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課程標準》對感悟提出了新的基本理念:“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遍喿x教學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p>
【關鍵字】有效感悟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1-0089-01
“促進學生語言的發展”是一切閱讀教學活動的終極目標,更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意義。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和小學生語言學習有著天然的關系。那么,教師如何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有效促進學生的語言感悟和語言發展呢?在大量的教學實踐中,我們探索出了促進小學生語言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
一、反復讀書,感受語言
反復讀書是促進小學生語言發展的最基本策略?!皟和怯蒙省⑿蜗蟆⒙曇魜硭季S的?!碧K霍姆林斯基曾說:反復讀書,不僅指讀書的時間要充分,讀書的方式要多樣,還包括讀的內容要有一定的容量。至于讀什么,讀多少,讀到什么程度,這就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來確定,做到讀有指導、讀有目標、讀有層次、讀有質量。
1.讀(自由讀)——讀懂故事大概。
2.讀(放聲讀)——讀得正確。
3.讀(指名讀)——讀得順暢。
4.讀(賽讀)——讀出感情。
崔巒先生曾經講過:“課堂上一定要讀書,要充分地讀,整段、整篇地讀,用各種方式讀。”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學生讀得津津有味,瑯瑯的書聲也因此充溢著整個課堂。這樣的讀書過程,不僅輔助了學生閱讀理解,更重要的是幫助了學生語言學習,是“合二為一”的過程。
二、揣摩掂量,品味語言
揣摩掂量,這是一種在反復讀書基礎上潛心專注策略。在教學中,我們往往發現課文中的有些詞句并不深奧,表層意思也不難理解。但用得精妙傳神,耐人尋味,體現作家藝術匠心。面對這些寶貴的教學資源,我們不可以棄之不顧或置之不理,而是要引導學生從煉字的角度去品味語言,體會這些言語的表達效果。
一是對遣詞煉句富有特色的語言加以揣摩推敲。二是對使用了修辭格的語言要加以掂量比較。當然,我們也絕對不是要求教師去給學生大講擬人的概念和理論,而是要求教師結合具體的語言情況,采用比較、增刪補換等方法,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語詞、不同的句式、不同的語序的揣摩掂量中,品評語言的獨特魅力,懂得這樣運用語言的所以然。
三、背誦復述,積累語言
先說背誦。學習任何一種語言,必須輸入一定量的語言材料。沒有輸入就根本談不上語言學習。對小學生來說,背誦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學習,它不僅能提高理解和表達能力,更有助于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式、學習寫作方法??梢哉f,背誦是大量積累語言材料最有效的策略。因此,教師在閱讀課上要盡可能地精講,擠出時間指導學生背誦一定數量的典型語言實例。
再來談談復述。如果說背誦是小學生積累語言的有效途徑,那么,隨著年級的升高,復述同樣是積累語言材料的重要手段,并且是更高形態的一種學習語言策略。小學語文閱讀教材中的不少課文又要求對學生進行復述訓練。復述的方式很多,要根據年級實際和教材特點適當選用。
四、嘗試運用,發展語言
感悟語言是為使用語言,嘗試運用是學習語言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它可以將學生積累的消極語言轉化為積極語言,是促進小學生語言發展重要策略。嘗試運用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仿寫、縮寫、續寫、補白,也可以寫讀后感、導游詞、采訪記,還可以改寫課本劇等;可以是直接運用課文中的語言,也可以模仿課文中的語言,還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寫作方法等。
總之,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是思想的外化,是文章的表現形式。如果把整個語文閱讀教學比作一棵大樹,那么語言就是樹之根本,只有促進根系發展,根深本固,才能保證大樹在各種氣候條件下和無論什么環境中都枝繁葉茂,茁壯成長。我們一定要充分認識感悟語言對閱讀教學乃至整個語文教學的積極作用,牢牢把握“語言”這個思想文化和知識信息的載體,抓住閱讀教學的根基,將閱讀教學的重心轉移到感受語言、品味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上來,減少無效耗費,提高效率,優化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