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寫作是困擾廣大語文教師和學生的一大難題,目前,中學作文教學效率低下,學生寫作水平低下,有些學生在寫作中語句不通、立意不明、結構混亂、錯別字滿篇,寫出的作文單調無味,作文寫作成了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軟肋,影響高考語文成績的提高,那么,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呢?
一、培養學生的創作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原動力,也是創作的精神源泉,可見,激發學生的創作興趣,對于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至關重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顯得尤為重要。學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他們繁重的學習任務使他們的生活單一、枯燥,接觸社會的機會較少,沒有生活體驗,自認為沒有東西可寫。尤其現在的獨生子女,家長包辦代替的過多,接觸社會更少,缺少人生經歷,寫作就更為困難。新課程提出了“關心生活,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的總目標,這為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指明了方向,所以,要讓學生貼近生活、親近自然,讓學生在活動中觀察大自然的一景一物、審視社會的種種現象、體察各行各業實情;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生活。其實,作文并非一定要寫轟轟烈烈的大事,在引導學生多觀察社會、生活的同時,我還鼓勵學生調動情感因素,學會為生活感動,善于從身邊選材、從小事中挖掘其深遠的意義。可寫同學之間的相互幫助或誤會與矛盾、寫對存在于同學中的某些現象的分析與看法,進而寫自己與老師、家人之間的關心、支持或誤會;再寫自己與陌生人之間的幫助或矛盾,題材不斷擴展,筆觸從學校、家庭延伸向社會的各個層面,這就從根本上解決了作文的源頭問題;然后是自擬題目或老師提供一些題目進行訓練,讓學生走出無話可說、無題材可寫的誤區,并逐漸培養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社會的能力,從而培養寫作興趣。
二、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
學生作文需要鼓勵和幫助,特別是老師適當的幫助和鼓勵,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激發學生奮發向上的創新精神。
1.給學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
心理學告訴我們:“好表現”是學生的天性。我們應給他們表現的機會,讓他們有一種成功的體驗。而這種成功感更能激發學生的創作動力。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實現:一是可以把學生的好作文選送到校園廣播站廣播,或者登載在校報上;二是編寫班級優秀作文選,把有創新意識的學生作文編入,發給學生和家長留念;三是選出最優秀的學生習作向報刊雜志投稿。這樣做,學生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心里充滿了成功的喜悅。在老師、家長和同學們的贊揚聲中得到了力量,因而會激起一股強大的創作動力。
2.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學生的作文能力高低不同,同一事物,他們的認識也不一樣,因此,表達的方式和技巧也有差異。我們在教學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學生框死,要讓學生有自己獨立的作文思路和表達方式,一旦發現學生習作有新意就要及時加以肯定和鼓勵。對于那些作文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啟發引導,尤其要注意培養他們的自信心,保護學生的自尊心,這樣才能開發思維能力,激發創作積極性。
三、強化作文批改
作文評改是教師指導學生作文過程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不僅是教師對作文的總結與反思,還包含教師對作文質量的整體評價,最終的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評價獲得對自己寫作能力發展的最有效的指導。評價不僅是上一次作文的終結,更是下一次作文的開始。《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語文學習,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寫作評價應重視對寫作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的評價。
作文在高中語文教學里占據著“半壁江山”的重要位置,所以,我們在要求學生寫作上多花精力的同時,更應該要求自己在作文的備課和評改上多花時間,多花心血。不要以自己太忙為借口,要知道,這是語文老師最辛苦的時候,但也是語文老師最幸福的時候。讀著學生從心底里流淌出的文字,你會覺得自己好像走進了陶淵明的桃花源,驀然之間,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是如此的美好。老師應帶著愉悅的心情來批改學生的作文,與他們快樂地在文字中交流,這也讓老師收獲頗多。
總之,作文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激發創作動力,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因人施教。從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心理特點出發,從點滴細微之處入手,把工夫用在實處,充分激發他們的創作熱情,培養良好的思維品質。一言以蔽之,只有盡可能地使學生想寫、要寫,他們才有可能把作文寫好、寫新,學生的創新能力才能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