買辦階級以及中產階級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階級的聯合統治。②
二、認識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提出要建立鞏固工農聯盟
工農聯盟是革命統一戰線的基礎。在領導革命斗爭的實踐中,中共逐步認識到農民問題的重要性,提出農民是國民革命的最有力的動力,黨必須重視農民運動,注意在農民中宣傳反帝反軍閥的主張。①黨的“四大”明確提出了工農聯盟問題,指出如果沒有農民這個天然的同盟者,中國共產黨與工人階級要取得革命的領導地位以及革命的成功,都是不可能的。①為真正實現工農聯盟,黨提出了許多解決農民問題的主張,1925年10月更加明確提出要解決農民土地問題,“應當沒收大地主、軍閥、官僚、廟宇的田地交給農民?!雹偃绻r民得不到土地,他們就不會成為固革命統一戰線。黨在北伐戰爭中的政綱“必須以解決農民問題為主干”①。
雖然在上述幾方面指出了工農聯盟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當時黨的工作重點是放在城市方面,同時黨的主要領導人陳獨秀又強調農民“保守、散漫”,“難以加入革命運動”,所以,當時真正以主要精力領導農民運動的只有以毛澤東、彭湃為代表的一小部分同志。他們舉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培養農運骨干,并且注意調查研究,總結實踐經驗,從理論的高度闡明了農民問題的重要性:(1)指出“農民問題乃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農村封建階級,是帝國主義與軍閥勢力之唯一堅實的基礎,如果沒有“農民從鄉村中奮起打倒宗法封建地主階級之特權,則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不會根本倒塌”。因此,要求大批共產黨員深入到農民群眾中去做艱苦細致的工作,把農民組織起來,“引導他們與城市的工人、學生、中小商人合作,建立起聯合戰線,”投入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斗爭。③(2)運用馬克思主義階級分析方法,科學而明確地指出:“農民中有富農、中農、貧農三種。”富農人數很少,對革命運動“他們的態度始終是消極的”,其右翼“頗有跑向反革命地位的傾向”。中農約占農村人口中的20%,在革命準備時期,其態度是游移的,但是到革命高漲時,他們的中下層可以參加革命,上層為革命大潮所裹挾,也只得附和革命,我們黨應當團結他們。貧農占鄉村人口70%,是打倒封建勢力的先鋒。他們最聽黨的領導,黨應當依靠他們鬧革命。②這些進一步說明了在統一戰線中應當遵循的階級路線,說明了依靠貧農、團結中農進行革命斗爭的極端重要性。(3)深刻指出農民問題實質上是一個貧農問題,貧農問題實質上是一個土地問題。解決貧農的土地問題,已經不是宣傳的問題,而是要立即實行的問題了。國民革命需要一個大的農村變動,這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擁護這個變動,否則他就站到反革命立場上去了。④這些論述,不僅指出了無產階級領導農民斗爭的重要性,而且指出了應當如何領導這一斗爭,從而解決了無產階級領導權的問題。
三、明確提出統一戰線中的策略方針
在準備實行國共合作時,中共就明確規定:“我們加入國民黨,但仍舊保存我們的組織,并須努力從各工人團體中,從國民黨左派中吸收真有階級覺悟的革命分子,漸漸擴大我們的組織?!雹?/p>
國共合作以后,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和階級斗爭的深入,國民黨的兩派分化日趨明顯。中共認識到“所謂國民黨左右派之爭,其實是我們和國民黨右派之爭”。因此,確定我黨在國民黨內工作的方針是:“鞏固國民黨左翼和減殺右翼勢力?!雹?925年1月,黨的“四大”根據國民黨已經形成左、中、右三派的情況,確定了在國民黨中工作的政策?!霸谛麄魃蠎幪幏磳婇y和帝國主義,保護工農的利益,攻擊右派,阻止中派右傾”,“在思想上、組織上鞏固左派,擴大左派,打擊右派,使群眾與右派脫離關系?!雹偻?0月,中共又明確提出對國民黨的政策是“反對右派而與左派結合密切的聯盟,竭力贊助左派和右派斗爭”;實行這種策略的方法“便是到處擴大鞏固我們的黨”,“到處實行我們自己的思想斗爭和策略?!