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現在學生缺乏愛心,時代呼喚愛心教育現狀,在教學中實施愛心教育,做到“四心”到位,從小事做起,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同時加以適當的懲罰教育,愛心教育將會事半功倍。
【關鍵詞】愛心教育“四心”到位
【中圖分類號】G6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09)11-0156-02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技巧的全部奧妙就在于如何愛護學生。”我國教育家夏丐尊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觀古今中外之愛心言論,愛心教育是我們教育學生的前提,培養學生有愛心是時代的呼喚,是共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一、時代呼喚愛心教育
在教育學生中,我遇到這樣的案例:一學生因嫉妒而燒毀了同學的課桌和書本,遭到一群“伸張正義”的學生打罵。老師在教育他人要有愛心時,他說:“這世上除了我的父母,沒有一個人對我好……”我班有個學生平時愛上網,父親管教他,他說:“你現在打罵我,今后我不會孝敬你,你死了我不會給你買棺材。”這兩個案例告訴我們:學生缺少愛,學生缺乏理解愛。分析當今中學生的現狀,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部分學生是留守學生,家庭教育的誤解導致孩子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冷漠放縱。父母的外出打工,隔代教育的無力使孩子既缺少正常的父愛、母愛,又過多的接受生活的溺愛,情感的牽就,使孩子走入了誤區。因此,給孩子多點愛,讓孩子感受愛,使孩子理解愛,愛心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愛心教育的內涵
春秋管子曰:“以家為家,以鄉為鄉,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范仲淹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觀當今之教育方針,愛心教育旨在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提倡尊師重教、尊老愛幼、扶危濟困、助殘救貧、關心自己、關愛別人、善待別人、善愛此生,共建和諧家園,打造幸福人間。實行愛心教育,一顆真心愛事業,一片真情為學生。培養學生有愛心,有健康的心理,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正確的人生觀。愛心教育已迫在眉睫,愛心教育勢在必行。
三、如何實施愛心教育
1.要有仁愛之心
一個有愛心的老師,要是一個多面人。有時是師長,有時是父母,有時是哥姐,有時是朋友。使自己成為學生遇到困難時的避風港,遇到煩惱時的傾訴對象,遇到開心事時的知心人。老師要平視學生,尊重學生,和學生風雨同舟,并肩前行。用兒童的眼光,用一顆童心去看待、思考孩子們的言行,對學生充滿愛。因為只有懂得愛的人,才會感受到愛,只有付出愛的人,才會收獲愛,也只有收獲到愛的人才會去回報愛。
2.要有一顆寬容之心
寬容是一種修養,寬容是一種美德,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教育方式。寬容能化解矛盾,寬容能使師生、生生間感情更加深厚,使社會更加和諧。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兩匹行進的小馬,一匹馬不小心咬傷了另一匹馬的脖子,十分傷心,受傷的馬不但沒生氣反而安慰犯錯誤的馬。可見寬容是水,是一捧清泉,能抹去一時的敵意,使人冷靜;寬容是火,能用愛心溫暖人的心靈,明亮而溫暖;寬容是一首人生的詩,是一種對宇宙的胸襟,是人生如詩般的氣度。教師首先要寬容學生,教會學生在寬容中理解別人,感恩別人。
3.要有一顆欣賞之心
人們有欣賞的眼睛,才會發現世界的美麗。可以說,沒有欣賞就沒有美麗;也可以說,沒有欣賞就沒有成功的教育。前不久宿舍管理員告訴我,我班有位學生晚上在門邊小解,我把這個學生叫來詢問,學生紅著臉說:“我沒有。”看著他紅紅的臉,我全明白了,我對他說:“孩子,你向來都很守紀律,是個愛清潔懂事的好學生,是不會做出這樣的事的,老師相信你能正確認識這件事的。”幾天后,他主動跑來向我承認錯誤,說對不起我。由此可見,對待學生要有一顆欣賞之心,記住老師的責任,我們要給予學生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比知識更重要的,那就是平等、善良、愛心和感恩。
4.要有一顆細致之心
在教育教學中,傳授知識要耐心,解決問題要細心。從細微處做起,從小事中彰顯老師的人格魅力,博得學生的認可、信賴、尊重。某老師上語文課時,一位班干部睡著了,老師叫醒他,問他晚上干什么去了,身為班干部,簡直太不像話了。那位學生說:“我也不想睡覺。”老師認為他態度不端正,下課后,那位學生請假去治病了。從此,他對老師有了敵意,對班級事務也很冷淡,人也變得孤僻了。因為老師的工作不細心,而深深地傷了學生的心。因此,作為老師,只有慢慢“蹲下來”,才能聽見花兒的聲音,才能看到花兒的艷麗,才能嗅到花兒的芬芳。
實施愛心教育要抓住時機,因勢利導,循循善誘,從細微處做起,從小事做起,從愛家人做起,從愛他人做起,從關愛弱小做起。
從細微處做起。老師要了解學生的家庭情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有一位班主任老師,他悄悄地記下了全班每一個學生的生日,在上課時,對過生日的學生說一句祝福的話,僅這一點,老師和學生的距離沒有了,學生說,爸爸媽媽有時都忘記了我的生日,我自己有時也忘記了,老師對我比父母還好,他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愛,同學對他的愛。從關愛家人做起,學校開展一些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活動,比如讓學生記住自己父母的生日,每周回家為家人做一件小事,每月給外出的父母或親人打一次電話或寫一次信,讓學生覺得自己被擁在愛的漩渦中。從關愛別人做起,從同情弱者做起,一天上課,我接到一位同學家長的電話,告知我班一女生因父親病逝需請假兩天,我得知這件事后,告訴給我班的班長,兩天后,那位女生來校上課,班上很多同學給她送了愛心卡片,全班同學齊唱“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麗的人間……”那位同學感動得哭了。從此全班同學都對那位女生特別地呵護,全班同學感受到了我們是個充滿愛心的集體。同學們有了愛心,理解了愛心,就能時時付出自己的愛心。
四、實施愛心教育離不開懲罰教育
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沒有懲罰的教育是一種虛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負責任的教育。家長的過分寵愛,孩子無休止的要求,形成孩子思想的自私、行為的放縱、習慣的不良,實施懲罰教育十分重要。但懲罰教育又是把雙刃劍,運用得好事半功倍,運用得不好,會對學生火上澆油,適得其反,達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實施懲罰教育要把握好“度”。一是認識到,懲罰不是體罰;二是控制懲罰程度,避免粗暴簡單;三是講究懲罰方式。蘇霍姆林斯基的懲罰就別具一格,他罰學生畫畫兒、寫作、做好事,罰性格孤僻學生參加集體活動,罰膽小不發言的學生上課提幾個問題。教育家魏書生罰學生寫心理說明書。這類彰顯學生特長的罰,與其說是罰,不如說更是一種激勵;四是掌握懲罰主動權,避免錯誤的懲罰,造成“冤案”。以愛為中心的懲罰教育,才是最理智的教育,最有效的教育。
總之,實行愛心教育,十分必要。愛心教育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程,但只要我們有一顆大愛的心,講究愛心教育的方式方法,從小事做起,從細微處做起,因勢利導,我們的愛心就會為孩子撐起一片藍天。