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教師與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相輔相成的互動雙方。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自主探究和實踐能力,才能實現教育的最終目標。
一、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幾個認識問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上課伊始你就必須有讓學生感興趣的東西,用來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其身心都在課堂之內,這是一堂課成功的先決條件。因此,老師在備課時就必須在課題導入上進行精雕細琢,做到巧引巧導。
教師從一開始要注意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進行“為什么要學習物理”的教育,讓學生從學習用的筆、墨、紙、文具盒及各種生活、生產用品中驚奇地發現:物理與工農業生產、國防建設、能源資源、環境保護、人類的衣、食、住、行等息息相關;讓學生從認識到“幾乎處處是物理的世界”進而激發出“我要學好物理”的積極性。在學習物理知識同時也提高人的思維能力和思維品質,使思維更敏捷,更嚴密。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感悟到學習物理的必要性。
二、精心設計教案,讓更多的生活實例充實教學過程
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以實驗實踐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可以這么說,在我們周圍隨時發生著這樣或那樣的物理現象。老師要讓生活走入課堂,也應該讓課堂走進生活。在教學中,巧妙地引入這些實例,不僅可以使課堂變得精彩,而且還能成功地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在講到共振一節時,我通過講這樣一個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在美國的一個農場里有一對夫婦,平時丈夫去果園里勞作,而妻子則在家里做飯,到吃飯時間時,妻子就用牛角做的角笛呼喚丈夫回家吃飯。有一天,妻子照常呼喚丈夫時,發現門前果樹上的蟲子紛紛墜地而死,丈夫回家后她把發生的事情告訴了他,丈夫就拿上角笛到自家的果園里去吹,把果樹上的蟲子全部“吹”了下來!同學們,你們知道為什么會這樣嗎?學生們靜靜地聽到這兒,開始議論紛紛,他們特別想知道原因,這時我就對學生們說:“其實我們身邊的許多現象都能夠用我們學到的物理知識解釋,剛剛這個故事里的現象其實就涉及本節課我們要學到的知識——“共振”。
三、滲透主體教育理念的幾點教學體會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就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去探究知識、感悟知識的產生和形成過程。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的,教師絕不包辦代替。目前從聽課中發現一個突出的共性問題,就是課堂上教師講得太多,本來教師是一心為學生著想的,擔心漏講知識或少講而學生不會。教師講得很辛苦,但學生處在被動聽課狀態,學生獨立思維的空間太小,很難獲取較大的學習效益。要實現主體教育思想就必須打破以講授、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變“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構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教學情境。這就需要教師在具有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教學基本功的基礎上,把備課要點放在挖掘、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切入點上。切入點的選擇是靈活的,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要放得開。
四、借助多媒體資源創設物理情境,讓物理課更生動有趣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發展,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是教學現代化和教學改革的一種重要體現。充分運用多媒體課件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勢在必行。順應時代要求,代表先進教學手段的多媒體就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它以新穎的形式,強大的功能,帶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相對于古老的黑板、粉筆對學生的吸引結果可想而知。運用多媒體教學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學習興趣,這對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將是一個很大的推動。
物理學是一門深奧抽象而又充滿邏輯推理的自然科學,因此不少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尤其是喜歡形象思維的女生,對物理課常常是望而生畏。經驗表明,學生感到物理題目難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規律(公式)不熟,而是無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從而無法準確地弄清物理過程。現代多媒體技術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等多種技術于一體,能夠將抽象的物理概念轉化為形象生動的物理畫面,降低了物理知識的認知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如在進行日食、月食形成的教學中,課本上只是用一個平面圖表示出來,不形象,我用Flash軟件把太陽、地球、月亮三者按天體中的坐標放好,使三者按實際情況運轉,這樣在什么地方形成什么樣的現象就很明顯直觀了,學生的學習效果非常好。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要熱愛學生,熱愛自己所從事的職業,用自己心中酷愛知識的情感去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這是物理教學成功的根本保證。另外,要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多創設學生積極參與的各種有趣的活動氛圍,留給學生廣闊的活動與實踐空間,使他們在活動參與中認識、了解物理,從而對物理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以達到物理教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