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學期的調研課和年會課,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各校在小學數學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成果。這些成果既是一線教師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研究的結晶,又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各校在小學數學教學研究的新思路和新理念。具體情況如下:
一、展示了各校教學研究的成果
這些課從內容看,有概念教學、計算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應用題教學、量與計量教學等。從對象看,有反映低年級的、中年級和高年級的。從教學改革的角度看,有如何引導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力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如何設疑激趣,使學生始終處在“憤”“悱”之中;如何創設情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空間;動手、動口、動腦,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在加強“雙基”的教學中,著力于數學思考方法的培養;強化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主動探索的精神。
二、在總體上反映了一些共同的特征,值得我們研究
1.更新觀念,轉變教師角色
(1)塑造新型的教師角色
做課教師體現出一些新理念,能夠與新課程同行,從傳統的角色中走出來,在新課程中轉變教師的角色。教師已成為學生的促進者,學習活動的參與者。教師是學習活動中的一員,能站在學生的角度,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出發。在學習活動中與學生共同參與互動,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這樣,學生由衷地展現自己真實的內心世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
師生雙方能夠進行直接性的對話,以取得心靈的溝通,建立起民主、平等的“你——我”關系。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能夠傾聽學生的意見,接納學生的感受,包容他們的缺點,分享他們的喜悅,尊重和欣賞每一位學生。使學生期盼著能與老師和其他同學共同參與學習活動。
(3)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心理學認為:學生的潛能你想有多大,就有多大。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長,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并給予及時的肯定、鼓勵。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自我,樹立“我能行,我最棒”的意識。從學生的臉上看到越來越多的陽光和自信。因此,在幫助學生樹立自信的前提下,促使他們大膽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密切聯系生活實踐,培養數學興趣
數學是現實的數學,它源于現實、寓于現實、用于現實。小學數學教學應本著從現實中來到現實中去的觀點,努力為學生創造豐富多彩的背景材料,讓學生在自身參與的過程中,主動獲取知識。大部分做課教師能夠很好地把教材內容與數學現實活動緊密結合,開展實踐活動,體現了學以致用。
3.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的天性就是樂于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教學中教師們千方百計地進行教學設計,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
(1)創境激趣,使學生想參與
學生的學習興趣、參與動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發生的。尤其是符合兒童年齡特點、心理特征的情境,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對學生的參與愿望起到強烈的激發作用。
① 講故事,以情融之想參與
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兒童的年齡特點,把一些童話故事引進課堂。使童話故事和教學內容有機地融合,在他們聚精會神聽故事的同時,自然地融入到教學的情境中,從而促使學生自覺主動地想參與學習活動。
② 布懸念,以疑激之想參與
設置一些新穎別致、妙趣橫生、令學生好奇的懸念,激起他們濃厚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求知識的過程中。小學生好奇心強,具有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特點。一些懸念的設置,使他們迫不及待地想學會本節課的知識,都想親自去揭開謎底。
③ 設比賽,以競引之想參與
利用兒童上進、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進行比賽。教師充分利用比賽這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求知愿望,培養他們向困難挑戰的精神。
除了上述方法外,還有做游戲、動手操作、動畫演示等,都是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都起到了引導學生想參與的作用。
(2)提供機會,使學生能參與
學生有了參與的愿望,還需要有參與的機會。在學習活動中,教師能夠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狀況,想方設法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參與機會,這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關鍵。在教學中,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解題思路的探索過程、單位觀念的建立過程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這樣,使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學習活動的各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性。為學生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參與機會。
(3)嘗試探究,使學生會參與
① 準確定位,讓學生在評價中學會參與
在展示課過程中,應轉變教師單向地對學生進行評價的傳統觀念,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與生生間的相互評價。如在課尾時,先要求學生進行自我評價:誰認為自己這節課表現最突出,理由是什么?再要求學生互相進行評價:你認為誰在這節課中表現最突出,理由是什么?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把教師的評價與學生的自評、互評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生生互動、師生互動、共同參與。
② 收集信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參與
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在實際活動中學數學,在現實生活中學數學,從而豐富學生的數學知識。通過實踐活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他們的主動探索精神。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有時需要學生查閱資料,有時需要向他人詢問,有時需要自己去親身體驗,使其感到數學知識就在自己身邊。這樣自然而然地拉近了數學知識與學生的距離,并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
③ 直觀操作,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參與
動手操作的過程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其目的是借助直觀的活動來促進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并能用數學的語言、符號進行表達和交流。做課教師想方設法為學生提供動手操作的機會,這樣,學生不但學會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而且還學會了如何參與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活動。
④ 組織討論,讓學生在交流中學會參與
討論能夠為每一個學生提供充分表現的機會,促進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既有利于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和集體精神。在教學過程中,做課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討論、交流、參與的機會,讓學生去表達傾聽,提出自己的想法。
4.注重發揮多媒體輔助教學的作用
運用電教媒體能在短時間內呈現出事物的特征,由靜變動,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加深理解,牢固掌握。教學中能夠發揮多媒體的生動、形象、鮮明、高效、及時、多向等特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自覺性,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