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的必要性
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受,課堂上敢于舉手發言的學生是越來越少,總是那少得可憐的幾個同學,而能夠流暢表述一件事情、鮮明地表達自己見解的更是少之又少,往往是一字一字地往外蹦,要不就是忸捏作態,讓我們當老師的非常著急。這種情況在農村學校非常普遍。我覺得不是學生不敢舉手發言,而是根本就不會的問題。沒有專門的口語交際訓練,沒有深入的綜合性學習,沒有生活,沒有經歷,我們讓他說什么,怎么說呢?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這種狀況,我想關鍵是個觀念問題。長期以來,口語交際在以前的語文教學中是沒有地位的。我們認為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是可上可不上的課程。其原因主要有四:一是應試教育,基本不考口語交際;二是認為口語交際不用教學,自然就會,入學前已經解決了;三是誤認為口語交際教學培養的是能說會道、油嘴滑舌的人;四是不直觀,難于把握。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目標由五部分組成,既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后兩種是和前三種并列的,可見它不是語文教學的填頭和點綴,而是語文教學的常規內容,是每個學生必修的課程內容。對于考試而言,直接出現的試題所占分數的比重不大(3.5分而已),但往往是最容易丟分的,同時它對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或者直接說對作文所起到的幫助作用是巨大的。
二、考查內容形式
口語交際試題的主要考查項目有:說話是否講究文明和修養,尊重對方,注意對象和場合;說話是否了解對方的意思,領會意圖,抓住中心和要點;說話是否語句連貫,條理清楚,是否能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對方理解;討論發言時說話是否圍繞話題,簡潔明了;復述和轉述時,說話是否完整準確,意思明白清楚;說話是否講究方式,使對方易于接受等。
綜合性學習試題的主要考查項目有:一是考查我們對社會生活、生存環境的關注程度,了解我們是否具有社會責任感;考查我們對國情的了解情況,了解我們是否具有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考查我們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創新能力以及分析綜合能力。例如:對聯知識考查不再拘泥于出上聯對下聯,而是融入地理、歷史、典故等相關知識,考查我們學科知識的滲透與整合及語言的活學活用能力。三是考題體現語文學科知識的綜合性,把漢字的書寫、詞語的正確使用、修辭的運用、語言的連續、知識的運用、口語表達等綜合起來考查,既是題型的創新,也考查了我們是否具有創新精神。四是考題注重人文性,貼近生活實際,引導我們關注身邊的人和事、關心他人、培養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五是考題具有開放性,重視我們的體驗和感受,在設定的語境中考查我們的語文素養。
三、試題分析
在此,我嘗試將所搜集到的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部分考題作大致的類型劃分,并加以簡單點評,以便借鑒以后的教學與復習。
這種試題的考試評價主要以材料或事件為背景,通過對問題的探究來實現;主要考查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應變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題型多以主觀表達型為主。從命題方式來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材料探究型
這類題目往往通過一則或多則具有邏輯規律的專題材料的組合呈現,要求考生根據題目,從題干提供的材料中探究規律或總結經驗觀點,用文字準確表達出探究結果并形成自己的評價。題干提供的材料可以是文獻資料,可以是圖表數據,可以是對聯、照片,也可以是徽標設計、漫畫等等。
2.主題活動型
這類題要求學生在開放自由的主題情境中,調動體驗,借助對社會、自然、自我的內在聯系的認識,主動地發現問題并獨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這類題能有效地培養學生在實踐中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解答這類題的關鍵:一是積累——活動體驗(方法、感受、認識等)的積累、語文資源(節日風俗、家鄉特產等)的積累;二是遷移——表達技能的遷移、以不變應萬變的遷移等。
3.語言表達型
這類題型多是通過設置一定的情境,讓考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表達自己的觀點,表現自己的知識積累與聯想想象能力,其呈現方式主要有:演講稿、開場白、串聯詞等的寫作,以及標語、贈言、廣告詞等的擬定等。
解析:本題綜合性很強,圍繞保護環境這一中心,設計了三項活動——有用簡潔精煉的語言描述環境現狀,有為解決當地環境保護問題獻計獻策,還有為保護環境提出自己設計的環保行動。
(活動一)考查學生平時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示例:鏡頭一:學校旁邊的池塘到處是垃圾,雜草叢生,原本清澈見底的池塘水變得污濁不堪;鏡頭二:學校旁邊的菜市場,到處是廢棄的塑料袋與垃圾,連空氣里也彌漫著各種“怪味”。
(活動二)考查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創新能力。示例:計策一:多植樹造林,還大地一片綠色生機;計策二:建立垃圾處理中心,垃圾集中存放,集中處理;計策三:加大環境保護宣傳力度,提高公民環保意識,自覺保護公共環境。
(活動三)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辦法可行,且敘述清晰即可。
類似的題目還有很多,我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這類題目主要考查學生在語文學習活動中,能否準確地理解內容和主題,并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一般來講,這類題目沒有一個非常標準的答案,主要是通過答題來檢驗學生對語文綜合學習活動的理解和實踐能力。同時檢驗學生在對活動內容有比較清楚地理解和認識之后,能否用簡潔的語言,將自己要表達的意思表述出來。解答這類題目,首先要審清題目,明確命題意圖和要求。其次要積極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充分發揮語文的工具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