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育正面向21世紀,時代對人才的要求將向綜合型、創造型發展,需要具有自制、自強型的高素質人才。教育作為支撐經濟的支柱,必須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培養數以萬計的合格人才,以適應社會對人才資源的需求。因此,教育必須要不斷地進行改革和完善。
一、“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內涵
什么是健康,亙古及今,人們對其有不同的解釋。以往,由于受傳統觀念和世俗的影響,往往將健康單純理解為“無病、無殘、無傷”。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完全突破了原先的思維模式,對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認識。世界衛生組織對健康提出了一個明確和全面的定義:“健康是指在身體、心理和社會各方面都完美的狀態,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從而使對健康的評價不僅基于醫學生物的范疇,而且擴大到心理學和社會學的領域。由此可見,一個人只有在身體和心理保持健康的狀態,并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
過去的大綱受歷史的局限,沒有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而新大綱高舉健康第一的旗幟,把促進學生的健康作為編訂大綱的指導思想,特別是在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大綱中明確提出:“體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健康體魄是青少年自身發展和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要把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通過體育與健康教學,促進學生自身的和諧發展。這是新大綱在指導思想上的最明顯的變化。”
目前大綱規定的教材,比較全面科學,對于促進學生的身體發育有著良好的作用。然而,仍有一些教材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給學生造成一種逆反心理。例如:小學400米耐久跑教材,大部分學生對此厭煩,課堂教學有一定難度。我也曾經調查過學生喜歡的運動項目是什么?有的同學說喜歡籃球,有的同學喜歡足球,有的同學提出上旱冰課……對于大綱規定考核的項目卻很少有人提及。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兒童在玩騎竹馬的游戲時,他們相信自己的馬是真正的好馬。小學生正處在長身體階段,好玩好動,你要他們專心致志的學習他們所不感興趣的內容,那么學習效果可想而知。因此,課堂教學內容應該改革,應該增加學生們所喜愛的項目。給學生自由練習的時間,自由選擇練習項目的機會。當然,學生的自由度不能偏離大綱,應以大綱為依據,改革練習方法。例如400米耐久跑,可以通過喜愛的游戲來發展耐久力,如籃球比賽等。然后利用一兩節課進行400米練習跑的講解并考核。
二、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發展
為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體育教學改革應考慮當代學生的心理特點,了解學生的心理需要。學生體育課進行身體練習是在心理的調解下進行的,學生技巧的掌握和心理素質的形成,同樣要通過自己的認識活動和頑強的意志來實現。“身隨心而違”,消極被動式學習影響學生身心健康。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在研究學生生理與技術的同時,還必須研究他們的心理,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和諧的發展。因此,體育教師必須掌握和研究學生的心理特點,進一步探索學生在體育課的心理,尋求合理的心理負荷,從身心同步的觀點出發,既育體又育心,探索以心代體,使體育在學生心理和生理相互平衡的狀態下順利完成。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因勢利導,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心理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育在其中起到積極的作用。體育是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發展學生、優化心理品質,使學生身心協調、完善發展的教育手段,對學生的心理發展起到主要的獨特作用。因此,學校體育必須將學生心理影響過程與學校教育的各項內容、手段和方法密切配合,做到既有側重又協調配合,共同完成育人的目的。
通過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健康知識和科學的健身方法,提高學生對自身身體和健康的認識水平,堅持體育鍛煉,促進身體的健康發展,提高自身對自然、環境等各方面的適應能力,了解與體育鍛煉密切相關的營養、衛生防范等方面的知識及其對身體健康的作用,最終形成健康的行為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體育與健康課程充分注意增進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學中要通過營造生動活潑、和諧友善的氛圍,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馨和情感的愉悅;通過克服運動中的障礙和戰勝挫折,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積極進取的精神;通過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增強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等。通過教學,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自我責任感、群體責任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現代社會所必須的合作、競爭意識與能力,學會尊重他人和關心他人,并以積極的態度關心家庭和群體的健康。體育教師要重新認識體育與健康課程和教學的這些價值,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挖掘新的教育功能,才能使教育與健康教學走向一個新的臺階。
三、創造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原則
教學原則只是對教學行為的一種理性規定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行為,某種教學原則要求的教學行為真正實現,還需要有相應的教學操作規定,只有在這種規定下,才能實行教師正確的教學行為實踐;在這種規定下,才能實行教師自身與學校的檢查與調控。教學的建立,主要依據教學原則,針對每一條原則找出教師必須實踐的教學行為。針對“愉快教學”原則,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到:微笑進課堂,以創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努力排除主、客觀的情緒干擾,以保持40分鐘和諧的教學氣氛。實行興趣教學,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思維的活力,不諷刺、挖苦學生,不隨意批評學生,以保證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要充分讓學生“異想天開”、大膽聯想、暢想,讓學生在愉快中發展。針對教學原則,可要求自己在教學中做到:實行學生自學,以學生自學為主,學生能自己認識、解決的知識,積極倡導、鼓勵學生想到教材之外,學到教材之外,練到教材之外,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還給學生“主體地位”,倡導、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和激勵他們“與眾不同”的思維,針對不同學生的實際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的起跑線上充分發展。圍繞以上的主要教學要求,從而構建起相應的教學評估,最后實現為學生的個性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