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即在課堂上讓學生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以演講的方式向全班學生發布新近發生的國際國內重大時政事件,或社會關注的熱點、焦點問題,要求演講的學生簡單扼要地交代事件的背景情節,以及給我們什么啟示,或有什么影響和作用,并運用所學知識適當加以評述。
實行“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可以一舉多得。以下就開展這一活動的具體做法、好處以及應該注意的問題,結合實踐談談筆者自己的體會與認識。
一、開展“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的具體方法
1.開展時政要聞演講
讓學生上臺演講,是鍛煉學生膽識,培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引起全班學生共鳴,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指導學生收集時政要聞,包括國內國際的重大時事熱點,內容涉及政治、經濟、科技、軍事、體育等各個領域,也可以演講具有地方特色的內容,要求學生事先做好演講卡片,在內容相對全面的基礎上,突出重點。上臺演講,開展小組競賽,教師要作演講小結,肯定學生成績,指出不足。
2.辦好時政小報
在開展“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的基礎上,定期辦好時政小報是時政教育的一種有效形式。小報由學生自己選材、設計、剪輯、編排,自己動手張貼,在班級、學校里交流。開展這項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動腦、動手的能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鍛煉。
3.舉辦時政辯論賽
在開展“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和定期辦好時政小報的基礎上,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教材內容,有計劃地選擇國內外新近發生的重大事件、社會熱點問題,在期中或期末時組織學生開展辯論賽,讓學生在分析、推理、辯論中得到啟示。開展這項活動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受到教育,培養了學生交流與合作、表達與思辨的能力,又提高了思想政治課時政教育的效果。
4.課堂教學中理論知識與時政內容相互滲透
古人云:事實勝于雄辯。但在傳統政治教材中說理多于例證,而且有的理論枯燥,學生缺乏興趣,難以吸收。因此,教師要充分運用學生積累了大量的時政材料的優勢,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有針對性的時政材料來解釋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開展“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的積極作用
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個性發展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時政演講給學生搭建了一個展示自己才能、表達個性特長的舞臺。它在內容上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形式上不拘一格,大膽創新。將學生的需要、動機和興趣置于核心地位,為其個性充分發展提供了空間。由學生上臺當老師,使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表演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在與大家分享研究成果的過程中,讓學生產生一種內在的成就感,激發其學習的內在動力。另外,學生在研究時政的過程中也會碰到一些困難,感到知識的不足,從而自覺地產生一種對知識的渴求,提高學習的愿望,增強求知欲。
2.激發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創造性思維具有獨立性、求異性、連動性、多向性、跨越性和綜合性等特點。在初中階段,它往往以“設疑”、“聯想”等形式出現。學生在時政演講中會經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一過程既是暴露學生學習中的疑問、困難和障礙的過程,也是展示學生聰明才智、形成獨特個性與創新成果的過程。學生在時政演講過程中,會鍛煉自己的許多能力。如:在研究、準備階段,鍛煉了他們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在交流展示階段,則增強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組織協調能力、臨場應變能力等;在評價階段,又需要學生運用辯證思維的能力對演講的同學作出全面、客觀、公正的評價。這些過程能夠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潛能,激發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3.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協作精神
在思想政治課上開設“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沒有增加教學課時,融時政教育于政治課教學之中,既充實了課堂又活躍了氣氛,提高了課堂效率,體現了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這種形式一改傳統政治課堂上一本書,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弊端。在政治課前用5分鐘左右時間開展時政演講,形式新穎,課前明確一人主講,并準備查找資料,全班同學共同幫助提供信息和資料整理,這樣一人演講多人相助,全班受益、資源共享,既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了學生的集體參與意識,又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實效性。
4.教學互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在“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溝通、啟發、補充,形成了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師在與學生分享、理解中學習,促進專業發展。由于時政的內容很新,且涉及的面也很廣,這對于教師本身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當然,在活動中也要注意發揮好教師指導者的作用。如:對學生在研究準備階段出現的困難要給予幫助,對學生在演講過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知識或觀念上的錯誤,要及時點評,給予糾正和引導。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差異性,不能用同一種要求來衡量所有學生,要堅持以鼓勵為主,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
三、開展“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精心選例,大小結合
時政內容廣泛,政治、經濟、文體、科技無所不有,教師精心選例必須把握時政教育為課堂教學服務這一基本原則,必須根據課程的教學內容、學生的思想特點等選取恰當的時政素材。既要選社會熱點、重大實事,也要選貼近學生生活的小事。馬克思說:“重大新聞往往能喚起學生的使命感,能督促學生關心國家興衰;而挖掘學生身邊點滴小事,能讓他們有更多的發言權,學起來倍感輕松。”因此,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為例就能夠使學生有感而發,從而達到理論聯系實際的效果。
2.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投影、電視、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以簡潔、形象、直觀的特點給政治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再現時政事件,通過形象、生動的描述,跨越時空的深沉思考,能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3.時事演講必須與教材有機結合
時事演講具有時效性、豐富性和靈活性的特點,是鮮活的國情教育。把它和教材有機結合,可以彌補教材內容的滯后性和抽象性。時事政策教育是教材的延伸和補充。進行時事政策教育時,必須以教材中闡述的基本原理為指導,通過兩者的有機結合,既提高對基本原理正確理解的程度,又加深對所結合的時政問題本質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設計合理的評價機制
評價可以使學生明確在參與時政活動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評價的方式應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比如在新聞論壇可以為每個同學打分或者劃等級,在時政小報活動中可以作展示,將優秀的小報向全校展現,對于新聞短評活動中表現優秀的學生可以頒獎。通過以上評價機制,達到對學生的激勵目的。
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時政課堂5分鐘”演講活動,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升華,是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課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學生把握時代脈搏,與時代同步,本質上是一種有效的研究性學習活動,是落實素質教育的具體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