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場所之一,對幼兒具有特殊的意義,對于3~6歲的幼兒來說,他不具備成人對環境具有的那種選擇、適應、改造等能力,決定了幼兒對環境具有廣泛的接受性和依賴性,創設一個科學的幼兒園教育環境就顯得更為必要。幼兒園環境的創設的目的,有利于用環境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和綜合的教育,讓幼兒參與和利用環境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發幼兒內在的積極性,讓幼兒直接得到一種情感體驗和知識的啟迪,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一、創設豐富的、科學的物質環境
1.重視三維空間的充分利用
在室內外的地面可畫上各種圖形、迷宮,涂寫上顏色或數字、字母。增大幼兒受信息刺激的機會和供幼兒游戲使用,并通過游戲鞏固學過的知識或獲得某方面的鍛煉。如在地面上畫上中國地圖,通過各種游戲形式,使其認識祖國遼闊的疆土的區域劃分和分布,逐漸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又如“跳蝸牛”,在蝸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鮮艷的顏色并寫上數字,幫助幼兒做辨色訓練和鞏固數字的認識。
2.環境創設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以前我們的布置內容單調,多為動物、花草、樹木、小朋友等。經常“一棵大樹”就占用了墻壁的很大面積,但又沒具備什么教育作用。為此我們應該根據幼兒注意對象廣泛、好奇心強的特點,布置內容系統與教育相適應的環境。如在同一個樓梯墻壁,由下而上創設一組系統的安全教育圖,用故事的形式,通過主角移動,出現不同的安全教育情景。遇到火警撥“119”,過馬路要走人行道,讓幼兒在每天上、下樓梯時接受安全教育,增強安全意識,培養自我保護的能力;每一個主題,要求幼兒在家長、老師的協助下,用不同形式(圖畫、剪報、手工制作等)收集有關的資料,布置園地。
3.注重幼兒參與創設環境過程的體驗
以往幼兒園的環境一般都是由成人為幼兒提供,幼兒處于被動地位,無法參與到環境布置中去,結果影響了幼兒的思維和創造的發揮。所以,現今幼兒園應該注重為幼兒提供獲取新知識經驗、鍛煉雙手技能的絕好機會,又可使幼兒對自己親自動手、動腦布置的環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滿足感。從而更加愛護珍惜環境,成就感又得到鼓勵,更激發幼兒充分與環境相互作用。尤其活動區更應設計、提供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教育課程要求相適應的操作材料,材料和工具的擺放要方便幼兒取放,培養幼兒玩后放回原處的好習慣。由于幼兒喜歡介入環境,體驗自身的行為過程,我們在創設環境時,注重環境設計過程的指導,讓幼兒在參與環境的過程中,不斷鍛煉、增長才干,發揮幼兒在環境創設中的主體作用。
4.發掘潛力,充分創設接近大自然的環境
一片草地、幾棵綠樹和一條蜿蜒小徑,可以實現幼兒投入大自然懷抱的夢想體驗,增添幼兒對大自然的興趣。一個小斜坡可供幼兒盡情翻滾,一片綠草可以供幼兒享受柔軟刺激的樂趣,讓幼兒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隨意坐、躺、爬、打滾,享受陽光的沐浴。因此幼兒園的戶外活動場地的創設,就要充分發掘場地的自然潛力,開辟一個可供幼兒翻滾、蹦跳、自由游戲的場所。
二、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
1.熱愛幼教事業,有良好的師德
俗話說:“教師是一支燃燒的蠟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無私的奉獻、一切為了孩子是從事幼教工作最基本的品德要求,教師是幼兒心中的偶像,具有很強的影響力,所以教師必須加強人格師德修養,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才能為實現高質量的幼兒教育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保證環境對幼兒產生積極作用,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2.熱愛幼兒、尊重幼兒,建立真正平等的師生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說:“愛是用心靈去體會孩子最細微的精神需要。”教師的愛為幼兒發展創造一種無壓抑感、充滿激勵的良好氣氛。如年齡小的孩子進園總免不了哭鼻子、想媽媽,但當他們看到老師親切的笑臉,摟著他說悄悄話,像媽媽一樣親他,就會很快停止哭鬧。
3.善于觀察幼兒的活動,指導活動
在幼兒活動過程中,難免會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有的是由于幼兒水平差,而教師為幼兒準備的活動材料,對該幼兒不適合,教師必須及時為幼兒調整活動材料;另一種情況是由于幼兒對活動規則或操作方法不明白而無從入手,這就要求教師注意講解清楚并及時給予指導。要發現幼兒在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這就要求老師要善于觀察幼兒的活動,并及時調整存在的問題。如:針對幼兒水平差異制定彈性的活動計劃,提供相應的多種類的活動材料,對能力弱的幼兒多給予指導,讓他們多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而能力強的,根據水平選擇相應的材料,讓他們的能力充分得到鍛煉。只有這樣,才能使環境保持適于幼兒發展的最佳狀態,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的教育作用。
4.有豐富的知識,良好的教育藝術水平,所提供的教育內容要滿足幼兒的求知欲
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個個天真的孩子,他們對日常生活中的所見、所聞,特別是對千變萬化的大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有著許許多多的“為什么?”向老師提出。如果教師一問三不知,就會使幼兒掃興,好奇心受損,也同時失去在幼兒心中的威信。所以教師必須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豐富、廣泛的知識面,能準確回答幼兒的問題,才能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并要求采取高效的教育法,深入淺出地讓幼兒接受教育,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注意力、思維能力、記憶力和想象力,發展幼兒智力。
5.指導幼兒之間建立良好關系,創設幼兒之間交往合作的寬松愉快的環境
由于每個幼兒來自不同家庭,有著不同的個性,在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往活動中問題會很多。如:爭執、互不尊重、相互干擾等,教師應對發生的問題及時作分析、解決,用不同方法解決不同的問題,或幫助幼兒懂得以禮待人、或增加活動材料、或調整活動區的分布。同時教師解決問題的方式必須建立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讓幼兒在寬松的環境下,解決物質環境或心理環境的問題,建立起一個良好的同伴交往環境。
只有我們做到以上幾點,樹立起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給孩子以父母般的愛和關心,深入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愿望、要求、興趣、愛好,形成尊重、信任、友愛和諧的氣氛,才能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使環境更好地發揮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