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及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然而作文教學卻成了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大難題,學生認為難寫,教師認為難教。如何提高農村學生作文水平呢?這是每位語文老師一直研究和探索的問題。通過十幾年的教學實踐,結合兒童的心理特征,筆者認為小學作文教學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激發寫作興趣,讓學生樂于作文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寫作興趣何等重要。老師一旦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勤于觀察,樂于寫作。
1.針對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
將作文教學巧妙地貫穿在興趣盎然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快樂中寫作。比如:在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拔河比賽之后,老師及時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學生們各抒己見,滔滔不絕。有的學生說出了自己是怎樣拔河的,有的說出了比賽時的心情,還有的學生分析了比賽勝負的原因。老師此時因勢利導,輔導學生理清思路,讓學生在快樂中完成《一次拔河比賽》這篇作文。
2.及時表揚和鼓勵
喜歡表揚和鼓勵是小學生的天性,要想讓學生樂于作文必須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農村小學生認為自己知識面窄,水平有限,寫不出好作文,缺乏自信。因此,每次習作后,老師要充分肯定他們的成績,善于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即使是一句話、一個詞也不能放過,及時給予贊揚和勉勵。
二、注重平時積累,擴大閱讀,多寫多練
由于農村小學生知識面窄,詞匯量少,所以語言表達能力較差,寫作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語言積累呢?
1.注重課本知識的積累
學生可以閱讀、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學生堅持這樣練習和積累,作文時生動準確的詞句便會自然溢出,如行云流水,一氣呵成。
2.多閱讀課外書
課外書知識豐富,天文、地理、寫景、敘事、抒情等無所不有。它能拓寬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詞匯,陶治學生性情。學生作文時便會內容更豐富,語言更生動。“勞于讀書,逸于作文。”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3.堅持寫日記,多寫多練
老師不但要求學生寫好課堂作文,而且要讓學生堅持寫日記、周記。寫日記是積累寫作素材的最好方法,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因為日記內容廣泛,形式靈活,學生可以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總之,日記可以使學生的喜怒哀樂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比如記下生活中有趣的事情,看了一場比賽,參加了一次活動,受到了一次表揚,或者心中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寫下來,積累材料進行練筆,寫作時才會胸有成竹,信手拈來。
三、學會觀察生活,說真話,寫事實,抒真情
1.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
葉圣陶老先生曾說:“生活如泉水,文章如流水,泉水豐富而不枯竭。”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要從內容著手,而內容又源于生活。農村學生朝夕面對的是青山綠水、花鳥蟲魚,老師應引導學生細心觀察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精彩瞬間。如日出日落、花開花謝、風雨雷電、山巒小溪、飛禽走獸、割禾插秧等,這樣學生作文時就會取之不竭,用之不盡。
2.鼓勵學生說真話,寫事實,抒真情
學生要把文章寫得有真情實感,就必須說實話,說心里話,把自己的耳聞目睹如實寫下來。農村小學生特別喜歡植物和小動物。在作文教學中,讓他們寫熟悉而真實的生活,進一步引導學生寓情于景,把情景教學引進作文教學之中。例如:讓學生寫一種熟悉的植物,我沒規定范圍,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觀察,親身去體會。出乎意料的是學生們通過親身觀察,寫出了情文并茂的文章。
四、加強閱讀教學,掌握寫作技法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讓學生寫出優秀作文,掌握基本的寫作技法必不可少。首先,要抓好語文課中的閱讀教學,從中學習寫作方法。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課文實際就是給學生借鑒提供的范例,課本中的文章大都文質兼美,情文并茂。因此,作文要從閱讀課文開始,從中學習名家的布局謀篇和表達方法等。其次,教給學生基本的寫作技法。如一篇文章的寫作方法大致有以下幾個步驟:審題、立意、收集材料、布局謀篇、表達與修辭、修改成文等。學生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方法,作文時便會輕車熟路,水到渠成。
五、重視作文評價,寫好評語
作文評語是老師對學生作文總的評價,不同的評語會起到不同的效果。一則好的評語,不但能準確地評價一篇作文在寫作上的成功與不足,而且能激發學生修改作文,再次寫作的欲望。
我們寫評語,一是要做到言簡意賅,不求面面俱到。過多的評價學生優點會滋長學生驕傲情緒,而過多的指出缺點會讓學生喪失信心。因此評語應寫得精練獨到,耐人尋味。二是評語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去看作文,不能提過高的要求,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水平。在評語中可以指出具體的修改任務和方法,以便學生修改時有確定的目標。三是評語中要表達出老師對學生的信任和鼓勵,讓學生覺得有信心寫好作文。
總之,農村小學作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教師必須在教學理論上不斷探索創新,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這樣才能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