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競爭的加劇以及多元文化和價值沖突的加深,“心理健康”已成為一個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詞。與此同時,學生的心理健康及其教育問題也越來越受到來自學校、家庭和社會等方面的重視。大學生是一個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青年群體,其身心發展處在不斷完善的過程中,由于心理素質的差異,心理承受能力的不同,學生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大學生校園心理咨詢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1-0030-02
大學生是一種既不同于少年,又不被成年人所接受的“邊緣人”,在心理的發展上處于青年晚期,個性和氣質類型已基本形成并影響著個體適應新環境的能力。大學階段因為其與以往學習階段的各種差別,已經成為心理問題的高發期,能否保持健康心理不僅關系到學生大學四年的學習,更關系到他們在未來的發展。
一、我校心理咨詢機構的現狀
黑龍江科技學院大學生心理健康輔導中心,隸屬于黑龍江科技學院學生工作部。自成立以來,中心一直承擔著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為在校的學生提供心理測試和心理咨詢服務。
但是在校的大部分學生卻很少去進行咨詢,其原因是怕被別人誤解成精神上有病,或者被當作不正常人遭歧視。其實,所謂的心理咨詢就是通過受過專業訓練的咨詢師,以面談的方式,幫助來訪者更好地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更有效地解決成長上的煩惱或挫折,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成長,更為自主、積極地邁向自我實現。從而幫助當事人學會依靠自身的力量去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就是說,心理咨詢是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心理咨詢的內容一般是從效果出發,一次咨詢,以面談一個問題為宜。因此在咨詢前,當事人可“梳理”一下自己的問題,找出一個問題作為首選咨詢目標。通常以最迫切想解決的問題或最容易解決的問題作為第一次咨詢的問題。如果自己不能“梳理”問題,也可以在第一次咨詢時,同咨詢員一起探討,找出咨詢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二、解讀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大學生作為一個群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首先,它是高教育水平群體,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可能更加重視心理健康問題。但大學生的個性多樣,在遺傳素質、行為習慣、興趣愛好等方面各不相同,因而,所遇到的心理問題也有很大差異。其次,它也是高自我價值、高壓力群體。大學生的自我評價一般高于同齡的其他群體,如若評價不切實際,更易受挫,加之缺乏人生經歷和社會實踐經驗,遭遇困難也就很容易影響心理健康。同時,大學生承受著來自社會、家庭、學校各方面的期望,也可能造成心理壓力。再次,社會經濟的發展給大學生帶來了全新的影響。哈爾濱是一個兼有文化底蘊和經濟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高校的擴招等等,促使大學生們注重自我完善和能力培養,走向社會。同時,雙向選擇,出路堪憂,成才壓力導致超負荷運轉、人際關系緊張、家庭經濟因素等等,直接導致一些心理障礙的出現,這直接關系到學校是否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高素質人才。探詢原由,這可能與大學生既要承受大學學習的壓力,又要獨立應付自己的日常生活,還要肩負著把握和規劃自己未來等多重因素有關。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能保持對學習較濃厚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2.能保持正確的自我意識,接納自我。自我意識是人格的核心,指人對自己與周圍世界關系的認識和體驗。
3.能協調與控制情緒,保持良好的心境。心理健康者經常能保持愉快、自信、滿足的心情,善于從行動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穩定良好。
4.能保持和諧的人際關系,樂于交往。
5.能保持完整統一的人格品質。心理健康的最終目標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養健全人格。人格完整是指人格構成的氣質、能力、性格和理念、信念、人生觀等各方面平衡發展。
6.能保持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包括正確認識環境及處理個人和環境的關系。
7.心理行為符合年齡特征。一個人的心理行為經常嚴重地偏離自己的年齡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現。
四、校園心理咨詢機構的完善
校園心理咨詢機構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應充分發揮校園心理咨詢機構的作用。尤其是在哈爾濱這個現代化的城市,心理咨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咨詢機構。它可以幫助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沖突,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更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校園心理咨詢機構應在新生入校的同時進行心理健康普查,一方面為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奠定基礎,另一方面篩選、發現心理有障礙的學生,防患于未然。
要進行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把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在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要注重考慮學生的心理需求,激發學習的興趣,并深入挖掘知識內在的教育意義,并把人類歷史形成的知識、經驗、技能轉化為學生的思想觀點、人生價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其次,開設心理教育必修課,增強自我教育能力。系統學習心理、衛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生了解心理發展規律,掌握心理調節方法。第三,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氛圍。
每所學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師資人數有限,而且許多都是兼職。此外,許多心理有障礙的學生不愿意到咨詢室,致使不能及時得到幫助。為解決上述問題,首先,應由心理健康教育人員按照自愿原則,在學生中培訓心理教育骨干,一方面他們可以及時地發現心理有問題的學生,并將他們推薦給專業咨詢人員;另一方面他們可以利用自己的所學,直接給予一些同學幫助。其次,對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班主任,進行心理衛生知識教育,發揮他們與學生接觸比較多的特點,協助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做好學生的健康教育工作。再次,根據學生人數,設立專業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和專門咨詢機構,并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員的專業水平,完備咨詢結構的設施,使學生能得到及時有效地幫助和指導。
參考文獻
[1]王敏、劉國秋.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萊陽農學院學報,2002
[2]董秋安、黎仕偉、邱鴻鐘.中醫藥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健康心理學,1999
[3]王建中、樊富珉.北京市大學生心理衛生狀況調研[J].中國心理衛生,2002
[4]胡啟先、易法建、毛晉平等.當代大學生社會心理問題及其對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5]詹艷.蘇州地區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調查分析[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