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總復習的知識點多且分散,如按課本順序復習,學生做題往往是“一看就會,一做就錯”。因此,我們根據化學知識的系統性,對復習內容作了重組,通過專題形式從縱橫兩方面對知識進行歸類、聯系,以求復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在復習中具體對知識進行專題劃分時一般應體現以下兩條原則:一是知識梳理與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根據這一原則可將高中化學知識分為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元素及化合物、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五大專題,同時每個專題又可劃分為若干個小專題,一般一個小專題用1~2個課時進行復習。二是突出重點知識復習與關鍵能力培養相結合的原則。選擇提高學生素質的重點、難點、疑點、常考點和生長點的知識進行專題編排和設計。比如:化學高考中常考的知識點約30個,其中不少于15個在歷年高考中的重現率為100%。
一、學案設計原則
學案是教師為指導學生編寫的講義,不是教師教案的濃縮,為達到最佳的課堂教學效果,其編寫時應注意以下原則:
1.課時化原則
分課時處理復習內容,防止幾個小專題的內容只寫一個學案,一般一個小專題為1~2課時。這樣用于控制課時內容的知識量,加強授課的針對性、計劃性,較好的實現課時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問題化原則
將知識點轉化為探索性的問題點、能力點,通過對知識點的設疑(以問題形式設計成題組)、質疑、釋疑、激思,培養學生的能力品質和創新素質。
3.參與化原則
優化教學過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會學習。使他們成為真正的學習主體。在學案設計中,應考慮讓學生進行參與性學習。在課堂上通過學案激發人人參與的興趣,激勵人人參與的成功,內化人人參與的意識,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
4.方法化原則
強化學法指導。通過學案導學變“授人以魚”為“授人以漁”,同時注意學法指導的基礎性與發展性。在引導學生形成基礎性學習方法的同時,重視學生的發展性學習,讓學生能夠用已學方法去解決新情況、新問題。
5.層次化原則
充分考慮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認知水平的高低層次,在編寫學案時應將難易不一、雜亂無序的復習內容處理成有序的、階梯性的、符合每階層學生認知規律的學習方案,從而達到提高全體學生素質,全面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二、學案內容
1.高考復習要求
2.基礎知識回顧
3.知識要點
4.樣板題
精選或設計有代表性的例題,例題只有題目,目的是通過課堂解題指導學生學會審題,形成解題思路,總結規律和技巧。達到解答的規范性,重在培養方法。
5.知識能力訓練
編寫知能訓練題時,為保證教學質量,應注意以下幾點:①涉及本專題知識為主,并重視知識的綜合應用;②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③控制習題數量,以課堂完成80%左右為宜;④避免教師占過多講解時間,練習中可適當給出提示或答案。
6.跟蹤訓練
其設置體現“步步為營、步步為梯、步步提高”的原則,避免在同一知識、同一層次上的機械重復,摒棄過難、過大、過深。做到試題設計規范、題型新穎、材料新鮮,編寫時力求增加與學業生產、日常生活、新科技等有關的新情景題,目的是激發學生的訓練情趣,使考生變苦練為樂練;培養學生科學素養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和創新能力。
三、學案實施
1.課前準備
學案課前發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前明確復習目標,了解復習要做好課前的一切準備工作。
2.課堂學習
(1)知識結構的落實——討論。課堂上對于基礎知識部分的教學可通過提問、學生主動發問等方式進行。對于重點的知識一般宜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小組(前后排4人)研究模式進行,讓各層次的學生相互交流、討論、探索、匯報學案中設計問題的解決策略,促成各點的教學目標的落實,同時對學生確實無法解決的問題可在教師點撥下以悟為果。
(2)認知方法的傳授——精講。對于學案中的例題,可讓學生先嘗試解題(可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解題匯報中應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解題見解,集思廣益,形成多途徑、多思路解題(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對學生解題中出現或教師預先備好的典型錯例,放手讓學生尋找錯誤所在,分析錯誤的原因,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經教師對解析思維、方法、技巧的歸納總結,形成規律性知識,真正達到把例題弄懂。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對某些例題展開分析,指導學生一題多變,培養學生觸類旁通能力。
(3)技能訓練的實施——精練。練習是促進知識遷移,形成技能、技巧,培養能力的基本途徑和有效方法。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進行練習,此間教師應做好個別輔導工作。
3.課堂小結
在課結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方法和技巧。
4.課后反饋
反饋課堂教學的效果。教師一是要求學生練習在課后對學案進行消化、整理、補充、歸納,同時對課堂上未完成的部分也要在課后完成;二是完成跟蹤練習并于當天上交。教師應對每位學生的學案進行認真、細致審閱,對其中存在的個別問題則個別輔導解決。對共性的問題則下一課集體講解,真正做到教學一步一個腳印,收到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