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與生活接軌,與口頭表達相伴,著眼于目標,落實在課堂的積累生活,課堂切悟,口述生活,練寫生活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即“積、悟、述、寫”模式。
【關鍵詞】教學模式積、悟、述、寫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1-0094-02
一、情況分析
語文難教,學生厭學,語文教師往往吃力不討好,成了多方指責的對象。本人認為,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應該使學生思維活躍、言辭伶俐、善于表達,更應該使學生善于寫作,學生的語文素質也正體現于此,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還應該讓學生喜歡你,喜歡你的語文,喜歡跟你交談。
怎樣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質,做一個成功的語文教師呢?在多年的語文教學生涯中,筆者摸索了一條自認為可行的教學模式,那就是語文與生活接軌,與口頭表達相伴,著眼于目標,落實在課堂的積累生活,課堂切悟,口述生活,練寫生活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即“積、悟、述、寫”模式。
二、理論依據
1.新課程理念要與生活握手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我們“豐富語言積累”、“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強調了“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外延,通過語文提升生活質量”。
2.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素質教育就是對學生實施主體性教育。教師要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使其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而不當觀眾、聽眾。
3.模仿性理論
人從“呀呀”學語的模仿。從一個字、一個詞到一句話,都是經歷了反復的模仿實踐才學會的,那么一段話,一篇文章是否可以進行反復的、無數次的模仿習得呢,我認為是可行的,因為人類語言的形成與發展一方面起源于人的社會勞動實踐,另一方面是靠人的語言實踐,正如呂淑湘先生說的:“語文的使用是一種技能,一種習慣,只有通過正確的模仿和反復的實踐才能養成。”
三、模式的界定
在教師指導下,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以課堂為切入點,學生課外閱讀中,把對語言的積累和生活中的積累帶入課堂,形成一個良好的大語文學習的佳境,由練說到練寫,出口成章。以達到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
四、流程的介紹
積累生活——課堂切悟——表達生話——練寫生活
模式流程圖。
五、實施的過程
1.積累生活
(1)語言的積累
從1998年秋季開始,我校組織了“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活動,2001年順利結題。直到今天,我校語文教師仍堅持讓孩子們課外閱讀,摘錄好詞好句:授之以法(略);推薦書目(略);定之以量(略)。
指導課外閱讀,這將花去教師大量的寶貴時間,但是,大家深知“磨刀不誤砍柴工”,這一活動會使學生獲得大量的語言積累。當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給學生搭建了展示自己風采的舞臺,你將會看到舞臺上一流的演員(學生)和一流的導演(教師),學生是那么聰明,那么光彩奪目,教師自然是莫大的欣慰了。
(2)生活的積累
生活一天天過去,每一天都會經歷一些事,看到一些景物,有相同的,有不同的,有常發生的,有偶然的,這些都得讓學生去觀察、體驗、感悟,并儲存在腦海中,當課堂上需要說的時候,及時從腦海中調出。
生活中發生的尋常小事,如花鳥蟲魚、一場大霧、一片雪花,都是學生說寫的內容,教師可把握機會及時指導學生怎樣觀察思考。例如:有一次,我上說話課正準備讓學生說說雪松,這時,教室外面有響聲,我循聲一看,原來是兩位工人正把一塊綠色的黑板吊到三樓去,便取消了原來的計劃,讓學生去教室外觀察,弄個究竟,再回來說說,工人是怎么吊黑板的。觀察中,我及時提問一些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這塊木板是什么顏色的?上面記著什么?這木板是什么?工人叔叔怎樣把黑板吊上去的?他們為什么要吊黑板呢?學生一邊觀察,一邊思考,尋找答案。回到教室,我讓學生說說吊黑板的過程,這是學生親眼所見,又經我指導,都能說上一番,寫上一段了。
2.課堂切入感悟
小學語文教材,都是專家們千挑萬選出來的,文字精美流暢,圖情并茂。我們教什么?就是要教會學生像書上那樣去表達、去描寫。這就要教師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尋找那些文字優美的段落作為重點讓學生自主感悟,自主學習,欣賞它的美,學習它的表達方式,這就是一個切入口,通過這個切入口,把豐富的生活引進課堂,學生就會感悟到課本就是范文,以范文為楷模,表述一人一事一物都會十分精彩。
3.表達生活
有人說“語文就是語文,語文不是語文”。這話我有同感,因為語文離不開雙基的訓練,語文姓“語”,另一方面,語文的學習不能局限于書本,從某種意義上說,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也就是說,脫離了生活,語文是學不好的,另外,語文的實踐性很強,光學不用,也是“紙上談兵”。
在課堂上學習了重點段以后,我讓學生由此及彼地聯系生活進行大量的口頭模仿表達,從一年級的說一句完整的話,到二年級說幾句完整的話,到中高年級說一段話、一篇話,由少到多,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地訓練,日復一日地模仿訓練,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愈來愈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始終要激活學生表達興趣,師生共同評改表達中的不妥及錯誤,這樣使說者和聽者有一定的審美標準,共同進步,共同提高。
課堂重點段教學開啟了學生的智慧源泉,豐富多彩的生活積累從這里泉涌而出、一瀉千里。教師選擇的重點學習段就像一個點,學生從這一點起步,向四面八方走去,形成無數條射線,這將是多么燦爛的射線。
4.練寫生活
當學生人人都想說,人人都在小組中練說過評改過以后,教師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讓學生把說過的內容寫下來。學生寫的過程也是自己自我修改的過程。從說到寫,出口成章。這一過程中,教師須來回巡視,不斷激勵,對有困難的學生個別輔導。
六、效果及注意點
六(1)班是我從一年級一直教到六年級的一個班,我基本采用了“積累生活——課堂切悟——表達生活——練寫生活”的課堂教學模式,學生語文素質高,寫作水平和口頭表達能力格外突出;詞匯豐富、描寫細膩;想象豐富、引用恰當、構思奇巧;選材廣泛等是他們寫作的特點。同桌、老師、新同學,打翻墨汁、獲獎時刻、出游、打球、鬧吸血鬼、讀一本好書、一場大霧、一陣小雨、受驚、喝酒開瓶……無不是孩子們說寫的內容,再加上巧妙的構思,流暢的文筆,深深打動讀者的心,你會懷疑這些文章是出自哪位作家之手。
另外,我在教學中注意學生個性差異,鼓勵學生,讓不愛說的多說,讓不會說的學說,教師教他說,學生教他說。這樣才能做到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進步,有所提高。
“不動嘴巴不寫話,不動筆墨不教書。”使學生天天說,天天練,做到“拳不離手,曲不離口”,讓學生一天天自信起來,在語文的王國里自由地翱翔,越飛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