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有機組成部分,在整個教育事業中,美育是非常重要的。它是運用藝術美、自然美、社會生活美培養受教育者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教育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藝術教育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的作用
1.有助于發展人的全面思維
人的思維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兩大類,二者不可分割。如果只重視其中的一種,就是不健全、不全面的思維,它可制約一個人素質的全面提高。對這一點有深刻認識的首先不是藝術家,而是科學家。在一切教育中,藝術教育的根本優勢在于發展人的形象思維。因為審美的過程具有形象思維的特點,審美過程需要想象和創造。想象和創造是審美思維過程中最基本的品質。形象思維可以突破某些條件的約束,是對思維的解放。“應試教育”對兒童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恰恰是一種束縛,而且是很大的束縛。如何能夠更好地發展大腦的健全的思維,要很好地研究。錢學森說:“只注意邏輯思維,埋頭于細節,易犯機械的、片面的毛病,缺乏整體的有機聯系的認識。正因為受到了藝術方面的熏陶,才使他能夠避免死心眼,避免機械唯物論,想問題能夠更寬一點,活一點。”錢學森認為形象思維對一個科學家來說太重要了,如果缺少它,就不可能在科學上取得重要成就。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因此一個人必須把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科學思維與藝術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夠形成高質量、高素質的健全的思維。小時候有想象力,思維得到了健全的發展,以后才能夠有更好的創作。玩沙子、捏泥人、看螞蟻搬家,對孩子來講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的必要的營養素。離開了這些,沒有童心,沒有童趣,缺乏想象力,就很難培養出健全的人格。
2.有助于培養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
教育不能離開感情,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必須以感情作為橋梁、作為紐帶,才能產生教育的效果。教育離不開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動人,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藝術教育的特點不僅僅是以理服人,更重要的是以情動人、以情感人。現在的兒童、少年,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聯系少了、疏遠了、淡漠了。感情世界的貧乏,給國民素質帶來了很嚴重的損失。所以培養學生健康的豐富的感情世界,是非常重要的教育內容。
3.有助于加強德育工作,以美輔德
實施素質教育中,應當強調以德育人是根本,但思想教育不能干巴巴地說教,必須像春風那樣“隨風潛入夜”,通過漸進的方式進行。藝術教育的特點就在于它不是強迫的,而是通過藝術活動調動人的興趣,打動人的情感,讓你愉快地受到教育。通過藝術教育幫助學生明是非,知善惡,識美丑,以“善”為美,以“有德”為美,以“愛科學”為美,以“愛國”為美,以“好學”為美。在這方面,是其他教育所不可替代的。通過藝術教育,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激發其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個性,促使其全面和諧的發展,以達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學文化和身心等素質的目的,明確藝術教育的指導思想。
二、藝術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實施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
當前,人們常常自覺不自覺地用專業藝術教育的眼光和要求來看待藝術教育,因而往往使藝術教育的發展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方向。重視提高,忽視普及;重視比賽,忽視教學;重視藝術尖子人才,忽視面向全體學生;重視藝術比賽的結果和成績,而忽視活動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視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忽視審美能力和藝術素質的培養等,這些都偏離了藝術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養。應認識到,專業藝術教育是一種選拔尖子人才的教育,它所面對的是極少數具有較高造詣和較高條件的學生,采取沙里淘金的淘汰方式進行培養,而非國民素質教育。因此,在教育目的、內容、形式、手段、方式等方面都和藝術教育有著根本的區別。而藝術教育則是通過藝術手段達到教育的目的,即通過藝術課教學和藝術活動,提高學生藝術修養,促進身心各方面和諧發展。作為一種國民素質教育,它面對的是全體學生,不管這些學生在沿海還是在內地,在城市還是在農村,天賦好還是天賦差,每位學生都有接受藝術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因此,藝術教育同樣面臨著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問題。應進一步明確學校藝術教育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這一指導思想。深化藝術教育的教學改革,提高質量。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是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的關鍵環節。要大力加強藝術教育的教研和科研工作,對藝術教育教學中的一些重要理論和實踐問題,如藝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特點、內容、規律及實施途徑等,進行深入的有質量的研究,對學校藝術教育教學的先進經驗進行規律性的總結,使藝術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估以及教學大綱和教材建設進一步合理化、科學化,逐步形成以素質教育為目標、各階段內容相互銜接而又符合各自規律、特點和要求的學校藝術教育教學體系和教學評估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