薄笆谷h接近無產階級、農民、知識分子的群眾”,“要在一切工人組織,農民協會及革命隊伍的知識階級團體里組織我們的支部和黨團?!币I導工人進行政治斗爭和經濟斗爭,努力于工會的發展及鞏固,繼續擴大工人自衛軍的組織。為發動農民起來革命,還向全國農民提出“耕地農有”的斗爭目標。①關于大革命時期中共在統一戰線中的策略,可以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1)鞏固和擴大左派勢力。就是要從思想上、組織上、軍事上擴大以孫中山為代表的國民黨左派勢力。在思想上要加強宣傳國民黨“一大”宣言中反帝反封建軍閥、要求民主的原則,使左派的思想鞏固不動搖。在組織上,全體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以個人名義加入國民黨,同時努力介紹革命分子進入國民黨,以增強左派勢力。在軍事上爭取讓左派領導人掌握軍權,同時要大力發展中共力量,發展工農力量,組織了一部分工人武裝和農民武裝,還掌握了一部分軍隊。認識到“我們的同志其實是這派的基本隊”①。還認識到“只有工人和農民的聯盟”才能鞏固革命統一戰線。(2)爭取和團結中派勢力,反對中派右傾。中間勢力由于其經濟地位的原因,對革命有矛盾的態度,動搖不定。因此,在革命中,要利用其具有一定革命性的一面,盡力爭取,同時要反對其階級妥協性?!安灰屗麄償_亂了我們的陣線”。(3)孤立和打擊右派勢力。國民黨右派勢力是大地主和大買辦階級的政治代表,是革命的對象。中共必須要爭取國民黨內的批評自由,利用各種機會批評右派與帝國主義妥協的錯誤,“削弱右派勢力”、“減殺右翼勢力”、“打擊右派”。
四、提出了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問題
國共合作前夕,中共指出“我們須努力站在國民黨中心地位”①。國共合作后,黨的“四大”又明確提出了只有無產階級才是民族革命的領導者。指出“工人階級要真能達到領導者的地位,督促其他階級前進,自身就須有強固的組織和獨立的工作”。還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有覺悟的“先鋒軍”和“領導者”。①
黨內許多同志對無產階級領導權問題作了論述。如毛澤東對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明確指出無產階級是革命的領導階級。劉少奇通過總結五四運動和革命斗爭的實踐經驗,指出,“工人階級在國民革命運動中,能領導一切民眾向帝國主義與軍閥進攻。”“在各種奮斗事實中,足以證明工人階級在國民革命中之領導地位是確鑿不移的”。⑤
為了實現黨對統一戰線的領導權,黨的歷次重要會議及黨內同志提出了許多措施。在組織上,要保持黨的獨立性,擴大黨的組織,要建立和擴大黨領導的各種群眾組織,只有我們自己有組織,有力量,才能領導民族革命。在思想上政治上,要大力宣傳反帝反封建的政治思想和階級斗爭的理論,以保證革命運動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在對待武裝的問題上,周恩來、毛澤東為代表的同志,提出要掌握革命武裝力量和武裝工農群眾。在實際工作中,提出我們黨要代表和保護工農群眾的利益,領導工人斗爭,要把政治斗爭與經濟斗爭結合起來,領導農民斗爭,要同解決農民土地問題結合起來。要促使國民黨保護工農利益,“假如國民黨有妨害工農利益的時候,則極力反對之?!雹?/p>
總之,在大革命時期,隨著革命斗爭形勢的發展,中共對于革命統一戰線的認識和實踐也在不斷深入和發展,為今后領導革命斗爭奠定了基礎。
注 釋
①中國共產黨歷次重要會議集(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6、11、26、31、36、39、44、45、51、52、58、59、85
②毛澤東.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③毛澤東.國民革命與農民運動
④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⑤劉少奇.劉少奇選集(上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